中國傳統戲曲的藝術
隨著21世紀的飛速程序,中國民間傳統舞臺藝術逐漸被世人們所忽視,甚至淡忘。
就來中國傳統戲曲來說吧!
作為一箇中國人,想必大家都知道被譽為中國國粹的是北京的京劇。所謂“京劇”,就是戲曲的一種,“京劇”是一種傳統的舞臺藝術,是一種代表某一地區有象徵意義的一種表演,被稱為“東方歌劇”。
戲曲,種類繁多,唱腔也有所不同,據瞭解,戲曲的分類大概有360餘種之多,就拿大家所較為熟悉的《黃梅戲》來說,《黃梅戲》中的《天仙配》廣為民間流傳,男女老少多多少少都會唱上那麼一兩句,《天仙配》講述著一對恩愛夫妻幸福美滿的田園生活,其中似乎在向人們表達著對幸福生活的無限嚮往與讚美之情。而豫劇中一曲熟悉的:“劉大哥講(啊)話,理太偏,誰說女子享清閒。。”出自《花木蘭》選段,此戲曲講述了一位千百年來,以女兒身,代父從軍,成為鼎鼎大名的巾幗英雄的事蹟,反映了古代女子的堅強勇毅,成功的塑造了一位女英雄並具有古代婦女象徵意義的形象。又一曲京劇《玉堂春》節奏暢快,位元組押韻,也突出愛國英雄的雄心壯志,除此以外被稱為“中國戲曲之母”的崑劇,具有四川當地特色的---川劇,特色的地方戲---越劇等等,都各具備特色之處。
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電影電視和影碟機的普及,這些傳統的舞臺藝術被現代的一些流行歌曲取而代之,流行歌曲的種類也頗為較多,內容豐富,伴奏時的樂器與戲曲中所用的樂器相比而言,則更為豐富,組成更為複雜,什麼架子鼓,吉他,笛子,小提琴等等在中國的戲曲中幾乎用不上,加上歌手們繪聲繪色地演唱,加之優美動聽的音韻,中國戲曲就更不為人注意了。現在由於一些流行歌曲的出世,不論是當代的青少年們,還是中年人,甚至一些小孩子也似乎對流行歌曲情有獨鍾,90年代後的我們也不例外。一些朋友到卡拉Ok裡去唱歌,點的幾乎是一些充滿了動感的流行曲調來唱,即使在家也少有人會唱戲曲,對於年齡比較大的'爺爺奶奶來說,可能對戲曲瞭解一點點,但大多數人對待戲曲是與無所知,就更別說唱了。戲曲對於一些熱衷於流行曲調的人來說是再陌生不過的了,而只有對於那些仍崇尚著演繹戲曲的少數演員來說,才是比較熟悉的。
流行音樂以它那動感而又時尚的曲風與優美的調子吸引著眾多人們的心,但是所謂的流行歌曲在我看來,不論是多麼流行,多麼靠前風,最終只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那則是---曇花一現,而它的流行之是一段時間的流行,然而流行過了,則會被人們冷落,不再繼續流行,緊接著又是一首新歌的誕生。
戲曲與流行音樂相比之下,則不是如此,一曲好的曲子跨越了年代的門檻,被一些後人繼續傳承下去,其中的一些精神也被人們廣為傳頌。一些外國人之所以喜愛著中國的傳統戲曲,那正是因為如此,中國傳統戲曲所包含的文化精深,富有一種無窮的魅力。
中國戲曲的主要特點則是經過無數代的藝人不斷豐富的探索與發展,形成了自身顯著的特點,戲曲表演講究唱、念、做、打併重,並常用虛擬的動作,重視情景交融,聲情並茂。戲曲角色主要分為“生”“旦”“淨”“醜”。不同的角色在舞臺上構成不同的故事情節,將其巧妙地串連成一部部豐富的人生,淋漓盡致地呈現在舞臺上,其京劇旦角的流派主要為:梅派;程派;荀派與尙派,其中梅派的創始人梅蘭芳在中外潑婦盛名,以男伴女的形象精巧而細膩地演繹著中國古代女子的角色,創造出了大量善良溫柔,華貴典雅而又有正義感的古代婦女形象,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映像。而程派由程硯秋創立的,主要以深邃曲折的唱腔,透過嫻靜凝重的舞臺形象表現古代女性,尤其是塑造遭遇悲慘具有外柔內剛性格的中下層女性。。。。。。這些藝術家以自己獨特的藝術在舞臺上展示著不同風格經歷的人生,給人以喜怒哀樂之感。
京劇臉譜的一大特點則是演員臉上所呈現出來的五彩臉譜,不同的顏色象徵不同的命運,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品質,塑造出了鮮明的人物形象,紅臉含有褒義,代表忠勇;黑臉為中性,代表猛智;藍臉與綠臉也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黃臉和白臉含貶義,代表兇詐,金臉和銀臉是神秘,代表神妖。多彩臉譜構成多彩人生,塑造多彩舞臺!
戲曲藝術是前輩藝術家們的汗水與辛勤凝聚而成的,他象徵著中國傳統藝術建立者的精神品質,面對人生的態度,是藝術者們共同的結晶,因此我認為我們應該將這一種可貴的藝術傳承下去,發揚光大,讓的人加入到演繹戲曲的行列中來,突出中國傳統藝術的可貴,讓後人們將其更好地演繹出來,更為聞名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