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場之國評課記錄
引導語:牧場之國評課記錄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牧場之國評課記錄範文,歡迎閱讀!
牧場之國評課記錄
聽課之前,早已耳聞孫老師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新教師。經過幾次電話的交流,看出她對這節課之重視,試教之努力,備課之認真,這些都讓我十分感動。今日得見孫老師的課堂,果然看到的是一位高素養的新教師!——文字解讀很深,課堂調控能力很強,語言過渡很自然......教師本身的優點有許多,接下來我重點談談她這一堂課的想法。
《牧場之國》是四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文中有一句反覆出現的話——這就是真正的荷蘭!其實,孫老師的課堂實踐,也在追求一個目標,想要告訴大家——這就是真正的語文課堂。有一個成語叫“心靈手巧”,我想說這堂課是“心靈課巧”。既然“巧”,那“巧”在哪裡呢?
一、巧借課前提示,設計教學板塊
我們曉得略讀課文一般只有一課時,在這短短的一課時中,教師需要快速有效地抓準略讀課文的教學重點,使略讀和精讀形成一個系統,形成教學合力,更好地發揮訓練閱讀,遷移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功能。如何抓?從哪裡抓?每篇略讀課文前的導語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鑑。《牧場之國》課前提示裡有這樣的話: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一下作者為什麼四次講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如果有興趣,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詞句抄下來。
無獨有偶的是,孫老師的板塊設計恰恰是借鑑了課前提示而設計的。第一板塊:揭題匯入,解字解題。第二板塊:初讀課文,緊扣畫面。第三板塊:品讀課文,學習表達。第四板塊:寫法總結,詞句積累。除了第一板塊,我們看到後面三個板塊都是圍繞課前提示展開的設計。可見,孫老師對略讀課文的教學已掌握了其抓重點的'規律:緊抓課前提示。
二、巧用朗讀訓練,指導表達有序
《溫州市小學語文學科教學常規(試行)》在“閱讀教學”這一方面指出:教學過程要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係,突出學生學的活動。孫老師這堂課的最大亮點,在於對文中四個段落(或四幅畫面)的解讀與教學。層層遞進,循序漸進,由易到難。
教第一幅畫面時,孫老師的著力點在引導學生對修辭方法的理解,歸納。我們一起來看這個教學片斷——
這樣的荷蘭有——絲絨般的碧綠草原
1. 出示:絲絨般的碧綠草原(指讀)
1)這就就是指碧綠草原好像(絲絨一般)好像絲絨一樣的(美麗)
2)你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指讀)這麼美麗,這麼柔軟,這麼舒服,帶著這樣的感覺一起讀。(齊讀)
3)這樣的感覺,作者是透過什麼樣的方法表達出來的?(比喻,板書,齊讀)作者把(碧綠草原)比作(絲絨),寫出了草原的柔軟、美麗。
2.在這片柔軟美麗的草地上,生活著——
出示:黑白花牛,白頭黑牛,白腰藍嘴黑牛,在低頭吃草。(指讀)
3.牛群吃草的時候——(指讀)
出示:牛群吃草時非常專注,有時站立不動,彷彿正在思考著什麼。牛犢的模樣像貴夫人,儀態端莊。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長,無比尊嚴。
1)牛群吃草的神態是怎樣的?(專注,像貴夫人,好似牛群的家長)
2)是呀,它們是這樣的專注,就像人一樣,有時站立不動,彷彿——(接讀)它們在思考著什麼呢?(生自由說)
引導:看著這肥美的嫩草,讓牛群覺得——(牧場真美、生活好舒服)
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專注吃草的牛群。
牛群真的在思考?作者看到了(牛群站立的姿態),想到(牛群在思考),我們把這種作者看到什麼,或聽到什麼,從而想到什麼的修辭方法叫做聯想。(板書齊讀)
在此基礎上,孫老師再透過引讀,師生合作讀等方式對這樣的修辭表達加深印象。
第二幅畫面時,我們已經看到老師有放手,讓學生透過朗讀,直接找出修辭方法,進而去指導朗讀訓練。第三副畫面的學習,孫老師直接放手讓孩子們默讀、圈點、批註,自己去思考。這一點做得很好,只是時間稍微少了一些,有些遺憾。
三、巧化課堂生成,體現以生為本
新課標指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所以,我們的語文課堂,一切都要從學生出發,來進行教學,這樣才會有益處。
課堂中指導第二幅畫面時,“遼闊無垠的草原”中“遼闊”一詞,很多孩子一下子沒有一個清晰的理解。所以孫老師出示了課前準備好的查字典的結果,供學生學習,這是在充分考慮了學生學習的前提下進行認真備課才有的結果。又比如,學生在讀到“膘肥體壯”時,將“膘”音讀錯,教師立即請大家幫忙一起糾正,不然錯誤遺漏。這不正是體現“以生為本”去展開課堂學習嗎?
四、巧曬語言積累,沉澱文字精髓
據孫老師說,原本在試教中是想讓孩子們進行讀寫結合,在最後一個環節設計的是課堂練筆——寫寫午後的鄉村。可是,在試教後發現,在時間和學生反饋上看出,這不合適。於是,將這一環節的設計改成最簡單的一種語言的積累。新課標對中段的閱讀要求中有提出:“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所以,這一環節的設計,也是非常巧妙的——既引導學生鞏固課堂中學到的優美詞句,又能讓學生積累到優美的詞句,這不是一舉兩得嗎?
我總是喜歡雞蛋裡挑骨頭。這堂課很精彩,我們還是有值得討論的地方:
初讀環節,孫老師讓學生去讀每一幅畫面中的生詞。這樣的做法很有新意,但這樣的提法時候恰當,或者說,學生是否明白?畢竟沒有進入課文的學習,如何透過簡單的詞語就可以知道他描繪的畫面?(當然,公開課前都有百分百充分的預習除外,這也和孫老師提前發的預習單有莫大的關係。預習單的設計,也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預習效果好,學生的課堂效果自然會更好。)還有,就是希望我們還可以再放手一點,更多地留學生一些思考與發表見解的時間——畢竟,這只是一篇略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