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江南春》教學反思(精選9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詩《江南春》教學反思(精選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古詩《江南春》教學反思1
《江南春》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絕句。描寫了春天的美麗景色,情境互動,融為一體,指導學生反覆朗讀,感受古詩語言和意境的美。
先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談談春天的美景,回憶、交流描寫春天的古詩,引出詩體,介紹作者。
初讀指導,教師先範讀課文,幫助學生整體感知詩歌。檢查學生自讀情況時,提醒學生看準拼音讀準生字。指導學生按古詩的節奏讀好詩句。在讀通詩句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畫出不理解的字詞,查字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
學生對詩句有了大體上的理解之後,讓學生透過看圖朗讀、聽音樂朗誦等形式反覆體會詩歌的語言和意境,邊讀邊想象,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感受到的內容。引領學生體會課文的語言美和意境美,能夠有感情地熟讀及背誦古詩。
古詩《江南春》教學反思2
在教學這一課之前,我就琢磨著,有關春天的古詩這麼多,編者為什麼要把這兩首詩歌放到一起呢?我們知道,古人很多的寫景狀物文章其實都是在藉此抒發自己的心情。那麼這兩首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呢?我的目光停在了這兩個作者身上,還真讓我摸清了一些眉目。杜牧和程顥在思想上都是有點反對佛教的。在此我只說說杜牧的《江南春》,杜牧詩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即有人認為是對南朝(宋、齊、梁、陳)尊崇佛學造成國家動盪衰亡的絕佳諷刺。
從根本上說,儒家重視人生的現實,重視社會組織和人際關係。故而要求從個人本身開始,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就是使每一個人都在家庭、國家處於適當的地位,以達到家庭和諧、國家富強、天下太平的目的,這是積極的入世思想。而佛教則認為人生是痛苦,社會是苦海,要求人們出家,脫離現實,以達成佛的目的。這是消極的出世思想。前者重生,後者重死,這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中國人歷來喜歡春,因為春天來了,新的希望開始了,階段性的目標開始啟程了,不管是青年人、中年人、還是老年人,對春天都有著這種美好的心理,所以中國有個非常古老的“愛春”傳統。但這種“愛”方式非常多。四年級下冊選擇的兩首以“春”為題材的古詩,展現出的方式的確是兩種風格。《江南春》可以讀出詩人用“春”創造出一種“責任”。從這首詩可以清楚地看出,那時的江南真的沒有思危,即使春天來了,這種心理還是沒有走進人們的心中,走進官員的心中。也許這種思危不能非常透徹地講給學生聽,也許我們不能借古說今,但背誦這首古詩,積累這首詩,給予學生不應該是單單一首詩,應該把思想還給學生。杜牧看到這一切,以詩的方式記載著歷史。我們常說讀史可以明智,歷史上越是盛世,越隱藏著最終坍塌的危機。詩人是創造者,創造者本身就具有敏銳的觀察力,這首詩其實把這一切也都寫了進去。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我們的教材安排的古詩內容的學習,數量雖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材料。
本課《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杜牧。詩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描寫江南的綺麗春色。同時又慨嘆南朝覆滅,流露興亡之感,寄託了諷喻之意。全詩一二句寫今:千里江南,到處是綠葉紅花,到處是水村山郭,到處是酒旗招風,展現了一幅生機勃勃、春色無邊景無限的畫面。三四句弔古: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意圖託庇神靈,江山永固,可是時移事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還有多少佛臺已經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中呢?
在教學過程我突出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從而最大限度地來提高讀書人的素質,以適應未來科學技術的挑戰。因此,閱讀教學中,教師絕不可包辦代替,而要讓學生作為閱讀主體,自主、積極、全身心地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最大限度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人生閱歷、知識儲備、藝術修養、閱讀經驗等)進行創造,進而形成對語言文化知識的系統性、綜合性、規律性的理性認識和邏輯把握,並把語言文化知識、經驗內化為自己的思想、觀念、信念和行為,最終昇華為崇高的理想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特徵。
在突出學生為主體原則的同時,我還:
①抓朗誦。詩歌的節奏、韻律要靠讀來感受,詩歌所蘊藉的感情內涵也靠讀來體會。讀,不僅是自己的領悟所必需;讀,也是感染他人,產生共鳴之所需。所以對詩歌不僅要求朗讀,還應要求能朗誦,讀出情和意。因此我讓朗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我在本課教學按照學習的漸進性原則安排了四個層次的誦讀,每個層次的誦讀又帶動對課文內容和感情四個層次的理解,層層深入,學生在誦讀中感悟,在感悟中誦讀。
②堅持啟發式。問題要精簡,並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不同的`點撥手法。在學生主動學習交流的基礎上,適當點撥,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透過朗讀,運用聯想、想象,體會詞的意境,理解詞的感情,使學生學會閱讀詩歌的方法。
③變教知識為教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與能力,教導他們養成配合工具書積極理解詩文內容的閱讀習慣。
詩是美好的創造,學生在教室裡讀著,肯定不如到生活中讀著,肯定不如到春天中讀著。而春天的詩可以說非常多,這兩首詩學完後,引導他們繼續尋找,儘可能地多研究幾首,這對於他們綜合瞭解春天,瞭解春天其它方面負載的東西,這對於學生的成長是有利的。
古詩《江南春》教學反思3
今天教《江南春》感覺很糟。
教學步驟:
一、讀詩將詩讀熟。2、引導學生質疑,找出自己讀懂的詞句。3、疏通詩意。4、背誦5、拓展相關江南春天的詩。
在第二步驟,學生提出“江南”“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這些詞不理解。首先他們提問的“江南”一詞就出乎我的意料。我講“江南”是長江以南(顧名思義),包括江蘇的常州、江陰、常熟、無錫、蘇州;浙江的杭州等,還有福建的一部分。古詩中的“江南”是一個大概的地理概念,更多是作為一種意象出現在文人墨客的筆下。讓學生回憶了一下白居易的《憶江南》,增加一些感性認識。
下課了,到百度裡一搜才知道還講錯了一點。原來,百度裡說“江南”包括的地方還有江西的上饒和浙江紹興等地,福建不在其中。又找到了幾首有關春天江南的經典詩詞。(《憶江南》全文: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韋莊的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古詩不好上。作為教師本身的知識蓄備不夠,開口就心虛,傷腦筋。下次課前要作充分的準備呢。
接下來講解詞意,逐句疏通詩意。麻煩了。“水村”“山郭”“酒旗風”這兩句詩,詩人透過列出“水村”“山郭”“酒旗風”這些意象來寫江南之春。過去講詩句,一般是由詞到句,讓學生大體領會,用自己的話講一講。今天這“水村”怎麼講,“山郭”又怎麼說。“郭”字字典解釋為“城外之牆”。“山郭”連起來怎麼講呢?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還是教參聰明:千里江南,到處是鶯歌燕舞,到處是綠樹紅花,到處是水村山郭,到處是酒旗招風。把“水村山郭”原樣連在一起了。講這首詩,字字落實,顯然行不通,也沒有必要,教學的時候犯了大忌。這兩句除了“酒旗風”是學生看圖領會,其餘都是我講的。
下面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課前查了南朝一些相關歷史知識,這兩句講南朝歷代君主大興土木,建寺廟保佑其江山,以永享榮華富貴,還有杜牧在詩中的寄喻之意。
唉,這一課我一人講了大半,口乾舌燥,從學生的眼裡感覺他們仍多有不明就裡之處,真累!可是,古詩教學是不是隻要讓他們讀讀背背就行呢,那樣一來教師教與不教又有什麼關係呢?這樣一首詩怎麼講,講到什麼程度為宜呢?
古詩《江南春》教學反思4
詩歌教學,朗讀與意境的體悟是重點。所以設計這堂課的重點之一就是朗讀,讓學生充分朗讀,引導學生讀出七言絕句的節奏與韻味,培養學生讀古詩的語感。重點之二是帶領學生了解詩意,解讀畫面,進而體悟詩情詩境,透過朗讀、聽讀、看圖、想象等方式讓學生與詩人產生情感的共鳴。
這 首詩的難點在於“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句詩上。因為具有政治抱負的杜牧,有反佛的思想,而他又生在內憂外患、走向衰落的晚唐時期,所以對這 首詩的爭論各種聲音都有,寫景還是諷喻?從詩歌字面來看,前兩句詩就像迅速移動的電影鏡頭掠過江南大地,後兩句又把人的視線引向煙雨中屋宇重重、悠遠古老 的佛寺,展現的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所以我把本詩定位於寫景詩,但後兩句詩延伸的歷史背景也是應該讓學生有所瞭解的。
基於對教材重難點的把握,我將本詩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1、有感情、有節奏、有韻味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透過朗讀、聽讀、看圖、想象等方式,讓學生體會詩歌意境及詩人對江南美麗春景的讚美與神往之情。
3、透過學習,培養學生熱愛唐詩宋詞,熱愛中國古代詩歌的思想感情。
這堂課上下來,自我感覺,預設的重難點都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的目標達到了。課確實是一堂真實實在的課而非表演課,我一直認為,一堂課應教給學生什麼,學生上 課後從知識、能力、情感上會收穫什麼,這都是備課時教者應重點考慮的。在教學過程中,我能以學生為主體,注重朗讀,注重引導學生想象這一詩歌的教學特點, 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同時,因為是高年級的教學,我特別注意了學生新舊知識的銜接,注重了詩歌相關知識的梳理,而自制的課件也能清晰地體現我的教 學重點與教學思路:這是做得比較好的地方。
當然,這堂課也有一些不足,比如課中讓學生把看到的景物連綴成畫面說一說時,時間給得 不充分,開始學生說得很簡單,僅僅將幾個景物詞連起來,雖然後來有個學生說得較具體了,可回想起來感覺還是應該多讓學生說一說,這樣既可以較大程度地培養 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能更好地理解詩意詩境。還有,我上這堂課沒有做任何預設與鋪墊,也沒讓學生做任何預習或查資料(因為備課時我發現學生已學了杜牧兩 首詩了),這種做法其實很不可取。因為即使是很熟悉的知識也可能遺忘,這就導致了課堂的某些環節(學生回答學過的描寫春天景物的詩句和對詩人杜牧的瞭解這 個地方。)學生一時跟不上,出現場面不活躍或冷場;另外,在學生閉眼想象意境,我在配樂朗讀時,由於看到少部分學生睜著大大的眼睛導致我不高興而有點緊 張,我漏掉了一句詩景的朗讀,雖然聽課老師沒聽出來,但我還是感到遺憾,這應該是理解意境時不可遺漏的一處。還有,課堂結尾的作業,將詩歌所呈現的畫面寫 下來,我想,是不是給學生時間課堂上練習寫下來再朗讀展示,會有更好的呈現效果呢?
我上過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小說、寓言、文言文、作文課、中考複習課等許多公開課,對我而言,這次公開課是我詩歌教學的一次新嘗試,即使有許多不足,我也對自己的嘗試感到由衷的高興。
古詩《江南春》教學反思5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都喜歡詠春,因為春天來了,新的希望開始了,本冊教材中第一單元選取的幾篇課文皆與春天有關。但這種“愛”春方式非常多。有散文、詩歌、古詩。其中本冊課本中選擇了兩首以“春”為題材的古詩,展現出的卻是兩種迥然不同的風格。
透過自己的課堂教學,有了一些反思。
在教學《江南春》時,我是先佈置學生預習了古詩,再根據課堂交流的情況適時地點撥,提升,積累,內化。教學《江南春》這首詩時,課前學生已經透過預習劃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查字典或同學之間討論過,課堂交流時,大部分孩子能準確說出“鶯啼”、“綠映紅”、“酒旗風”“郭”等詞語的意思,但是讓學生找一找詩中描繪了那些景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學生就顯得理解不深了,這時我作了適當的引導,點撥,學生就能明瞭,在此基礎上朗讀詩歌、背誦詩歌就容易了。但是詩歌的難點“南朝八百四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不能講透。
第一步:看圖理解詩的表面意思;第二步,挖掘歷史,充分蒐集相關歷史資料,用孩子能聽得懂的語言像故事一樣娓娓道來。第三步,置換角色,站在詩人的角度想一想並體會。
古詩《江南春》教學反思6
春天將至,在這時節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的古詩,很合時宜。誦讀經典,春的氣息迎面撲來,溫馨備至。
《江南春》是首絕句,是唐代詩人杜牧的名詩之一。杜牧擅寫絕句,尤其擅於寫景抒情的句子。《江南春》寫今弔古,描繪千里江南明媚可愛的春光的同時由煙雨迷濛的樓臺佛寺聯想南朝覆滅,借古諷今,詩情畫意中寓含諷喻之情。江南水鄉的秀美畫卷:黃鶯、紅花、綠葉、水村、山郭、酒旗這些江南特有之物構成了一幅江南春景圖。這是一幅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的圖畫,意趣盎然,充分體現了杜牧詩歌明媚流暢,清新有致,情境悠然的特色。
古詩教學,應從古詩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出發。對教學是這樣思考的:自主預習側重瞭解作者生平和其他詩作,瞭解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從而降低理解的難度。課堂教學交流討論為主。前兩行詩的意思可以讓學生看圖自主理解,以學生的交流為主。難點在後兩句,但經過學生的課前預習,對南朝和作者所處時期的瞭解,加上老師的適當點撥,應該不困難。這樣,品讀悟情也就容易多了。
古詩《江南春》教學反思7
古詩的教學一直以來是我教學上的一個薄弱環節。以往教古詩,用個不恰當的說法,就是“簡單粗暴式”的——關鍵詞的意思一講,詩意一抄,主題思想一寫,就背去吧。本期正好借學校組本教研的東風,定下了古詩詞教學的教研內容,也想借機向其他老師學習學習。)
就我自己的這堂課,上完後,我主要有以下感受:
一、認真備課與僅求完成教學任務的結果大不一樣。
因為組內的老師以及主管教學的校長要進行聽課,所以自然不能像平時上課那樣隨意,都想上好課。為此,課前我自己就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查詢資料,借鑑他人的教學設計,觀看教學影片等,在自己理清了教學的思路後,才著手進行備課。所以我的這堂課,真是徹底打破了自己以往教學古詩的模式,不再僅僅拘泥於講、抄、背,主要是以“賞”為主。課堂更為活躍,更有趣,更生動。
二、認真備課對自身的提高更大。
我這個人,鑑賞水平有限,因而更加喜歡比較直白的記敘文、小說之類的文章,對於詩歌一直認為是“陽春白雪”的東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不好教。最先開始,選了小課上這首詩,心裡總認為,一首詩28個字,30分鐘講綽綽有餘了。沒想到,課一上就放開了收不回,第一次上,30分鐘時間才上了三分之二。修改教案後,第二次上,也拖了堂。自己才驚覺,原來古詩也有這麼多可講的!也可以講得這麼有意思!
因為我的這堂課有大量的過去學過的古詩文的穿插,因而在我備課之中,其實也是我自己對古詩文的一種複習和重新掌握。
三、認真備課後,在課堂上更為遊刃有餘。
以往上課前,也會熟悉教材與教案,但因為常規的課堂也就顯得更為隨意些。有時候,一下發散了,可能就會扯得很遠。但這份教案,因為自己精心準備了,記得熟了,因而對課堂的掌控,對重點的掌控,對教學內容的掌控就更為主動,站在講臺上都更自信一些!
這堂課我自己認為最精彩的地方有兩處:
一是穿插了大量的學過的古詩詞。用回憶、複習古詩詞的方法,來更好地掌握、理解教學內容。如:在理解“綠映紅”這個“映”字時,我們就聯絡了“人面桃花相映紅”中的“映”字幫助理解。在講“酒旗風”的這個“風”字時,我們也聯絡了以前學過的許多帶“風”字的詩句對比學習。
二、對詩歌中字的賞析比較到位。學生們首先不會講,不知道怎麼講,於是我拋磚引玉先講了個“風”字。接著學生們就講到了“啼”“煙雨”“映”等等,就在對這些字的賞析中,體會到了詩的美。
當然,不足之處也有不少,老師們也誠懇地給我指出了。
1、對詩的整體把握不夠,詩意的落實不到位。
2、主題思想的引導過於生硬。
對我自己而言,這真是我從教十多年來的詩歌教學的一次新的嘗試。即使有不足,我也對自己的嘗試感到由衷的高興。因為能打破呆板的模式,上好一節哪怕是有不少缺陷的課,都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古詩《江南春》教學反思8
今天和學生一起閱讀了《江南春》,這首詩描寫了江南的春天景色,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當時朝廷的衰敗,表現詩人反對佛教,有一定的諷刺意味。
杜牧以詩的方式記載著歷史。詩人是創造者,創造者本身就具有敏銳的觀察力,這首詩其實把這一切也都寫了進去。因為每學期學生都會背誦古詩,所以對於這首古詩,學生都能背出。所以,本課中我著重引導學生理解古詩的意思。在讀通詩句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劃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查字典或同學之間討論,說說“鶯啼”、“綠映紅”、“酒旗風”等詞語的意思,再讓學生自由串講詩意:千里江南,到處鶯歌燕舞、綠數紅花互相掩映。有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酒旗在空中飄蕩。我不失時機地給學生介紹南朝的覆滅,講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統治時期,皇帝和大官僚都崇信佛教,修建寺院,據說有五百多座,寺院的僧人也是空前高漲,這些達官顯貴想透過拜佛求經的方式祈求神靈保佑,千秋萬代,榮華富貴,可是這些寺院在隨著朝代的更替倒塌無數,已經沒有多少存在了。然後引導學生討論這樣的方法可行嗎,學生很能領會老師的用意,他們發言完畢,最後一句詩的意思也就出來了.你看看,你只知修建寺院,不知道強兵練武,這麼的寺院還有多少掩映在煙雨中呀?
詩句意思出來了,可是詩人要告訴我們什麼呢?於是我又給學生介紹杜牧生活的朝代,當時正是顯赫一時的唐王朝已走向衰敗,連年征戰,宦官當道,民不僚生,苦不堪言.而當時的統治者也效仿南朝統治者的做法,企圖透過修建寺院的方法來保佑自己江山永固.學生們聽了很是憤慨,紛紛對當朝都的做法表示譴責,此時此刻,學生的情感就是詩人的情感,共鳴的情感在課堂上湧動。
春的景緻直觀地帶給人美好的遐想,那麼怎樣和學生一起品味春色呢?那就把詩意和兒童的生活經驗聯絡起來,把讀誦積累與情意薰陶結合起來。詩人杜牧在《江南春》這首詩描繪了千里江南明媚可愛的秀麗春光,同時由煙雨迷濛中的樓臺佛寺聯想起南朝覆滅,流露出興亡之感,寄託了諷喻之意。借古諷今,這是本首詩的難點。如何巧妙地處理呢?在讀通詩句的基礎上,我先引導學生理解第一、二兩句;然後抓住“南朝”和“多少”切入第三、四句,適時補充作者用意,啟發學生理解“寫今”與“弔古”的內在聯絡,從而收到獲得審美體驗與弄清寓意的雙重效果。
詩是美好的創造,學生在教室裡讀著,肯定不如到生活中讀著,肯定不如到春天中讀著。而春天的詩可以說非常多。這首詩學完後,引導他們繼續尋找,儘可能地多研究幾首,這對於他們綜合瞭解春天,對於他們的成長是有利的。
古詩《江南春》教學反思9
這節課上下來,我感到特別的失落。雖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能夠抓住目標進行有層次的教學,體現了以讀為主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走進了美的意境,但是還有很多的不足,試梳理如下,以作今後教學之鑑。
一、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沒有充分調動起來。
我想首先是我個人的親和力不夠,學生和教師之間缺乏溝通,另外就是教師的語言不能打動學生,而且在個別問題提出後,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這也是造成學生思維阻礙的一個原因。這是我值得思考的地方:如何激發學生積極動腦,大膽發言的慾望?
二、對教材的解讀能力不夠。
比如說在對“鶯啼”的理解時,有學生就說這裡的鶯是指黃鶯,我沒有及時的更正,因為自己當時也不敢肯定,上完課之後,細細的分析了一下,“鶯”不能單指“黃鶯”而是包括了春天裡各種各樣的鳥類。
三、在第一句中的“綠映紅”中的“映”字,
學生體會的很好,學習完第二句後,我想讓學生透過對比體會前兩行的江南的明朗絢麗之美,但在這一環節中,我的引導還不夠巧妙,讓學生體會的不夠細,其實這兩種美也是相互映襯的,可惜我沒有點到。
四、對課堂的駕馭能力不夠。
在課堂中反映出的問題就是,教學環節設計得不夠緊湊,在講解詩意的時候浪費了過多的時間,以致後面的對詩人的情感感悟時,只是浮光掠影。
認真備好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只要多學習、多鑽研,我想我們會上出更多高效地課。總而言之,一節有效,精彩紛呈的課,離不開教師“精心”的預設,也不能沒有學生精彩的生成。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中處處閃現的生成點,學習處理好生成點中的智慧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