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琥珀》教學實錄

《琥珀》教學實錄

師:什麼叫推測?(板書:推測)

生:根據已經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師:大家默讀課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是“已經知道”的事?哪些地方是不知道的?(生邊想邊讀)

生:這塊琥珀的樣子是已知的,而它的形成過程和條件卻是未知的。

師:好,我們先來討論未知的,請大家默看第三段。(出示《琥珀形狀》投影片,引導學生邊讀邊觀察邊思考)大家想一想,這塊琥珀有什麼特徵?

生:它是由松脂球演變而成的透明化石。

生:這塊琥珀裡躺著“蒼蠅和蜘蛛”兩個小東西。

生:我看到這兩個小東西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們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

師:這段課文主要點明瞭一個什麼問題?

生:這段課文主要點明瞭琥珀的發現對科學研究的價值。

(師板書:價值)

〔全文三段,篇末點題。沒按順序講讀,而採用“篇末入手”的教法。這樣“由果溯因”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興趣,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大有好處。〕

師:我們已經瞭解這塊琥珀的樣子,但琥珀是怎樣形成的呢?為了弄清這個未知的知識,作者推測出了這樣一個故事。請大家邊聽錄音,邊看幻燈,欣賞這個有趣的故事。(將課文第一段編錄為配音解說詞播出,同時出示《琥珀》形成的活動投影片,教師抽拉演示,蒼蠅和蜘蛛的活動,松脂下滴,動態畫面不斷出現,滄桑變化,松脂球變成化石的整個過程)

師:聽看了這個故事,同學們知道了什麼?

生:聽著這個有趣的故事,看到這樣動人的場面,我知道了琥珀是松脂球的化石。

生:我懂得了透明的琥珀裡兩個小動物的來歷。

〔教師的匠心不凡,所設計的配音、影片巧妙。隨著生動的解說詞與逼真動化影像的展現,將每個小讀者引入古老的森林進行遨遊,小小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是:有聲有色、有靜有動、有字有形、五彩鮮明、形象具體的情景,寓教於樂,充分體現了觀察槼嘉瑮表達的教學要求。〕

師:大家發言很積極,但是,講得不夠具體。請你們再認真默讀一遍課文,思考以下幾個問題(出示幻燈片,自學提綱)

1.想想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

2.這塊琥珀的形成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3.這塊琥珀是怎樣被發現的?

〔教師遵循兒童心理學規律,運用認識論進行教學,透過幻燈投影,使學生初步感知,繼而默讀全文,給予材料的復現,加深感性認識,再透過表達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樣的課教學設計,即使學生學懂了琥珀形成的過程這個重點,而且也突破了琥珀的科學價值這個難點。

從而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並激發了學生愛自然、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感情。〕

師:(生默讀後)大家首先考慮要想知道琥珀形成的過程,必須先弄清什麼?(板書:過程)

生:必須弄清琥珀形成的條件。

師:對。這個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板書:條件)

生:發生在炎熱的夏天。

師:為什麼能斷定這個故事是發生在夏天?(板書:夏天)

生:因為只有在炎熱的夏天,松樹滲湧出的松脂才多。

生:只有滲出的松脂多,才有可能滴下來。

師:對。請大家再默讀三、四、五節,說說每節寫了什麼內容?

生:先寫一隻蒼蠅飛進樹林,再寫蒼蠅停在一棵大樹上,後來又寫一隻蜘蛛爬過來,想吃掉蒼蠅。

師:這三節課文寫的是在這一個古老的樹林裡,蒼蠅和蜘蛛有趣的活動(板書:蒼蠅和蜘蛛)。請同學們輕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要讀出感情來。注意第三節要讀得輕快,第四節要讀出蒼蠅悠閒自在的樣子;第五節要讀出小蒼蠅將要被蜘蛛吃掉時的緊張氣氛。

生:(輕讀課文,略)

師:正當蜘蛛要吃掉蒼蠅的時候,又發生了什麼事?請大家帶著這個問題默讀第6-9節(生默讀)

生:晌午的太陽熱辣辣的照射著整個樹林,許多老松樹滲出許多松脂,正當蜘蛛撲向蒼蠅的時候,一大滴松脂剛好落在樹幹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裡頭。

生:後來,松脂繼續滴下來,又剛好滴在樹幹上,把兩隻小蟲重重包裹在裡面,積成一個松脂球。

師:(板書:剛好)“剛好”這一詞是什麼意思?

生:事情的發生是一種偶然的巧合。

生:這件事是極少見的,是剛好發生的一件巧事,是極個別的現象。

生:所以這個松脂球成了不同一般的東西。

師:回答得很好。下面請大家再看幻燈,根據課文內容加上自己想象、推理,把松脂球的形成複述一遍。(出示幻燈,慢速度抽、拉活動投影片,螢幕上再次出現蒼蠅飛、蒼蠅停、引出蜘蛛過來,蜘蛛正要撲過去,大滴大滴的松脂剛好落在樹幹上,把蒼蠅和蜘蛛重重包裹在裡面。學生邊觀察,邊推理,邊複述,最後,大家評議。)

師:松脂球形成了,那麼松脂球又是怎樣變成化石的呢?

師:誰知道這個松脂球原來在什麼地方?後來呢?最終起了什麼變化?

我們看下面三節課文(指名讀)。

生:這個松脂球起初掛在一棵老松樹上,後來被淹沒在沙下面,最後變成了化石。

師:這個化石就是棗

生:(齊)琥珀。

師:大家再想一想,松脂球變化的原因和條件是什麼?

生:幾千年時間轉眼過去,陸地漸漸沉下去,海水漸漸漫上來。

生:又是幾千年過去,地殼發生了變化。

師:(板書:地殼變陸沉海漫幾千年時間長)我們已經知道琥珀是怎樣形成的,同學們認為這個故事說得怎樣?

生:這個故事生動有趣。

生:我認為這個故事形象逼真。

師:好。我們就帶著真情實感來讀這一段(生齊讀)。

師:後來這塊琥珀是怎樣被發現的呢?默讀第二段。

生:在海灘上被一個孩子挖了出來。

師:漁民說這是很少見的,這“很少見”與第一段哪些句子有關係?有什麼關係?

生:與第一段“剛好……成千上萬”是前後呼應,也說明琥珀的形成是一種巧合。

生:正因為是一種巧合,所以這一琥珀很少見,因而更顯出它珍貴。

師:對。大家一齊讀文章的最後一句話。這句話說明了什麼?在全文起什麼作用?

生:說明了這塊琥珀在科學上的價值,在全文起到點明中心的作用。

師:從句子中的`哪些詞看出這一點呢?

生:從“推測”一詞中看出這塊琥珀的價值。

師:課文中寫這塊琥珀形成的故事是根據什麼推測出來的?

生:是根據琥珀和特徵推測出來的。

師:作者是怎樣進行推測的呢?

生:從這塊琥珀是松脂球的化石,推測出這個松脂球的形成,是在很久很久以前,而且是一個炎熱的夏天,在一個古老的松林裡。

生:從這兩個小動物還是好好的躺著,推測出當時松脂剛好滴在樹枝上把這兩隻小蟲包在裡面的情景。

生:從“它們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推測出當時兩隻小蟲在松脂裡掙扎的情景。

師:同學們想象得很合理,分析得很正確,這個故事雖然是推測出來的,但是有科學根據,是合情合理的、令人信服的。

師:請大家再想一想:學了這一課,你有什麼收穫,弄明白了什麼?

生:我明白了在遠古時代,世界上早已有蒼蠅和蜘蛛了。

生:蒼蠅和蜘蛛雖然是常見的小蟲,但到底什麼時候就有了這樣的小蟲呢?上萬年前的蒼蠅和蜘蛛是怎樣生活的呢?這塊琥珀不但給科學家們提供了一個研究根據,也給我們小學生留下了一個待要完成的作業,我將來也要進一步去研究它。

點評

龐宜聰老師所執教的《琥珀》,上得很有新意,別具一格。我感到新就新在她的教學觀念新,注意更新教學法,把“依據學生記憶規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貫串於教學過程之中,寓教於讀,寓教於樂。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因材施教、注重閱讀教學的靈活性

她所執教的《琥珀》第二節(講讀課)採用了“篇末入手”、“邏輯提問”、“由果溯因”的變序教學法和電化教學手段,這種方法可以營造寬鬆的課堂氣氛,激勵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求知心切,積極性高,既解決難度較大的科學知識,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無意識記和有意識記和諧發展

在學生視、聽幻景後所講述的問題既不具體,又不完整,因為這個階段是初步的無意識記,學生的認識帶有一定的盲目性,缺乏一定的系統性,為此,龐老師及時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默讀課文。這個學習過程,使無意識記轉化為有意識記而進入注意的中心思想,這樣,學生獲得和輸出的資訊,都是系統、完整、具體的。這種“無意識記和有意識記的和諧發展”,達到了長期記憶的目的。

三、創設情境活動,多種感官協同識記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學習時,各種資訊透過感官傳達到大腦皮層的種徑通路都是不一樣的。如果透過多種分析器協同活動,就會使記憶的內容在大腦皮層上建立許多通路,留下彼此相同的多方面聯絡的痕跡,有效地提高記憶效率。據此,龐老師精心設計了活動幻燈片、錄音等,創造情境,為學生提供生動活潑的視聽形象,加強語文資訊刺激,使學生眼、耳、口、手協調識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理解,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記憶效果。

龐宜聰老師勇於實踐,不斷創新,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她的教學經驗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學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