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複式教學的動與靜
面對現代的素質教育,面對新世紀,根據我國計劃生育的實情,學生人數的逐年下降,我們以遇到一個從前所面臨的問題——複式教學,淺談複式教學的“動”與“靜”。複式教學的課堂是由教材、學生、教師構成一個體系。如何對待這個體系,使之達到最佳的效果,其主要因素是複式教學課堂的“動”“靜”結合。
所謂“動”,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年級在同一課堂內,教師對其中一個年級知識傳授與學生的課堂活動。所謂“靜”即其餘年級在同一課堂內的作業練習。
一節複式課的成功與否,取決於課堂的“動”與“靜”。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略談幾點:
一、“動”“靜”課堂的前提——備課。
複式教學的備課難於單式。一是翻閱各個年級的教材量大;二是編寫教案難。一節要備幾個年級的課,而且要面面俱到。教師課前的工作量是單式教學的二至三倍;三是在吃透教材的同時,首先要考慮到本節課的“動”“靜”搭配。依據誰“動”誰“靜”,然後分配時間,最後編寫教案,教育論文《淺談複式教學的“動”與“靜”》。
一節複式課,各個年級“一一見面”,這就使教案設計到的第一個問題“動”與“靜”。例如:一、二年級複式,一“動”、二“靜”。即教師為一年級傳授新知識,為二年級佈置作業。一至三年級,一“動”,二、三年級“靜”。即一年級講授新課,二、三年級佈置作業。其次才是教學目的和教學過程。教學目的的要求明確,教學過程要求精講多練。另外,“動”、“靜”搭配和單式教學又有一個較大的區別,它的時間性最強。假若繁瑣,就達不到和學生“一一見面”的目的,也就完不成本節的教學任務。所以要想上好一節複式課,課前的備課十分重要。
二、課堂語言的精確性。
課備好了,還要看能否講好。科學知識本身是嚴密的、系統的。而教學又要求教師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的授課任務,這就要求教師講課語言要精確。“精”是少而有份量。“確”是恰當地表達內容。複式教學在此方面的要求更為重要。“動”、“靜”搭配,語言的精確,是一節成功的複式課的`前提。
講課效果的好壞,不取決於話講的多少,而在於是否擊中要害,句句打在學生的心坎上。實踐證明,話講得有份量,學生樂意聽。反之,話的內容空洞,羅嗦、重複,學生思想就溜號。所以,作為複式教學的教師,根據“動”、“靜”的實際,要完成本節的教學任務,講課要句句有內容,緊緊抓住學生的思路,一層深入一層地把學生引向知識的深處。
當然,“精”決不意味著濃縮,把語言弄得艱深難懂。更要結合複式教學的實際,學生年齡、年級的實際,對學生已知的東西,一言以概括之,恰當簡明,對學生不懂而又必須掌握的東西,就得講的細緻而深刻。總之,“動”、“靜”搭配的課堂,語言的精確性要體現“恰到好處”。
三、緊張而活潑的“動”、“靜”課堂,充分體現“惜時增效”的效果。
複式教學的本身就是與時間挑戰,向時間要質量,向時間要效果。充分利用課堂時間,使課堂緊張而活潑,達到“惜時增效”的效果。我針對兒童天性活潑好動,不善於思考。他們的興趣有很強的指向性,多是由事物的音律、色彩、活動性等方面的表現特徵所引起的這一特徵,進行復式教學。因為複式教學基本在小學階段進行。我們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