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白楊樹》的教學實錄

《白楊樹》的教學實錄

(出示配有第一段朗讀錄音的幻燈片。)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看看課文中是怎樣寫大戈壁的?怎樣描寫鐵路沿線的白楊樹的?邊讀邊畫出主要詞句,然後,我們透過解詞析句來理解、體會。(學生認真默讀後紛紛舉手交流學習體會。)

生:課文中寫大戈壁用了茫茫這個詞。茫茫就是沒有邊際,模模糊糊看不清。這裡是說大戈壁廣闊。

生:我畫了這句話一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這裡寫大戈壁很荒涼。

生:這裡寫大戈壁用了清晰這個詞。清晰是說清楚,不模糊。

師:作者是說大戈壁清晰還是模糊?

生:大戈壁模糊、不清晰。

師:所以,你只畫清晰是不對的,應該畫並不那麼清晰。(生點頭)

生:我還畫了渾黃一體這個詞。這裡是說大戈壁一片風沙,天和地的界線不清晰,看上去都是黃色。

師:課文中寫大戈壁用了一段話,誰能用一個恰當的詞概括大戈壁什麼樣?

生:荒無人煙。

生:一望無垠。

生:空曠單調。

生:風沙漫天。

師:作者要寫白楊樹,為什麼開篇寫這荒涼的大戈壁?我們透過解詞析句不僅知道作者寫了什麼,怎麼寫的,還要懂得為什麼這樣寫。

生:這就告訴我們白楊樹所生長的環境很惡劣。

生:這裡用惡劣的環境烘托白楊樹的高大形象。

師:我們平時描寫參天樹木,常用哪些詞語?

生:高大挺立。

生:高大挺直。

生:高大挺拔。

師:請同學們看課文中作者描寫戈壁灘上的白楊用了哪個詞語?

生:高大挺秀。

師:誰能說說秀是什麼意思?

生:秀就是不俗氣,很高雅的意思。

生:秀就是美,清秀,秀麗的意思。

生:秀就是很秀氣,很漂亮的意思。

師:作者為什麼不用挺立挺直挺拔,而用挺秀這個詞呢?要表達什麼情感?

生:這是作者誇讚白楊樹,告訴我們那普通的白楊樹不僅高大挺拔,而且清秀美麗。

生:這個秀字流露了作者對白楊樹的欣喜之情。本來白楊很一般,我們也常常見到,並不美麗,可在作者眼裡,它是美麗的。

生:這個秀字表達了作者對白楊樹,特別是生長在祖國大西北戈壁灘上的白楊樹的讚美之情。

師:作者僅僅是誇讚白楊樹嗎?(學生讀書)

生:我認為作者用這個秀字,表面是說白楊樹的樣子(外表)美,實際是寫白楊的品質(內心)高尚。作者透過車窗,看到鐵路兩旁飛馳而過的白楊樹,便情不自禁地想到它不擇環境、不講條件、哪裡需要在哪裡生長的高尚品質。

生:白楊樹象徵著紮根邊疆的建設者。作者對他們傾注了敬佩之情,所以描寫白楊樹用秀字。

師:很好。作者別具匠心,一個秀字,不僅描繪了白楊樹的形象美,而且突出了白楊樹的品格美,抒發了作者對白楊樹的'讚美敬佩之情,為後面寫紮根邊疆的人進行了形象的渲染。

(板書:高大挺秀、紮根邊疆)

師:(小結)普普通通的白楊樹到處可見,在庭院,在公園,在城市的道路旁,在鄉間的路邊。對此,人們不以為奇。然而,在滿目荒涼而單調的大戈壁能看到這高大挺秀的白楊樹,卻令人驚歎不已。那碧綠向上的葉子,銀白泛青的樹幹,給茫茫的大戈壁帶來了生機和希望,也給過往的旅客增添了快慰和喜悅。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於是,白楊便成了旅客們議論的話題。課文寫了誰在議論呢?他們說些什麼呢?請同學們各自輕聲讀第二段。

(學生讀後,在教師引導下討論。)

師:一位旅客正望著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這裡的一位旅客指誰?

生:一位旅客指的是爸爸。

師:這裡的衛士指什麼?

生:衛士指的是白楊樹。

師:作者為什麼不用一位旅客正望著戈壁灘上的白楊樹出神呢?

生:作者將白楊比作衛士,形象地寫出了白楊樹傲然挺立的樣子。

生:這裡也暗指那些建設者們像衛士那樣守衛著祖國的邊疆,絲毫也不動搖。

師:這是一個比喻句。句中沒有出現本體白楊的字樣,也沒有比喻詞,而是直接用比喻物來代替被比物,誰能用上白楊和比喻詞,重新說一句。

生:白楊樹好像戈壁灘上的衛士一樣。

生:白楊樹猶如戈壁灘上的衛士一般。

生:白楊樹恰似戈壁灘上的衛士。

生:白楊樹宛如戈壁灘上的衛士。

師:請三名同學分角色朗讀對話。思考:誰的話是主要的?兄妹倆對白楊有什麼看法?(學生朗讀課文。)

生:三個人的話中父親的話是主要的。

生:哥哥說白楊樹高,妹妹說白楊樹直。

師:孩子們看到的只是樹的高大挺直,爸爸是怎樣介紹白楊樹的?(教師領讀父親的三句話。)請同學們按照前面解詞析句的方法談體會。

生: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這麼高大。這裡是說白楊樹姿態很美,一向是高大、筆直的。直象徵著人的正直,高大象徵著人的品質高尚。

生:哪兒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這告訴我們,無論把白楊樹栽到哪裡,它就在哪裡生根、發芽,為人類造福。

生:這是說白楊樹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能適應各種生活環境。這正是白楊的品格。

生:是金子在哪裡都會閃光。我們邊疆建設者都具有白楊的品格,他們在沿海城市能發揮自己的作用,他們遠離家鄉到大西北工作,照樣能為祖國做貢獻。祖國需要在哪兒安家,他們就在哪裡生根、開花、結果。

生:作者寫物,意在喻人。風沙、雨雪、乾旱、洪水是指建設者所遇到的困難;堅強、不軟弱、不動搖是寫建設者們把一生獻給了祖國邊疆那種頑強不屈的奮鬥精神。

生:白楊樹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不曾有過分毫的屈曲,仍舊長得那麼端莊、凝重,筆直地聳入高空,正象徵建設者們在大西北荒漠上克服種種困難、紮根邊疆的精神。

師:爸爸的這番話含蓄深沉。請同學們帶著對白楊樹的熱愛,對邊疆建設者的敬佩之情,齊讀這段話。(生齊讀)

師:這段話用了哪些關聯詞語,請畫出來。(學生畫後交流)

生:這裡用了哪兒哪兒。

生:還有不管不管總是

師:這兩組關聯詞語用得恰當,更有力地突出了白楊的品格。請分別用上這兩組關聯詞語,說說邊疆的建設者。

生:哪兒最艱苦,哪兒就有建設者的足跡。

生:祖國哪兒需要,建設者們就在哪兒安家。

生:不管困難多大,不管條件多艱苦,邊疆建設者總是那麼堅強,那麼樂觀。

生:不管風餐露宿,還是語言不通,不管缺水少菜,還是生活習慣不同,邊疆建設者總是不軟弱,不動搖,毅然紮根那裡,開花結果。

(教師板書:生命力強不畏艱難)

師:(小結)白楊樹不擇環境,不講條件,哪裡需要,就在哪裡生根、發芽。城市需要它,它就默默無聞地舒展丰姿供人欣賞;農村需要它,它就心甘情願地挽起臂膀,築成防風林牆;如今,戈壁灘需要它,它就在這兒生根了。它上擎青天,下踩戈壁,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這就是白楊的品格。

這是《白楊》第一、二段的教學實錄。教者採取多種教學手段,以自己的激情去調動學生的感情,做到了在教學語言上花氣力,在體會感情上下功夫,在課堂氣氛上用心計。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透過解詞析句,讀讀議議,既理解了語言文字的深刻含義,又受到了文章感情的陶冶,同時也提高了思維和表達的能力。

第一段的教學,教師設計了看、聽、讀、畫、議等步驟,採取多種教學手段,目的是使學生透過眼看、耳聽、心想、手畫、口說,從多方面去感受大戈壁的荒涼和白楊樹的挺秀。問題的設計,重視了詞語的學習,突出了語言的訓練,強調了感情的體味。這樣,有助於學生在閱讀中自覺地把了解內容和學習語言結合起來,從而提高了認識能力和表達能力。教師採取對比方法設計了描述性的小結,把學生帶入情境,引起他們感情的共鳴,促進他們感受的深化。同時,小結中又巧妙地揭示了段與段之間的內在聯絡,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段的學習內容。

第二段的教學,教師設計了自由讀、討論、分角色讀、領讀、畫關聯詞語、造句等步驟,讓學生經歷充分的閱讀實踐,掌握白楊樹的特點,理解邊疆建設者的品格。造句的練習,是一種很好的反饋形式,既能看出學生應用關聯詞語的能力,又能看出學生認識事物和感情表達的程度,便於教師抓住矛盾,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小結的設計,充滿了教師的感情,富有感染力,有助於深化和昇華學生的理解。同時,教師理解的深刻,語言的精美,也給學生樹立了學習的楷模學生會從教師的小結中受到啟發,開闊思路,找到自己學習的差距。

這個教學給我們的啟示是,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語言的理解,要在指導學生理解詞句上下功夫。那種離開具體語言,而空講思想內容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引導學生把課文讀熟,把詞句弄懂,才能體會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否則,學生的理解就沒有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