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梯形的面積》課後教學反思

《梯形的面積》課後教學反思

《梯形的面積》這一課,在探索活動中學生藉助知識的遷移,主動提出了“把梯形轉化成學過的圖形,並比較轉化前後圖形的面積”思考問題,主動思考,把一個新的圖形面積的計算,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面積的計算,從而使問題得到解決。同時將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轉化成求梯形面積的數學問題,呈現多種轉化的方法,能夠豐富學生對圖形的認識,加深對幾何基本概念的理解,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空間推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微課我努力在教學設計、教學行為語言、教學的展示上突出學習的雙向性,避免純粹的講解,嘗試做到“生”“屏”互動。具體有以下創新點:

一是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學習經驗,主動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動手把梯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並讓學生透過找圖形之間的聯絡,自主從不同的途徑探索出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二是教師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了請學生幫老師解決如何比較車窗玻璃大小的問題以及課後的作業求堤壩橫截面的'面積,這樣做不僅有效提出了數學問題,同時還激發了學生求知的願望。做到了《標準》對於情境的創設“要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的要求。使學生切實並切身地體會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真正體現了數學“於生活,迴歸於生活”的思想。

三是教師在微課的環節和問題設計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猜測推理、操作探究、歸納總結及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微課起到吸引學生,指導學習,提升效果的作用。

介紹:在設計和製作中我努力做到“生”“屏”互動,產生雙向學習的效應。能生動形象地展示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究過程,讓學生充分地經歷圖形轉化、想象的思考過程,積累活動經驗,觀察分析梯形轉化前後圖形面積及圖形各要素之間的關係,推匯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深入理解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應用情況:本節微課應用於義務教育小學數學北師大版五年級學生,本課內容為梯形的面積計算,講課中教師能切合五年級學生年齡、學情特點、學科特點以及學段特點,應用生動形象的提問、對話、操作、演示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經歷了猜測推理、操作探究、歸納總結的數學學習過程,在數學思想的形成和學習方法的提高上得到了培養,實現了新課標所提出的四基四能的要求。教學過程深入淺出,課堂氛圍生動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