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弓之鳥小學教材理解
一、教材說明
這篇精讀課文是一個成語故事。講古代魏國有一個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觀察了天上飛的一隻大雁後,只拉一下弓,就使這隻大雁驚嚇得從天上掉了下來。後來人們用“驚弓之鳥”這個成語比喻受過驚嚇,遇到一點情況就害怕得不得了。
課文是按照先果後因的順序敘述的:更羸說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來;更羸試了一下,大雁果然掉了下來;更羸告訴魏王虛發雁落的原因:這是一隻驚弓之鳥,心裡害怕使它掉了下來。為了使故事吸引人,課文采用了以人物對話為主的寫法,用魏王來襯托更羸,表現更羸善於觀察,善於分析。全文環環相扣、說理清晰,邏輯性強,成為這篇課文的特點。
最後一個自然段是課文重點,寫更羸分析大雁掉下來的原因。他的話講了三點意思:一是講他看到大雁飛得慢,聽到它叫聲悲慘,說明他善於觀察,會發現問題;二是講他認為大雁傷口沒有癒合,孤單失群,說明他善於判斷,會分析問題;三是講他認為大雁聽到了弦響,一害怕就會掉下來,進一步說明他善於分析,判斷準確。
選編這篇課文,一是練習讀懂課文內容,從更羸善於觀察,善於分析中受到啟發;二是學習把看到、聽到和自己的經驗相結合進行思考,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學習目標
1.學會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驚弓之鳥、魏國、能手、信不過、大吃一驚、悲慘、癒合、作痛、孤單失群、拼命”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一段。
3.讀懂課文內容,懂得只有善於觀察、思考和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
4.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的方法和句句緊密相連的表述方式。
三、重點難點例析
理解更羸說的話,並聯系全文體會更羸的分析是正確的。
本課重點是最後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這段話講了更羸使天上飛的大雁掉下來的原因。共有四句。第一句說的是他看到和聽到的情況,看到的是——“它飛得慢”;聽到的是——“叫的聲音很悲慘”。第二句說他根據看到的和聽到的進行分析:從“飛得慢”,知道“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癒合,還在作痛”;從“叫得悲慘”,知道“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第三、四句說的是他進一步地分析:這樣一隻受過箭傷、孤單失群的大雁,聽到弦響,以為又有什麼危險了,心裡一定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拼命往高處飛就要使勁,一使勁,就掙裂了傷口;傷口一裂開,疼得不能飛了,就會掉下來。
四、教學建議
1.課前準備。蒐集成語故事,並會講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故事。預習課文時,讓學生自學生字詞,用和聯絡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字、詞義,課文最後一段是更羸說的話,是本課的重點,讓學生反覆閱讀、體會。可以啟發學生邊讀邊思考:更羸為什麼不用箭也能射雁?根據什麼判斷是受傷的大雁?別人為什麼沒有想到這個辦法?
2.這篇課文以對話為主,講述了一個精彩的故事。教學時,學生可透過朗讀、感悟、討論、交流,讀懂課文。
3.朗讀,感悟。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更羸與魏王的三次對話。第一次對話,要表現出更羸的自信,魏王的懷疑。要用肯定的語氣,讀更羸的話,“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這隻大雁就能掉下來。”可強調“不用”“只要”“就能”等詞語;要用疑惑的語氣讀魏王的話,“是嗎”,“你有這樣的本事?”要強調“這樣的”。第二次對話,要用驚訝和興奮的語氣讀魏王的話,“啊!”“真有這樣的本事!”要強調“真”“這樣的”;要用平緩的語調,肯定的語氣讀更羸的話,“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為我知道,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可適當強調“不是”“受過箭傷”等詞語。第三次對話,要用疑惑的'語氣讀魏王的話,表現出他驚奇的心理,“你怎麼知道的?”可強調“怎麼”這個詞;讀更羸的話,語速可慢一點,語調可平緩一點,表現出他分析問題,層層遞進,步步深入,言之成理。在學生自讀自悟基礎上,可安排分角色朗讀,促進理解。最後,把課文末段背下來。
4.討論、交流。最後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是理解的重難點,可讓學生聯絡全文質疑、討論,更羸是怎麼推斷的?有沒有道理?讓學生弄明白這個自然段講了哪三層意思以及三層意思之間有什麼聯絡,因為飛得慢,叫得悲慘,推斷出它受過箭傷,孤單失群;因為受過箭傷,孤單無助,心裡害怕,聽到弦響,就往高處飛;一使勁飛,傷口裂開就掉了下來。讓學生在這三個因果句的推斷中訓練邏輯思維的能力,達到發展語言與發展思維的統一。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經驗談一談學習本文後受到的啟發。
5.積累、運用。透過抄寫或背誦,學會本文要求掌握的生字、生詞、句段;並透過用自己的話說說“驚弓之鳥”成語的意思,來檢測詞句的掌握和運用情況。同時,鼓勵學生課外閱讀成語故事,養成主動積累成語的習慣。
6.關於識字、寫字。“愈”是整體認讀音節,要讀準音。“弦”“慘”是前鼻韻母,“命”“痛”是後鼻韻母,要注意分辨。指導學生寫字時,“魏”“愈”筆畫繁多,結構複雜,要注意筆畫的寫法和在字中的搭配關係。寫“魏”時不要少寫“”,“弦”不要少了最後“”,“愈”不要少寫第三畫“”,“痛”不要少了第七畫“”。
7.拓展活動。(1)開展“成語接龍”比賽活動;(2)開展“精彩成語故事大家說”活動。
五、參考資料
魏國我國戰國時候的一個國家,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陝西東部和山西南部,離現在有兩千多年了。
“驚弓之鳥”源於劉向編寫的《戰國策·楚策四》,詞意近似於俗話說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