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種生物的差異性》評課稿範文
初中科學課程是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課程。科學又是以多樣統一的自然界為研究物件的探究活動,是建立在證據和理性思維的基礎上的,其基本動力是人類的 好奇心和求知慾以及經濟和技術發展的需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要走出 演講者的角色,成為全體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 在學校組織的公開課活動中,我聽了王軍紅老師的一節《同種生物的差異性》新課授課,總體說來,整堂課都很真實,實在,課件從製作到應用都能很好地服務於教學,發揮著抽象問題具體化,突破難點的作用,教態大方,語言流暢,板書工整,條理清晰,邏輯嚴謹,用各自的方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重思想方法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在此對這節課做一下簡單的評價:
從課的設計上看,總體思路較好。以活動猜一猜引入:叫上3位學生,讓一名學生描述另外兩個學生中的其中一名學生的外表特徵,並讓其餘學生猜一猜他描述的是哪一位同學。
教師:我們能夠從某同學的描述中猜出他所說的是哪位同學,主要是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的形態特徵相互間都是不一樣的,即人的性狀存在著差異
教師透過提出的描述性問題巧妙的引入人的性狀存在著差異。接著又以問題推動互動。
2. 在 課堂教學過程中,事先讓學生在作業本上印上自己和同桌的指紋,同時讓學生採集同一植物不同植株上的四片葉子。教師又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儘量調動學生的積 極性,在參與提問方面,問答人數佔全班絕大多數,有個別提問、回答,有全班集體回答。讓學生動腦思考討論,並做出相應的解答,對出現的錯誤或不足及時做出 糾正,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綜合運用能力。
3. 從 教學效果上看,學生對基本知識能夠掌握,部分學生能夠積極跟上教師的引導,動腦動手,對大部分問題透過自己的分析或和同學的討論,能夠有具體的思路和方 法,學生能夠較好地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問題,教學達成度較高,學生的課堂反應很好。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突出了學習的主動性,並善於開發挖掘學生思維,有效 提高教學質量。
4. 提出的建議:本堂課教師提問較多,以提問推動了師生間的互動,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及時鼓勵、引導學生探究。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但性狀對學生來講,它的定義比較陌生,所以建議老師自己講就可以,用不著師生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