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兒熟了》課後反思範文
我所上的是課文《杏兒熟了》的第二課時,主要理解奶奶的高貴品質,繼而向學生們滲透這麼一種思想:在我們以後的學習、生活中也要向奶奶學習,同別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快樂、喜悅、幸福……教學的重點就是要讓學生透過對課文重點句子的學習,自己體會出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文中主人公的品質。課後,我認為這節課給我留下這些思考。
一、學生在文字的基礎上,想象程度超過我的設想
由於新課標一直都強調語文課要給予學生想象的空間。所以在課堂中我安排了多次想象。一是想象奶奶過來時,想一想不小夥伴們是怎樣想的,在這兒的想象過程中,學生回答都在我的設想之內。二是讓學生想象奶奶為何會顫顫巍巍的,學生在聯絡文字的基礎上,得出了這些結論:1、奶奶年齡比較大,力氣不夠;2、杏樹比較高,奶奶夠不著;3、奶奶是為了讓小夥伴們吃得香甜,在給他們打熟透了的杏兒。所有這些答案都是我所能設想到的。可另外一個學生卻說:老師,我還有不同的理解:我認為,奶奶年紀已高,這篇課文也比較老了,說不定文中的“我”現在也已是一個大作家了,有可能這位奶奶是纏小腳的,是腳步太小了,才會站不大穩,顫顫巍巍的。當學生說到這一點時,我大吃一驚,在試教中我從未遇到過,我被他的這種不脫離實際的想象力所折服了。在備課時,我一點也沒有想到這一點,我覺得在課上我有時並不是在教育學生,而更多的是在和學生一起討論,向學生學習一些精神:積極地動腦思考,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觀點……另外,我也覺得我備課中沒有更深地去考慮學生的實際,對於這樣的'班級我也應該去想一些“天馬行空”的知識。
二、給予學生的評價儘量要準確
評價是課堂的一個重要環節,評價的準確與否將會直接影響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程度。這節課的最後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在理解奶奶的話(一起分享快樂、喜悅……)的基礎上說說在日常的學習、生活會怎樣做呢?有一個學生這樣說道:以前,有人打了我一下,我肯定會還回來,絕不讓自己吃虧,可是,從今以後,我決定不再這麼做了,有時候稍微吃點也就算了,吃虧是福嘛。這個學生說完,由於我對自己框得太死了,一定要讓學生講出怎樣去和別人一起分享……所以我給出了這樣的評價:你說的好像不是關於一起分享的,你可以坐下來自己再想一想,到底以後會怎麼做呢?可是我後來一想:他的這種做法,和奶奶發現了小夥伴們偷摘杏兒卻沒有懲罰他們,教訓他們,而是去摘最熟的杏兒給他們吃,有什麼區別呢?其實這個學生已經從奶奶的做法中得到了啟迪,所以,我當初可以給他這麼一個評價:你真是一個懂事明理的孩子,已經和奶奶一樣寬容了。如果是這麼一個評價,我想這個學生當時在課上肯定覺得非常開心。很明顯,不同的評價所達成的結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可能會導致學生以後不敢大膽地發言,說嚴重點,教師無意中的不準確評價可能會給學生帶來陰影。所以,我覺得以後在上課時,自己的注意力一定要高度集中,對於學生的回答一定要在短時間裡進行仔細地分析,當然前提是教師自己對於課文一定要相當熟悉,所以吃透課文也就不言而語地成為了關鍵。為了彌補課上的失誤,課後,我就再一次跟這個學生說:你課上所舉得例子也是行的,說明你已經和奶奶一樣的寬容了。這個學生開心地笑了。這時,我也如釋重負,也提醒自己,以後要注意了。
以上就是我開課後印象最深的兩點,可能我的分析不一定正確,但起碼我從中看到我自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