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與小學科學教學有效融合的思考論文
一、在把握好融合的度上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
在一節課上要把握好融合的度,首先就要明確“融合”一詞。“融合”要求實現教育系統的結構性變革。強調的是教學內容和要用到的資訊科技互不分離、相互滲透、相互作用、一體化的過程,是有機的結合,無縫的連結,雙向互動的過程,而不是僅僅和資訊科技簡單的“拼合”,二者要逐漸融為一體,“融合”為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援。基於此,我們科學教師要設計好一節課。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不是為用而用,必須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不能盲用、濫用,只能在必要的時候,採用恰當的形式進行。要把資訊科技作為一種主要工具、媒體和方法融入到科學學科教學的各個層面中,運用教學設計的方法將各種教學要素綜合的加以考慮,使科學學科學習內容的組合更加合理、清晰、激趣,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更加最佳化。以生動、活潑,具有吸引力,富有啟發性和趣味性的呈現方式,將教學內容展現給學生,讓教材活起來。
二、在合理運用資訊科技手段上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
在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運用資訊科技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效果,這就需要我們科學教師動腦筋。
1.激發學習興趣,最佳化教學過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如何尋找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特別是一些學生比較陌生、且不太容易用實驗或其他教學手段表達的內容,恰當利用資訊科技來輔助教學,會產生很好的效果。比如在《果實和種子》一課的明確種子的結構———胚與種皮的教學中,我是在學生實驗彙報的基礎上,進一步用flash演示強化種子的結構及各部分的名稱,讓學生直觀形象的去感受,觀看到種子的內部結構,會在學生的.腦海裡留下深刻的印象,以有效的突破教學重難點。在“瞭解種子傳播的途徑”這部分教學內容時,我分段播放了種子的傳播方式的影片:蒲公英藉助風力,鴨腱藤藉助水及種子的其它傳播方式。影片教學,讓學生直觀形象地去感受,從學生熟知的蒲公英入手,層層遞進,由淺入深地使學生了解種子的傳播方式,學生彷彿身臨其境,被奇特的自然現象所吸引、震撼,然後引導學生說說種子傳播的途徑有哪些,學生已經把不是很常見的植物的傳播途徑深深地刻在頭腦中,對種子有了更多的認識,教師進而揭示課題。
2.化抽象為具體,突破教學重難點。在科學課的教學中,有些重點難點往往比較抽象難懂,如何在有限的40分鐘內,把一些抽象模糊的概念變得直觀具體,使學生易學懂呢?《看星座》一課教學中,認識各種星座是教學的難點,在課堂上學生無法觀察到星空的現象,如果只是單純的靠教師口頭講解和觀察幾張星座圖片,讓學生憑空想象,既無趣,又難掌握,要觀察卻受到時間、空間、地域的限制,這些內容也就成了教學中的難點。透過多媒體課件和星空模擬這個強大的軟體,逼真的操作,把夜空燦爛的星圖直觀形象地展現出來,使複雜現象變得簡單、容易了,學生的思維也得以發展。
3.合理高效運用,培養學生能力。科學課的主要任務之一在於培養學生形成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等多種能力。小學生受日常習慣影響,對於現實生活中的事物、現象可能熟視無睹,但資訊科技可以高效率地把有關事物搬進課堂,讓學生隨時隨地地近距離接觸事物,觀察分析現象,提高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斜坡的啟示》一課教學中,“發現斜面的角度越小越省力”是教學的難點。在課堂上各組學生無法把實物實驗的過程、現象、結論完整合理的展現給其他同學,僅靠學生口頭彙報資料和教師黑板畫圖講解,課堂會枯燥無味。我們設計採用展臺的方式展現“對爬山不同路線的分析”的小組實驗設計方案,同時讓各組同學將自己小組搭建斜面的方法在白板上進行演示,最後在展臺彙報實驗結論。這樣便於學生對比、分析,歸納、總結。同樣方式,再用展臺加白板的方式彙報“斜面坡度大小對物體拉力影響”的實驗結果:學生動手實驗操作後同樣在白板上演示搭建方法並在展臺彙報實驗資料,這樣各組同學都清楚地瞭解到其他小組的實驗方法和實驗結論,然後教師再借助學生搭建的斜面,畫出其與水平面之間的角度變化,從而使學生直觀感受到斜面的角度、搭建的高度與斜面的坡度之間的關係。自然而然地得出斜面越長越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的實驗結論。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科學能力和科學素養。
4.豐富參與經歷,感受發現的愉悅。科學課上有很多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引導下去調查、考察或實驗,但有些活動是無法用實驗的形式完全展現的。如六年級《生物的遺傳現象》的教學中,教師反覆的講解,學生對“我為什麼像父母”“什麼是遺傳”等知識依然存在相當多的困惑,這時我們就可以藉助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虛實互補”,讓學生透過美圖秀秀軟體,找出他們有什麼特點,做好標記,並與小組成員進行交流。利用區域網,學生初步感知遺傳的神奇,對探究新知產生興趣。再利用區域網、美圖秀秀軟體進行“人的遺傳”“動物的遺傳”“植物的遺傳”三部分內容的教學,既加深印象又形象直觀。在網路裡積極尋求幫助,為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創造條件。
三、在多媒體課件製作選擇上要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
多媒體教學有著傳統教學無可比擬的優勢,於是很多教師在製作選擇教學媒體上花費了很多心思,課堂上教師忙得不亦樂乎,學生也似乎興趣盎然、熱情高漲。但經常會出現:多媒體播放完畢,學生不為所動;直觀展示結束,學生難以抽象概括;參與情景時熱熱烈烈,總結反思時卻迷迷糊糊。基於此,我們教師就要在多媒體課件製作選擇上多琢磨、花心思,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首先,在製作多媒體課件前要進行精心準備,認真鑽研教材,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特點,確定課件的表現方式,突出重點、難點,做到源於課本,高於課本。其次,課件配音要恰當,音色優美;介面色彩柔和,搭配合理,力求生動、形象、直觀,體現探究性和互動性,更要注意不能脫離教學目標去追求花哨的外在表現形式。花哨的介面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喧賓奪主。畫面要符合學生的視覺心理;動畫要流暢,設計要賞心悅目,在突出重點學習內容的前提下,力求創設愉快的學習情境,讓人感覺一個好的課件就是教學內容和美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