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資訊科技

資訊科技教師地位危機分析及對策論文

資訊科技教師地位危機分析及對策論文

隨著我國中小學資訊科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人,資訊科技課程標準日漸成熟,資訊科技教育在中小學課程體系中的地位也逐步明確。然而,在某些地區,特別是在資訊科技理念相對滯後的西部地區,資訊科技教師的地位和生存狀況令人擔憂,同資訊科技課程賦予資訊科技教師的使命很不協調。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種局面如不得到及時改善,將直接成為這些地區資訊科技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

一、資訊科技教師的邊緣地位

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資訊科技課程被人為歸為非主幹課程之列,資訊科技教師的地位與資訊科技課程的地位一樣受到學校、家長和學生的冷落。很多教師反映,學校資訊科技課安排隨意性比較大,為迎接各類檢查,評估,經常會首選資訊科技課停課騰時間,課時經常被其他課佔用,資訊科技教師職稱評定較其他學科要難等等。

資訊科技教師工作量大、內容龐雜。這一點在“中小學資訊科技教育論壇(nrcce.com)”中的一個帖子中得到了形象的刻畫:“作為學校的資訊科技教師,有時真有一種疲於奔命的感覺。我總在滿課時的同時還要經常熬夜為做課的同事製作課件,如果電教員忙不過來也要承擔錄影的任務。老師們的計算機出了毛病,會風風火火地找我來修;機房的衛生要經常打掃;學生的競賽活動要加班輔導;老師們做課,有時要陪上,不厭其煩地講解多媒體教室裝置的使用方法;有時還要充當打字員……總希望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踏踏實實地教好課……”。

筆者在一些資訊科技教師座談時瞭解到,多數教師不明白自己到底該顧那一頭,是鑽研軟體為更多的教師做出更多的優秀課件,還是鑽研教材並真正成為該學科的優秀教師。有很大一部分教師已經好久沒有關注過最新的資訊科技課程標準,講課時都是採用“想到哪裡講到哪裡”。

二、“邊緣現象”原因分析

筆者認為,產生上述現象,有教育理念上的原因,也是學校領導“無作為”的結果;有管理上的不足,也有資訊科技教師先天的缺陷。

1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僅僅重視了硬體的投人,而忽略了對課程性質的認識和對資訊科技教師的定位。近年來,很多學校採取多種措施完善了資訊科技設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對課程地位、任務和目的的冷靜思考不足,導致課程標準在學校課程體系中落實不力,更缺乏應有的指導,從而無法為資訊科技教師作準確的定位。

2資訊科技教師來源混雜,多數教師專業知識欠缺。現有的多數資訊科技教師是從其他專業轉崗而來,因而導致教師隊伍混雜,知識結構偏差較大,對學校資訊科技課程性質及地位的認識各不相同。筆者曾對來我院雙語資訊科技教師培訓班的50名學員作過調查,發現其中竟有18個專業的畢業生,原先曾從事過中小學12個崗位業務的工作,其中不乏會計或校工轉崗成為教師的情況。

由於上述原因,多數教師根本沒有系統地學習過教育理論(因教師資格認定的需要,的確都參加過這類培訓,但多數流於形式),因而也就無法準確領會資訊科技課程標準,表現在業務工作中就是漠視對資訊科技教與學規律的研究,只熱衷於技術的簡單積累。

3.管理混亂,淆了現代教育技術人員同資訊科技專業教師的工作職責。現代教育技術專業人員同資訊科技專業教師的工作職責和業務內容交叉,確實是一件很難理順的人事難題。產生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在中小學的機構設定中,現代教育技術人員與資訊科技教師在同一部門(組),從而產生了工作職責和業務內容的交叉。

從資訊科技課程在學校課程中的基礎性地位來看,資訊科技教師在上好資訊科技課的同時,有義務推進本校資訊科技與其他課程的整合,指導資訊科技在其他學科教學中的應用。但這並不是說,資訊科技教師與現代教育技術專業人員有同等的業務範圍。在指導其他學科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備課方面,現代教育技術人員可以更好地運用媒體(包括計算機媒體)及最最佳化理論,實現最佳的教學設計。

4以“升學”為中心的“應試”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無法落實資訊科技教育被賦予的使命。“中小學資訊科技教育必須要面向素質教育,以提升全體學生的全面素質為最高目標,以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為核心任務。’上述論述雖然已成為共識,但在高考和中考“指揮棒”的指引下,很難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那一套、實施面向學生資訊科技素養的教學。更受到學校和教師傳統教學理念和評價體系的影響,很難超越課堂教學的固有模式、進行靈活多樣的啟發式教學以及網路環境下的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筆者在很多地方看到,不少學校期末資訊科技課的考查方式還是老路數,“單人單桌”,考試題型中填空題、選擇題、簡答題一應俱全。這樣的考查方式從根本上誤導了資訊科技教育。

三、對策

1.儘快實施、完善並加強資訊科技教育督導的力度口由於各地資訊科技教育層次不一,因此督導情況千差萬別、有些地區根本沒有實施。有些地區雖然實施了,也僅僅停留在簡單的資訊科技硬體的清點上,還沒有真正發揮教育督導對學科教學的指導檢查作用。因此有人將資訊科技教育領域內的問題歸結為“暫時性”的,並認為這是資訊科技教育督導未能及時跟上的'結果,也不無道理。由於資訊科技課程不能簡單地借鑑其他學科的教學力一法,教學目標也是動態的、具有地域性差異的,督導時所採用的評價手段及評估標準上應不同於其他學科。

2、加強資訊科技教師教育學理論和資訊科技課程標準的培訓。針對多數資訊科技教師“重技術、輕教法”的問題,各級教師教育部門在資訊科技教師培訓課程中要加強教育理論的培訓,要從觀念上使資訊科技教師認識到:技術雖然重要、但教學方法更難能可貴。

在當前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資訊科技課作為其中較為活躍的一部分,課程標準在不斷變化、不斷完善中。作為一名資訊科技教師,應有能力及時捕捉到這種變化,並不斷地充實自己。為此,恰當及時的培訓形式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各級培訓部門應著力研究的課題之一。

資訊科技教師的培訓形式應充分地利用多數資訊、技術教師有肯鑽研、喜歡接受新事物的品質,開展研究型的培訓。針對資訊科技課程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特點,在培訓方式上也可以採取專題報害、討論、研修、案例分析等多種方式。

3、巫需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資訊科技教育專業隊伍。由於資訊科技課程具有不同於其他課程的特點,因此,資訊科技教師隊伍的建設應考慮如下特點:

(1)資訊科技課程屬於實踐課程,而實踐課程最大的特點是開放性。這不僅指資訊科技課程的教學過程具有開放性,而且其結果和評價方式都具有不同於其他學科的方法,需要教師不斷摸索、總結。顯而易見,這對資訊科技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需要具有其他學科教師基本素質的同時,還應具有開放性的教學理念。

(2)在同其他學科教師的關係上,資訊科技教師需要有協作精神,不能由於自身技術卜的優勢而清高。這種協作不僅有利於學校資訊科技工作的開展,更有利於自身資訊科技理念的拓寬。

4.明確崗位分工,努力為資訊科技教師“減負”。利用資訊科技進行現代教育技術的推進,這是我國教育的大政方針。資訊科技教育融人現代教育技術當中也是大勢所趨。但筆者認為,在資訊科技教育實施初期,對資訊科技教師和現代教育技術人員進行必要的崗位分工有利於資訊科技課程的建設和發展。筆者認為,現代教育技術人員工作的重點在於裝置的管理和維護以及培訓學科教師。

5.貫徹新課程教學和素質教育的理念,轉變陳舊的教育觀念。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具有良好的思維品質,如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而這些目標要求又很容易同資訊科技教育的目標相統一,並達到現實的層面。因此,要實現資訊科技教師隊伍地位的轉變,教育的主客體對素質教育的理念的認識是關鍵。

學校的資訊科技教育資源是開展素質教育的寶貴財富,同時,學校的素質教育開展情況又將制約資訊科技教育情況。因此,資訊科技教育中出現的問題不可小視,特別是教師隊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