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多媒體課件製作論文
【論文摘要】建構主義是學習理論歷經行為主義、認知主義之後的進一步發展。運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多媒體課件製作,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藝術地創設真實情境,激發興趣,提高課件質量。
【論文關鍵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多媒體課件;真實情境
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加速了教育改革的步伐,傳統的教學模式正在受到新的教育觀念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挑戰。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的應用,已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但當今的多媒體課件製作還不盡如人意,存在著“重教學內容的呈現與講解,輕學習環境與學習活動設計”、“網路教學內容的呈現仍存在著文字教材搬家現象,缺少研究性學習和協作學習的設計”、“教學內容表現形式單一,自主學習資源不足,導航系統不強”等問題,大部分是傳統課堂的搬家,學習者感到只是材料的形式有了變化而已;教學內容、難度與學生知識水平不符,學生缺乏遠端學習的經驗,學習感到困難;學習內容過多,完不成學習任務;版面設計不科學,學生學習時容易疲勞,影響學習情緒。細究出現這些問題的深層原因在於缺乏適合遠端教育特點的教學設計、忽視對學習者特徵的深入分析,背離了多媒體課件製作的初衷。作為網路學習的內容,課件絕不能是印刷教材的翻版,而是要最大限度地體現以學生為中心和個性化的特點。建構主義是現代學習理論歷經行為主義、認知主義以後的進一步發展,它對教育理念的創新,特別是多媒體課件的製作,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自上個世紀90年代起,皮亞傑(JanePiaget)、科恩伯格(O.Kemberg)、斯滕伯格(R.J.sternberg)等所創立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興起。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透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生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透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建構主義理論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一方面要利用原有的知識結構同化新知識,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另一方面要順應新知識,對原有認知結構進行改造與重組。它提倡情境學習,就是在所學知識的真實的與應用的環境中,透過目標定向活動而進行的學習。學生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對於知識意義的建構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2先進的學習理論理應成為多媒體課件製作的思想基礎
以學生為中心,強調的是“學”;以教師為中心,強調的是“教”。不同的出發點,導致根本分歧的兩種教育思想、兩種對立的學習理論和教學設計理論。
建構主義是當代教育心理學中的一場革命,是現代學習理論的發展與突破,為教學領域帶來了全新的學習觀和教學觀:學習具有自主性、情境性和社會性,學生不再是外界刺激的接受者,而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教材不僅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且是學生意義建構的物件,教學媒體不僅是教師的教學手段,而且是學生的認知工具。
建構主義源自關於兒童認知發展的理論,個體的認知發展與學習過程密切相關,因此利用建構主義可以比較好地說明人類學習過程的認知規律。由於建構主義所要求的學習環境得到了當代最新資訊科技成果的強有力支援,這就使建構主義理論日益與廣大教師的教學實踐普遍地結合起來,從而成為國內外學校深化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
3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多媒體課件製作
3.1以學生為中心
在多媒體網路教學程序中,學生有時處於傳遞——接受學習狀態,但更多的時候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主動思考和探索,在情境中自己確定問題,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在問題解決過程中自己進行意義的建構。基於此的多媒體課件首先要考慮的是課件的教學價值,即這堂課是否有使用課件的必要。如果傳統的教學方式就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沒有必要化費大量的精力去製作課件。在確定製作課件的內容時,要有所選擇、篩選,突出重點,幫助學習者清除學習道路上的障礙,要注意選取那些沒有演示實驗或不容易做演示實驗的教學內容。例如,《藥用分析化學》、《護理學》等課程概念、原理及實驗操作等知識都比較抽象,這給學生理解、掌握它們帶來一定的困難。用計算機動畫來演示,不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識直觀顯示出來,而且給學生以新異的刺激感受,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理解、掌握它們的本質屬性。其次要考慮課件的易用性——有友好的操作介面,有含義明確的`按鈕、圖示和連結,避免複雜的鍵盤操作,設定好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轉移,可以靈活方便地向前、向後和跳躍。再者要分析考慮學生需求、注重培養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能力。課件的教學設計是要圍繞學生能力素質發展的教學全過程,其中包括教學需求、理想的學習結構、學生原有的學習結構、實施的學習結構和實施效果的評價。由於知識是由學生主動建構的,故他們的學習也應是靈活多樣的。所以多媒體課件要務必遵循開放性原則,亦稱隨柵性原則,使課件有多個學習起點和多條學習路徑,為學生靈活地展開學習程序創造條件。這一原則正是課件超文字結構設計的指導思想。
3.2以教師為主導
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既強調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習者形成學習動機;創設符合教學內容需要的多種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為了使意義建構更有效,教師應在可能的條件下,組織“協作學習”(開展討論與交流),並對協作學習過程進行引導使之朝有利於意義建構的方向發展。在製作多媒體課件時,要充分考慮教師、學生、教材和多媒體的相互聯絡、相互制約,正確處理四個要素之間的關係,形成個有機的整體,才能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3.3開展“協作學習”
由於知識的複雜性,學生不可能對知識有全面的理解;同時,由於隋境中問題的艱鉅性,學生不可能完全獨立解決,從而使面對面的或透過多媒體網路進行的“協作學習”成為必然。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主張“協作”發生在整個學習過程的始終,發生在學生與計算機、與教師乃至學生與學生之間。比如,《資產評估》、《資產經營》、《教育經濟學》等課件專門設計了專題討論欄目和小組學習研討、辯論會等影片活動,對同一問題用不同觀點進行分析比較。透過此過程,讓學生有超越自己的認識,豐富對知識的理解,而且在對各種觀點進行組織和改造的過程中,提高意義建構的能力。
3.4創設真實情境
建構主義認為真實性的學習情境或任務可以使學生了解自己要解決的問題,產生主人翁的責任感。
多媒體課件要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能集中注意力,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在多媒體課件製作中,應創設什麼樣的情境以及如何創設至關重要。首先要創設符合學生認知發展水平的情境。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認知特點也不同。為此應仔細分析學生的知覺、記憶、思維以及動機、經驗、情感等因素,找到學習內容與學生認知結構的結合點,用最符合學生認知心理的外部刺激去促進他們對新知識的同化和順應,完成意義的建構。其次要創設儘可能真實的多樣化情境。利用多媒體技術與虛擬現實技術創設逼真的情境,有助於調動學生的所有感官和過去的經驗去探索與解決問題。而只有在真實情境中的問題才具有挑戰性和現實意義。再者,課件的藝術性要高。教學、技術和藝術共同構成了課件設計的三維空間,課件藉助藝術的表現形式,透過藝術元素刺激學生感官,以藝術輔助教學,突出主題,強調重點,明確學習任務,有效進行資訊傳遞。一個課件不僅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使人賞心悅目,讓人獲得美的享受,這樣的課件便是好的內容與美的形式的完美結合。要達到這個標準就要求設計製作人員有較高的審美情趣、藝術修養,能夠自如運用點線面、動畫、音效等基本要素,合理佈局畫面、協調搭配色彩等,圍繞主題內容選擇相應的圖形、色彩與影片,形式與內容只有高度統一,才能起到襯托、突出、美化主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