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電子技術/半導體/積體電路

《電路分析》課程教學之我見教育論文

《電路分析》課程教學之我見教育論文

摘要:電路分析是電類學生專業基礎課,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學好後續課程的同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其自學能力。

關鍵詞:電路分析;教學

《電路分析》是工科各電類專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該課程理論嚴密,邏輯性強,綜合性強,有廣闊的工程背景。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理論聯絡實際的科學觀點,有著重要的作用。筆者根據這幾年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對如何搞好本門課程教學工作的一些看法。

幫助學生建立邏輯性嚴密的知識框架

《電路分析》這門課程內容多,知識點繁雜,但授課學時卻在不斷減少。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保質保量的完成教學工作,就要求教師必須吃透教材,分化知識點,貫通教材內外知識點的聯絡,針對教學物件,幫助其理解教材內部的邏輯結構,從而在有有限的時間裡,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弄清楚研究物件

本課程的研究物件是集總引數、線性的、時不變電路。所謂的集總引數是指電路的.實際尺寸遠遠小於電路中訊號的波長。相反地,如果電路的實際尺寸大於其中訊號的波長,則稱之為分佈(分散)引數。線性是指電路中的元件均為線性原件。而時不變是指元件的特性約束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二)弄清楚兩種約束

本課程主要討論電路的兩種約束,即拓撲(結構)約束和特性(元件)。其中,拓撲約束包括KVL(基爾霍夫電壓定律)和KCL(基爾霍夫電流定律)。這種約束與元件特性沒有關係,僅僅與元件的聯結方式有關。這也是電路分析的理論基礎。而特性約束是指元件兩端的伏安關係(VCR)。

(三)弄清分析電路的基本方法

本課程主要介紹的電路分析方法包括:等效變換法列方程法(支路法、迴路法、節點法)電路定理法(置換定理、疊加定理、戴維南定理、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

採用啟迪式教育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理論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努力改變傳統理論教學中“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實行“啟發式”教育。“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每堂課上,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及要求,向學生提出許多問題,在問與答中展開教與學,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用已有的知識思考問題、理解、掌握和探求新知識。同時,教師要努力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民主氣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教師必須始終記住自己與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與學生的活動是互動的,要讓學生憑自己的直覺與經驗觀察物理現象,分析物理規律,允許學生展開討論或爭論,可以獨立地發表意見,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讓學生感到是作為教師的合作者學習的,以此提高學生自信心、責任感與主動性。

例如,在講解線性電路分析方法這一章內容時,先介紹較為簡單並很容易理解的“支路電路法”,透過例題使學生髮現用該方法求解時不僅需要列寫方程數多而且方程求解較繁瑣,從而引導學生提出“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進而引入“網孔電流法”、“節點電位法”等其它解決途徑;講解“代文寧定理”後,引導學生主動提出“該定理在具體運用中有什麼途”?帶著這個問題去學習,不僅能對“代文寧定理”加深認識和理解,還為引出最大功率傳輸定理埋下伏筆。這樣透過積極引導,逐步培養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提高自學能力

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在教育領域中,計算機不僅是一門學科,而且正逐漸成為有效的教學媒體與教學管理的工具,多媒體技術使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都發生了變革。以多媒體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運用於電工教學,之所以能夠最佳化電工理論教學過程,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是因為它具有以下五個教育功能引:微觀現象客觀化,客觀現象微觀化;化“不可視”為“可視”教學;把抽象的電工概念與過程具體化;化“靜”為“動”,幫助學生弄清複雜的電工過程;利用人工智慧,使學生身臨其境,感知電學規律。在計算機普及的今天,我們教師應該在幻燈、錄影、電視等幾種常用教學手段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用電子教案代替手寫教案,把電工理論教學的課堂改到多媒體教室,用圖、文、聲、形並茂的新穎授課方式吸引學生,並用多媒體把許多靜態的演示實驗轉變為細緻逼真的演示過程,透過加強學生形象思維,幫助學生對抽象電工理論知識的理解。在電工基礎實際教學中,改變傳統的板書式教學,改用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相結合的方法,將理論教學內容製作成課件演示,相關公式推導及例題的講解採用板書與演示結合。

同時,還可以利用可以透過PISPISE、EWB、MATLAB、Multisim等模擬軟體進行模擬模擬和過程分析,使學生避免枯燥的理論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必須認識到多媒體教學只是輔助性教學,是將教學中難以表達或抽象的概念用多媒體軟體展示出來,而不是教師講課板書的複製。

重視實踐教學,重祝學生能力的培養

電路課程中一個必須重視的環節就是實踐教學,即實驗和實訓。透過實驗和實訓使學生真正掌握電路知識及實驗的基本技能和安全操作知識。學會常用電工電子儀器儀表的使用,以及電路引數的測量和元器件的辨別,注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初步掌握一定的電氣工程技術的能力:識讀電路圖的能力和排查電路故障的能力等。隨著對學生能力要求的提高,傳統的以驗證性實驗為主的電路實驗已不能滿足要求,必須對實驗內容、實驗方式方法加以改革,在保留部分傳統的驗證性實驗外,應根據專業特點增加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

結束語

電工學課程是技術基礎課程,是學生學習電工基礎理論和知識、學習掌握電工技能的視窗。為適應人才培養的要求和電工電子技術新的發展,堅持綜合培養學生知識、創新意識、能力和素質的原則,從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知識經濟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出發進行課堂教學。要讓學生透過這門課程的學習,獲得的不僅僅是有限的書本知識,而是一種學習能力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