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卡爾維特的教育有感
最近,正在讀《卡爾維特的教育》這本書, 感受頗深。 這真的是一本難得一見的好書,只有你用心讀過,才能真正體味書中的內涵。
人們常說,一本書可以改變人的一生, 我不期望透過這一本書, 能把我的孩子培養成天才, 但是,至少從這本書裡,我可以學到一些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或者說, 現在多讀一些這樣的書,至少等我的孩子長大後,我不會為自己在孩子幼年時候教育方面的碌碌無為而懊悔。
我摘錄的內容,主要是作者的一些教育心得 ,和經驗的總結,可能比較枯燥,其實,書中有大量鮮活、生動、具體的例項,來解釋作者的教育方法和理念。 為什麼諸多神童同時集中於哈佛大學,世上不可能有這麼多的偶合現象,這全是受益於《卡爾威特的教育》的結果。把一個低智兒培養成了聞名全德意志的奇才,這是證明《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神奇和偉大的最好例子。
加一段關於卡爾威特的介紹:
卡爾威特是19世紀德國的一個著名的天才。他八九歲時就能自由運用德語、法語、義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這六國語言;並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時他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被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發表《但丁的誤解》一書,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與那些過早失去後勁的神童們不同,卡爾威特一生都在德國的著名大學裡授學,在有口皆碑的讚揚聲中一直講到1883年逝世為止。
卡爾威特能取得這番驚人的成就,並不是由於他的天賦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後被認為是個有些痴呆的嬰兒——而是全賴他的父親教育有方。卡爾的父親把小卡爾長到14歲以前的教育寫成了一本書,這就是《卡爾威特的教育》。書中詳細地記載了卡爾的成長過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獨闢蹊徑的教育方法。該書寫於1818年,大概是世界上論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獻。但這本書問世後並未引起人們重視,幾乎絕版,保留至今的只有很少的幾部了,哈佛大學圖書館裡藏有的一冊據說是美國的唯一珍本。
同一個靈魂支配著兩個軀體,母親的願望對其腹中的胎兒不斷產生影響,母親的意志、希望、恐懼以及精神上的痛苦對胎兒的嚴重影響,大大超過對母親本身的影響!所以,教育孩子,首先從改造孩子的母親開始。
讀過第一部分,我的感想如下:
第一,身體健康的父母是孕育優秀兒女的先決條件,後天的教育培養固然重要,但是先天的因素仍是不容忽視的,孩子健康的體魄和人性的美德最早,也最直接的還是來自他的父母。
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也許我們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也許我們不具備什麼聖人般的高尚情操,但是健康的身體, 善良的品行,積極的人生態度, 是我們在孕育孩子之前可以,也應該擁有的。
第二,一旦生命的種子落在我們的小家庭裡,作為父母的我們就應該開始做各方面的準備,來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首先,夫妻雙方都要培養平靜、樂觀、放鬆的心態;
其次,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 文中特別提到了不要飲酒和不要養寵物
最後,在家裡要營造和諧的氣氛,最重要的是丈夫要多寬容體諒懷孕中的妻子, 用作者的話說,作為準爸爸雖然在孕期會犧牲一些自己的興趣愛好。
如果所有孩子都受到一樣的教育,那麼他們的命運就決定於其稟賦的多少。可是今天的孩子大都受的是非常不完全的教育,所以他們的稟賦連一半也沒發揮出來。比如說稟賦為80的,可能只發揮出了40;稟賦為60的,可能只發揮出了30。
一、兒子的天生稟賦與後天教育
愛爾維修曾經說過:“人剛生下來時都一樣,僅僅由於環境,特別是幼小時期所處的環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則變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如果所有孩子都受到一樣的教育,那麼他們的確命運就決定圩共稟賦的多少。可是今天的孩子大都受的是非常不完全的教育,所以他們的稟賦連一半也沒發揮出來。比如說稟賦為80的,可能只發揮出了40;稟賦為60的,可能只發揮出了30。
二、天才的失敗來自於父母的極度催逼
根據上述的理論,如果對生下來就具備高超稟賦的孩子施以高明的教育,那他的發展就是不可估量的。但遺憾的是人們對天才的教育往往是失敗的。父母總是隻著眼於孩子的天賦,而不注重全能培養,對他們過分挑剔,要求太高,最終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壓抑與怨恨。因父母施加的壓力過大而半途而廢的天才不是少數。
孩子的前途當然重要,可是不要忘了,你的這種觀點根本不可能使孩子健康成長。相反,它只會使孩子既沒有享受到童年的幸福,也不會學到他所必需的一切知識。要知道,任何的催逼和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帶來一種結果,那就是毀了孩子。”我肯定地說。
三、人如同瓷器,幼兒時期好比製造瓷器的粘土
我曾告訴我朋友們,縱觀有史以來的偉人和天才,他們大都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倘若能給他們以再高明一些的教育,那他們一定會更偉大、更健康、更和善、更寬大、更出色、更聰明、更正直、更謙虛和更堅強。一言以蔽之,就會成為更加盡善盡美的偉人和天才。而一個人的品質如何,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幼年時期所受的教育如何。所以說國民的道德如何,取決於這個國家的人民對其子女的教育如何。在世界各地,人們崇尚不同的倫理,信奉不同的主張。威謙就曾經教導我們:“幼兒是成人之母。”此言確實千真萬確,我們誰也無法否認,成人的基礎是在小時候形成的。
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必須儘早開始,開始得越早,取得的效果就越顯著,孩子越有可能長為接受完美的人。
四、我的教育理想就在於使兒童的潛能達到十成
我的教育理論的核心是:對兒童的教育必須與兒童的智力曙光同時開始。
那麼,為什麼早期教育能夠造就天才呢?要明白這個道理,就要從兒童的潛在的能力談起。根本生物學、生理學心理學等學科的研究,人生來就具備一種特殊的能力。不過,這種能力是隱秘地潛藏在人體內,表面上是看不出來的,我們稱這種能力為潛在能力。
如何造就更多的天才呢?最重要的就是及早挖掘、誘導孩子自由地發揮出這種潛在的能力——天才。
五、兒童潛能的遞減法則
需要提起諸位特別注意的是,兒童雖然具備潛在能力,但這種潛在能力是有著遞減法則的。比如說生來具備100度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從一生下來就給他進行理想的教育,那麼就可能成為一個具備100度能力的成人。如果從5歲開始教育,即便是教育得非常出色,那也只能成為具備80度能力的成人。而如果從10歲開始教育的話,教育得再好,也只能達到具備60度能力的成人。這就是說,教育開始得越晚,兒童的能力實現就越少。這就是兒童潛在能力的遞減法則。
六、從兒子出生那天就開始教育
事實上,從生下來起到3歲之前,是個最為重要的時期。因為這一時期,孩子的大腦接受事物的方法和以後簡直不同。
剛出生的嬰兒沒有分辨人的面孔的能力,到三四個月,或五六個月,就能分辨出母親和別人的面孔了,知道“認生”了。但他這時並不是對面孔的特徵進行了這樣那樣的分析之後才記住的,而是在反覆的觀察中,把母親整個面孔印象原封不動地作了一個“模式”印進了大腦之中。
嬰兒的這種模式識別的能力,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對3歲以前的嬰兒教育,就是“模式教育”。嬰兒對多次重複的事物不會厭煩,所以3歲以前也是“硬灌”時期。嬰兒依靠動物的直感,具有在一瞬間掌握整體的模式識別能力,是成人遠遠所不能及的。他的大腦還處在一個白紙狀態,無法像成人那樣進行分析判斷,因此,可以說他具有一種不需要理解或領會的吸收能力。如果不把你認為正確的模式,經常地、生動地反覆灌入幼兒尚未具備自主分辨好壞能力的大腦中的話,他也會毫無區別在大量吸收壞的東西,從而形成人的素質。
所以,模式時期決定了人的一生。
給3歲以前的模式時期“硬灌”些什麼呢?大致是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反覆灌輸語言、音樂、文字和圖形等所謂奠定智力的大腦活動基礎的模式;另一方面則是輸入人生的基本準則和態度。就像作者所說,天才如果沒有經過後天的適當培養,也會成為普通人; 而像小卡爾這樣的具有天生缺陷的孩子,經過後天的雕琢,一樣可以成材,不過,這裡,我更為感嘆地是老卡爾維特先生對於兒子執著的愛和堅持的毅力。 所以說,不管我們的孩子出生時是什麼樣,只要作為父母的我們,用心去愛他們,精心的去培養他們, 孩子們長大以後一定會成為優秀的人。
在這裡,我認為,優秀的人分為2種,一種具有優秀的才能,另一種具有優秀的品質,當然,二者兼有是我們每個做父母的心願,但我的孩子將來二者有其一,我仍會很滿足、很欣慰的。
讀過這部分,我的另外一個感想,應該說啟發就是, 對孩子的培養,宜早不宜遲。不管作者提到的“兒童潛能的遞減法則”是不是正確, 但是儘早抓住孩子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儘早發現孩子在各方面的潛在能力,都是宜早不宜遲的。 不論寶寶是在計劃內還是計劃外來到我們身邊的既然生育了她/他,就要做個盡職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