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資訊科技

小學資訊科技課實施研究性學習的探索論文

小學資訊科技課實施研究性學習的探索論文

[摘要] 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透過選擇一定的課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進行主動探究的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小學資訊科技教育教育任務和教學目標提出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努力創造條件,積極利用資訊科技開展各類學科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採用研究性學習方法,可以較好地完成以上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在研究性課題選擇時既要結合資訊科技教學中的內容,又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還要結合學科教學內容,選題要注意循序漸進的原則。在實施階段主要採用小組協作學習的模式,教學作為建議者、協助都和傾聽者,注重知小組的交流,在交流時積極採用網路及其他資訊科技手段。在學習成果的評價中,更注重研究過程的評價,而非結果的評價,注重學生在研究中的學習體驗。在整個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時刻注意“育以人的發展為本”的觀念。

[關鍵詞] 小學 資訊科技課 研究性學習

一、小學資訊科技研究性學習的意義

小學資訊科技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資訊科技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透過資訊科技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努力創造條件,積極利用資訊科技開展各類學科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小學生階段的教學目標是:瞭解資訊科技的應用環境及資訊的一些表現形式;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在使用資訊科技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使用與年齡發展相符的多媒體資>文秘站-您的專屬秘書,中國最強免費!<源進行學習;能夠在他人的幫助下使用通訊遠距離獲取資訊、與他人溝通,開展直接和獨立的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系統及軟體,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為實現“綱要”所提出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我校在資訊科技教學中開展了研究性學習探索。>

所謂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透過選擇一定的課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進行主動探究的一種學習方式。其基本特徵是重過程、重應用、重體驗、重全員參與。研究性學習體現了人本主義心理學中“課程是滿足人的生長和個性整合需要的自由解放過程”的思想,以及認知同化論“學習的過程是學習者內部積極從事學習的過程”的理論,有利於培養人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在小學資訊科技教育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可以讓學習在進行課題研究中,主動獲取有關資訊科技的知識,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意識,同時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研究性學習又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同時在完成研究性課題時,必然使學生獲取和處理資訊資源的能力大大得到加強,從小把資訊科技作為學習和合作的手段。因此,在小學資訊科技課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對實現課程任務和教學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小學資訊科技研究性學習課題的選擇

研究性學習要求“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模擬科學的研究方法和過程,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透過這種基本形式和手段,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這裡所要提出的問題就是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在選題中必須根據學生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題,充分發揮思維的發散性和開放性,教師可提出一些參考課題。同時在選題時應注重學生原有知識經驗水平,選擇的課題必須具有可行性和針對性。針對小學資訊科技各模組教學要求,可以分別根據不同層次提出以下幾類課題,供學習選題時參考:

(一)知識探究性課題:這是研究性課題的最低層次,學生在學到某一方面知識後,進一步拓寬學習範圍。

1、畫圖教學課題:如何利用電腦進行美術創作;色彩在表現各種不同內容圖畫時的作用等課題。在完成此類課題時就提倡選擇不同的軟體進行研究和學習,如windows自帶的畫圖軟體、金山畫王、精靈畫筆、小白雪等作圖軟體。

2、文字輸入和處理教學課題:怎樣利用文字處理軟體寫作文;怎樣製作成績表、課程表等各種表格;怎樣編寫班級知識小報;各種文字處理軟體在應用中的優缺點等課題。在研究時注意不同軟體的橫向比較,以應用為目的選擇不同的軟體進行學習。所採用的文字處理軟體可以是;寫字板、word、wps2000等。

3、多媒體制作:如何幫助老師做課件,如何利用電子幻燈片組織班隊會等課題。

(二)知識綜合性課題:綜合性課是指把資訊科技綜合應用於學科學習中,在完成學科知識學習過程中,綜合使用各種資訊科技手段。也就是平常所說的資訊科技與學科的整合,將多學科知識融入資訊科技課中,在解決綜合問題時培養學生把資訊科技應於學習生活中的能力。例如在學習語文《人民英雄紀念碑》後,開展收集全國各地的紀念碑圖文資料,並運用媒體技術製作出“紀念碑大觀園”,在自然學科中,利用多媒體和網路技術,探索動物的進化,生物種類多樣性,動物習性與環境關係等課題。這些課題的目標是使學生學會使用多種媒體,解決各學科中的研究性課,既拓寬了知識面,更促進了學生應用資訊科技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利用網路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

以上課題只是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課題,可以作為學生選題的參考,在一定基礎上更要提倡學生自主選題。

三、小學資訊科技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和實施

研究性學習是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結合,其中合作學習佔重要地位。由於研究性學習是基於問題解決的學習,學習者面臨著複雜的綜合性問題,需要依靠學習夥伴的集體智慧和分工協作。合作既是學習的物段也是學習的目的。透過合作學習和研究,學習者可以取長補短,同時也培養了合作精神與合作能力,例如彼此尊重、理解以及容忍的態度,表達、傾聽與說服他人的方式方法,制定並執行合作研究方案的能力。在現代社會分工細化,而面臨的問題越來越複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更體現了時代和社會的要求。因此,在小學資訊科技研究性學習中,多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要求學生以共同的興趣愛好,自由組成研究小組,共同制定研究課題、

實施方案,共同研究並總結研究成果。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所扮演的是一個建議者、傾聽者和協調者的作用。例如在畫圖和文字處理的教學中,可以鼓勵學生組成不同的小組,對不同畫圖軟體和文字處理軟體的使用方法及實現功能進行研究並得出不同結論,教師再組織不同小組利用機會進行交流,從而使學生學習的面更廣了,在小組學習中也培養了協作學習能力。

在研究性課題的實施過程中還要注重層次性,根據不同階段學生學習水平,建議學生選擇不同的研究內容,既具有針對性,又具有可實現性。

四、小學資訊科技研究性學習成果的評價

研究性學習成果的評價要重在過程而非結果,重在全員參與。因此,應該以學生參與研究活動的態度,學生在研究中所獲得的體驗情況,學生在研究中所獲得的成果情況和學生所得到培養的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注重評價學生在實施研究性課題時,獲得哪些資訊科技基本技能,形成什麼樣的資訊素養。注重評價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評價應主要採用實際操作和學生作品展示方式。

總之,研究性學習透過學生首先選擇需要解決的問題(既課題),採用小組協作方式,藉助網路等各種資訊工具,透過個體的主動探索,在實踐研究過程中培養了良好的資訊科技素養。在小學資訊科技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由於受知識水平限制,所選研究性課題與真正意義上的研究課題有所不同,但是在小學資訊科技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目的是形成一種以學生為主體,本著發展學生個性和培養創新精神的原則,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的教學觀念。真正形成有別於其他學科的資訊科技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教育資訊科技》2004.9

2、《資訊傳媒與傳播技術》

3、《課堂教學改革》研究性學習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