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農村小學科學課堂的有效性教學論文
摘要:在農村開展科學課堂的教學,只要在課堂上積極探索新路,確保課堂教學有成效,就可以大大地提高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有效性教學
當前,基礎教育學科課程改革強調“有效性教學”。我認為,我們農村在科學課堂改革方面也有它獨特的優勢,課程資源特別豐富,我們農村的生物園地比城市廣闊千倍、數量和種類也豐富萬倍,這不是我們得天獨厚的課程資源嗎?因此,我認為在農村開展科學課堂的有效性研究是可行的,只要在課堂上積極探索新路,確保課堂教學有成效,就可以大大地提高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所以在農村的科學課堂上,尤其應注意以下三點:
一、活用教材教材只是為教師提供一個思路、一個模式。新課程倡導教師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處理。因此,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準確把握教材的科學體系、邏輯結構、重點和難點,然後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而農村的教學活動則要以學生原有生活經驗為出發點,找準學生學習的新起點。如我們可以根據季節時令來合理安排我們的教學內容順序,把《各種各樣的花》、《花的構造》安排在百花爭豔的三月份,讓孩子到戶外去觀察各種各樣植物的花,掌握花的共同牲,瞭解花的構造,認識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再如我們在上課的時候可以抓住學生最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興趣,如《蝸牛》中蝸牛沒有腳卻怎麼能在地上走?《螞蟻》中的.螞蟻是怎麼找到回家的路?讓學生帶著最感興趣的問題學習,往往最能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二、關注過程
科學是一種需要探索的過程,而我們科學課的教學過程主要是獲取新的科學知識、認識科學的過程。所以我們要關注課堂教育的全過程。對於每一節課,要思考這些內容最重要的是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效果?因此,農村的科學課堂更應重視以下幾個過程:1、豐富課程資源在農村,我們可以充分挖掘農村自然資源,對於與生產生活實際聯絡密切的科學課程,農村的田間地頭、樹林、灌木、草地、池塘、河流等都為學生學習科學提供豐富的自然環境資源。農村耕作方式的變革、新品種的引進、推廣和改良、病蟲害的防治、先進農業技術的應用等,為學生學習科學提供了豐富的人文資源。
科學教師若能充分認識到這一優勢,加以開發和利用,能有效促進科學新課程目標的達成。農村比城市有著更廣的研究基地,讓學生把在學校中開展科學探究活動的內容,過程和方法,遷移到課堂外甚至於自己家裡,如在教《製作一個生態瓶》一課時,學生自己就可以從水井或池塘,製作出各式各樣的生態瓶。又如教《瞭解土壤》一課,由於學生對自己身邊的土壤十分熟悉,教師只需對每種土壤的特點作介紹,學生就瞭解了。除此之外,由於農村孩子常參加一些生產勞動,有很多的問題會在他們頭腦裡產生,如水稻能否在旱地生長?雜交水稻制種高產量必備的條件是什麼?家鄉水資源汙染物主要是什麼等等,這無形中幫我們開發了大量的科學課程資源。
2、自制有效教具
充分利用身邊材料自制教具,確保實驗開設率和成功率。平時教師要做個有心人,關注身邊的一草一木,自制教具,有時候一塊石頭、一片樹葉都能為我所用,成為最經濟、最有效的教具。
如教《瞭解土壤》時,我發現原有的用漏斗來做滲水實驗,效果不明顯,而且費時,我用大口徑的可樂瓶切掉瓶底,在瓶口包好紗布,自己製作了一個簡易的漏斗,使實驗效果很明顯。
3、提倡有效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在課改中已凸顯出多方面的優越性,然而我們發現在教學中有的科學教師把小組合作學習當作是“活躍課堂”的一種方式。課堂上熱熱鬧鬧的,可在熱鬧之後一些問題凸顯出來了:諸如“濫而不精”“、學而無效”等方面。那麼如何讓小組合作真正有效?首先要對教材進行深入地、整體地研究;其次我們在明確合作探究目標的基礎上,分工明確,要讓每一個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都有事可做:發材料、做實驗、記錄、發言、總結、彙報等等,分別由不同的學生承擔;然後建立合作機制,教師必須有意識的強化“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述說,從而使組內出現“互動、互助、互勉、互進”的局面;最後還要教師適時引導。由於在合作過程中學生活動相對分散,干擾因素相對增多,教師要成為學習小組的一員,參與學習活動,並透過提示、點撥、引導等形式,保證合作為提高課堂效率服務。
4、開展自主探究
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所以在課堂讓學生自己猜想、自己設計、自己解決問題。如教《觀察水》時,教師出示3杯水,分別在杯中放入鹽、麵粉和白糖。在攪拌之前,先請學生猜想,會產生什麼結果?如果混亂了,怎樣區別?用什麼方法解決?
三、把握評價科學學習的評價是一種形成性的評價,並能夠如實地反映學生的成長髮展歷程。在科學教學中,為了促使科學教師全面的、多層次的看待學生,積極採用多維、多極的評價方式,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學習狀況,並以鼓勵、表揚等積極評價手段,從正面加以引導,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發展。在課堂上我常用的評價方式有:
1、及時性的口頭語言、體態語言評價。
2、有形的物質獎勵。
3、採用簡單易操作的量化表評價。
綜上所述,農村小學科學教學中,提高科學教學的有效性探究是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是科學教師教學中需要面對的一個長久的、棘手的又必須要關注、要解決的問題。這需要我們廣大科學教師在實踐總結中不斷地完善,讓我們在整體把握教材的基礎上,活用教材,關注學生的活動過程,作好合理適時的評價,讓科學教學真正做到有效,讓科學教學真正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