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學科教學知識有感
Pck這個詞早聽說過,可說實話並不瞭解。聽了xx區教研室魏xx老師《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學科教學知識(Pck)》的講座後,有了很大的收穫和感悟。
與一般的講座不同,魏老師並不是直接坐下來,開啟ppt,開始侃侃而談。魏老師的講座首先可以用實在來形容,就像魏老師說的,你要想讓學生怎樣,首先自己就得怎麼樣。現在我們提倡合作學習,那麼首先我們教師得適合,得習慣合作學習。魏老師一開始就在黑板上板書了四個問題,這也是我們這次講座所要解決的四個問題:①教什麼和怎麼教哪個更重要?②思維靠什麼驅動?學習怎麼才會發生?③教學內容怎麼編排?原則有哪些?④如何解讀文字?如何確定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在魏老師要我們討論時,我們並沒有馬上進入,即使是在討論的組也只是個別老師在闡述觀點。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們希望學生學會合作學習,而我們自己其實並不習慣這樣的方式,另一方面,其實這也是魏老師希望達到的,他想讓我們感受到,只有任務,而沒有明確職責分工的合作學習效果到底會如何。就像這次合作學習,我們的教學也是一樣,首先我們要明確教學目標或者說教學內容,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可以有多種途徑,然後我們才去原則最經濟,最有效的一種方法。而如果我們不清楚自己的.教學目標或者對教學目標的理解有誤,那麼即使我們再努力也可能只會是使我們離目標更遠。所以從這層意義上講,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也就是說學生的學習應該是一種"知情學習",即在清楚學習任務與目標基礎上的一種學習。
那麼思維是靠什麼驅動的呢?當我們把一個任務拋給學生時,學生可能會在等待其他同學給出答案和見解,而我們如果確定了每個人的職責,學生就會主動地去思考我該怎麼來解決這個問題。或者當學生對某個事物產生好奇心時,他們的思維也就開始活躍了。而不管是這個任務還是好奇心,歸根結底,都是有一個問題在驅動學生的思維,他們會去思考,去交流,去質疑,去記錄等,這個時候學生的學習也就發生了。
在聽魏老師的講座時,對我個人而言收穫最大的,是關於在日常教學、聽課的一些技巧。比如說聽課,從師範到正式步入工作崗位,沒有人教我們聽課應該聽什麼,聽課筆記應該記什麼。尤其對我們初職教師而言,聽課時更關注的可能是執教老師的一個教學流程、組織形式等。,而對於教學內容的編排關注比較少。教學內容的編排首先應該符合內容本身的邏輯關係,課堂中問題的提出應該是自然而然的,然後組織時應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從簡單到複雜,從形象到抽象。所以聽課時除了教學流程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一些典型的教學事件以及教師、學生對該事件的反應,以及我們對比的分析。
這只是這次講座中的一點收穫與體會。每一次的講座都是如此,講座者呈現給我們的都是他們在長期的教學生涯中摸索總結出來的一些寶貴經驗,只要我們認真的聆聽,細細品味,總會對我們有所啟發和幫助,這也將是我們提升自身素養,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的迅速而有效的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