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晏子使楚的評課稿和聽課有感

晏子使楚的評課稿和聽課有感

課如其人,這話一點不假。張萍老師的語文教學就如同她的人一樣:樸實、真實,給每一個聽者都帶來極大的啟發。

條理清楚,脈絡清晰。使我們每一位走進《晏子使楚》的聽者的共識。張老師以“子”字破題,介紹晏子,交待故事的背景。為學生掃清了學習的障礙,特別是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此文的積極性。這是一個簡潔而有效的教學環節。其次,張老師以楚王的“傲慢”側面感受晏子的不辱使命,進而又完成了對文章順序的梳理。更加為學生真正地走近人物做好了鋪墊。緊接著,張老師又以晏子反擊的妙語,引領學生真正地走近晏子,感受晏子的機智。令人欣賞的是,張萍老師透過自己對文字的獨特理解,巧妙地對文字進行補白,使得學生對於晏子機智的感受進一步升級。

這一切都是在教師娓娓道來中,徐徐展現出來的。每字每句都滲透著教者的一種質樸,毫無雕琢之感,令人欣賞不已。整節課中,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教者面對文字中“看了看”的處理。在這一點上,完全顯現了一個優秀語文老師身上可貴的語文意識。這句看似並不起眼的人物提示語,實際上對於幫助學生體會晏子語言的妙處,晏子的'機智,有很重要的作用。的確,這不是簡單地一看,這是帶有思考的一看,這是計上心頭的一看,這是為了國家尊嚴、個人尊嚴的一看。簡簡單單的“看”字背後,擁有著及其深刻而豐富的內涵。王老師常說:對語言文字的敏感與警覺,就是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需要具備的語文意識。

質樸,在張老師的課堂上隨處可聞,令人欣賞不已。可以說,質樸——流淌在每一個人的心間。但我個人經過思考後,認為在此教學的基礎上,還有提升的可能。

首先我認為,故事發生的背景應該的可以更具體、準確些。

例如:春秋末期,楚國簡直成了各國的霸主,齊國想與楚國聯盟。楚靈王為人殘暴,所以齊國的大臣都不願出使楚國。正在齊景公為難的時候,大夫晏子主動請命,雖然所有的人都知道此次出使,楚靈王一定會刁難齊國的使者,但是晏子仍然胸有成竹地前往楚國。

這樣,便為本文的學習定下了一個準確的基調。其實就是在為故事造境,此乃:“山雨欲來風滿樓”。

其次,教者在學生沒有親近文字、沒有整體感知的時候,就急於引導學生對於文字進行思考,效果不是很好。此時,學生在完成文章順序梳理的時候,自然是茫然的。

其實,我一直都在想:什麼才是真正的好課,是完美的嗎?答案一定是“否”。而是能給不同層面、不同維度的聽者(當然也包括學生)帶來思考,這就是一節好課,有價值的課。

感謝張萍老師,透過她的教學實踐,引發我的思考,並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