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後感

《路旁的橡樹》聽課有感

《路旁的橡樹》聽課有感範文

今天有幸在三(2)班聆聽了張倩老師執教的《路旁的橡樹》。本課是本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其中《翠鳥》、《燕子專列》和《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讓孩子建立一定的環保意識,去領悟環保的重要性和急迫性。《路旁的橡樹》講的是建築師和建築工人為了守護路旁的橡樹捨棄最初的計劃最終把公路修建成馬蹄形的故事。下面談談我對這節課的一些認識。

結合我校課堂形態的特點,張老師首帶領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我覺得張老師對教學環節的設計和處理以及孩子們的課堂表現中可以感受出學習目標是有落實到實處的。張老師帶領孩子們回憶本單元學習的課文的主要內容,以“舊知溫習”引入新課,聯絡了新舊課文內容,自然地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值得肯定。緊接著出示的第一階段自學提示,為同學們的自主學習指明瞭方向。學生在自由朗讀的過程中,自學了生字詞。

透過全班交流的形式,也對學生的自學效果進行了檢測。(評價過程如果在豐富些也許效果會更好,例如設計小組競技,以小組為單位互幫互助,進行速記,然後隨機派出代表進行展示,這樣一來所有的學生都將融入進來,學生的.積極性會更高,學習效果也會更好)

張老師用第二階段的自學指導,引導學生以“這是一株高大、挺拔、粗壯的橡樹”為出發點,透過默讀讓孩子們感受橡樹對深紮在這片土地的強烈渴望,緊接著透過分角色朗讀,讓學生感受工程師和工人們當時那種兩難、糾結、的情感。體會“為了守衛這株橡樹,他們把楔子打進了距離橡樹100米的地面”的原因。雖然最終設想中筆直、寬敞的馬路其中的一段變成了馬蹄型,但工程師和工人們的做法卻得到了人們的點贊,孩子們再次用自己的讚揚對這種價值觀進行了肯定。

最後張老師再次聯絡之前的幾篇課文,進行了總結,突出了單元主題。

縱觀這節課,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孩子的聽、說、讀和寫的能力。個人覺得孩子說得還是不夠多,對於建築師和工人內心的掙扎和最終的決定應該可以再深入挖掘,例如為何會糾結?當孩子們真正走進文字,會有更加深刻、真實地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