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葬禮》聽課有感
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感悟文字的情理意趣,即所謂“得意”;學習運用文字的語言文字,品味其字詞句章的為文之妙,即所謂“得言”。一堂好的語文課應該是讓學生“得意”更要讓學生“得言”。可是,我們的一些課往往都是在“得意”上大做文章。講本主義,把好端端的一篇課文肢解的支離破碎。
陳建先老師《特殊的葬禮》的“得言”教學,應該稱得上經典!陳老師引導學生透過不同形式的、多遍地讀來豐富語言的'積累。並在讀中認真地品,投入地悟!為下面的“得言”做了有力的鋪墊。接著,他給學生搭建了語言實踐的平臺。首先,在學生初讀彙報時,他抓住了一個關聯詞“因為……所以……”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學生在課文中迅速尋找到了與之匹配的內容:1,因為大瀑布枯竭了,所以人們再也不能見到它的雄姿了。2,因為人們亂砍亂伐,工廠不加節制地用水,所以大瀑布枯竭了。3,因為大瀑布是巴西流量最大的瀑布,所以人們都去那裡旅遊。4,因為大瀑布曾經是巴西人民的驕傲,所以人們自覺地加入到保護瀑布,保護環境的行列中。5,因為瀑布乾枯了,所以引起了專家、教授的重視,為它舉行了葬禮,呼籲人們要保護環境。不難看出學生語言實踐的過程,就是進一步深化理解課文人文內涵的過程,這就是在“得言”中“得意”。其次,陳老師巧用課文的空白點,設計一個總統演說的練習。要求四年級的小學生在短時間內拿出演說稿,並且現場演說,難度是可想而知的。可是學生們的回答卻是那麼的有力:“先生們,女士們,今天在這裡為大瀑布舉行一場葬禮!她曾是我們巴西人民的驕傲,那洶湧的河水從懸崖上咆哮而下,滔滔不絕,一瀉千里的雄姿;那巨大的水簾,那如雷的咆哮,曾讓全世界為之陶醉……如今,它再也不年輕了,它靜靜地躺著,在群山中無奈地低下了頭……你看到那順著崖壁淌下的淚水了嗎?那是她的血啊,救救它吧!……”孩子們說的多好呀!陳老師這個語言實踐的平臺搭建的好,它使學生在“得意”中“得言”,即學生對文字的人文內涵有了一定的感悟,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夠從領會文字內容出發,模仿課文的例子,巧妙地運用文字中的規範語言,從而流淌出這樣精煉概括、感人肺腑的言語!這才是讓學生真正的“得言”!
讓學生得言的關鍵在哪?很顯然就是要搭建一個精當的語言實踐平臺。陳老師兩個語言實踐的平臺搭建的真妙。一個“……因為……所以……”句式,把學生帶進了對文字的理解與把握,表面上完成這個句式是在讓學生得言,實際上在完成這個句子的過程中理解了文字的人文內涵,即在“得言”中“得意”;另一個語言實踐平臺是讓學生設計一個總統演說詞,文字的人文內涵加上學生生活積澱和人文情感形成了一篇篇感情激盪,神采飛揚的演說詞,表面上是得言,其實是意之流露,情之宣洩,即在得意中得言。這才是一堂真正的“語文”課啊!
反思我們的教學,課堂上我們的重點放在讓學生“得意”上,即反覆地讀,不厭其細地講,任意割裂課文,肢解內容,深挖含義,把活生生的語文學習弄成空頭說教,而這些對於正處於學習語言黃金時期的孩子們來說,是多麼的不夠!我們也有讓學生的“得言”時候,那就是在課外的大量練習。造句、改病句、選詞填空等五花八門的練習把語言學習肢解得支離破碎,把學習語文弄得索然無味。“得意”與“得言”的脫節是我們目前語文教學存在的弊端。
搭建語言實踐的平臺,在“得言”中“得意”,在“得意”中“得言”。陳老師用他先進的教學理念,引導著我走出了閱讀教學的片面性的誤區;用他精彩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語文教學怎樣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