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七年級生物上冊《植株的生長》的教學反思

七年級生物上冊《植株的生長》的教學反思

在新的課程理念指導下的這節課的教學使我與學生都有較多的收穫,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發生了改變,教師是學習活動的促進者、指導者、協助者;學生是學習活動中的主要探究者、開拓者、知識的構建者、愉快的收穫者,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思維的碰撞點燃了學生求知的信念,對教學的過程我進行了反思。

一、探究性實驗教學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變

課程的探究性實驗教學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變,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指導者和協助者,教師要從僅作為知識的傳授者這一角色中解放出來,教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教師也不再是學生知識的.唯一來源,因此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變得尤為重要,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也把這一點作為我要突破的重點來處理,在教學中我主要進行了如下處理:

1、幫助學生設定恰切的學習目標

本節課的探究實驗"根的什麼部位生長得最快?"對於初一的學生來說是非

常有吸引力的,而對初一的學生來說要把實驗做好是有一定的難度的,為了解決好這個問題,我把這個實驗分成了三個小問題:"選用哪種植物的根做實驗才好呢?""沒有根尖的根還能再生長嗎?""應怎樣標記根才最好呢?"這樣就把難度大的問題按梯度分解為若干個小問題,降低了實驗的難度引導學生逐步解決問題。

2、為學生提供學習情景

學生對"芽的發育"這一內容有一定的生活常識,但對"芽的發育"過程不太瞭解,為了讓學生理解"芽的發育"這一動態的過程,教師設計了電腦動畫來表現"芽的發育"這一過程,讓學生自主獲得"枝條是由芽發育的"這一知識。

3、建立寬鬆的學習氛圍

在學生完成"探究根的什麼部位生長得最快"這一實驗後,教師運用了生動的語言和優美的音樂,建立了寬鬆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自然地進入到對"枝條的發育"這一內容的學習中去,同時也讓學生感悟到自然的和諧與美好。

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改變

傳統的學習方式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體性、被動性、依賴性上,使人的主動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銷蝕,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這種學習狀態,把人的學習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和提升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要把學生的被動的學習方式變為主動的學習方式。

1、在主動參與中獲取知識

透過"探究根的什麼部位生長得最快"這一探究實驗,讓學生在自己動手實驗的過程中,透過觀察、記錄、分析並統計實驗資料之後獲得"根生長得最快的部分是伸長區"這一知識;同時還透過分析討論進一步獲得"根的生長一方面要有分生區細胞的分裂;另一方面還要有伸長區細胞的長大;"這一知識。

2、將生活經驗和新資訊有機結合得出結論

學生對"枝條是怎樣發育的?"這一問題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同時又在教師的引導下觀察電腦摸擬的芽的發育過程和透過閱讀等多種途徑,最終得出"枝條是由芽發育的"這一結論。

透過這節課的教學,還使我認識到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的必要性、創造想象的可塑性都遠遠超過了原來的想象,教師應在與學生互動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清除"盲點",做新課程教學中的"有心人"和"多心人",才能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學生轉變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