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夢想》課堂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同學們,讓我們把時光倒流到半個世紀前,號稱以“民主”、“平等”、“自由”為立國之本的美國還籠罩在種族主義的陰雲慘霧中。一位黑人,一個普通牧師的兒子,是他打破了這一溝絕望的死水,喚醒了黑人壓抑百年的尊嚴,點燃了黑人心中已逐漸黯淡下去的希望之火。於是,祖祖輩輩忍受著奴役和壓迫的黑人們,在他的倡導下,開始了對苦難和不公正的堅韌對抗。他是誰?
生(齊答):馬丁路德金
師:沒錯,他就是被譽為“黑人之音”的馬丁路德金。雖然這位執著的追夢人最終倒在了尋夢的路途上,但“我有一個夢想”成為20世紀最為驚心動魄的聲音之一,它穿越了歷史的煙塵,久久迴盪在人們心中。這篇演講詞何以有這樣強大的震撼力呢?我們一起來探究其中的奧妙。
師:課前,同學們已經作了較為充分的預習。現在請大家在此基礎上,再次瀏覽全文,並思考這三個問題,然後簡潔作答。
(投影:1.“我”的夢想是什麼?2.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夢想?3.以怎樣的方式去達成夢想?)
師:陳景倫,你可以回答哪個問題?
生:我答第一個吧。作者的夢想是能夠獲得自由。
師:是誰的自由?請你說得再清晰、完整些。
生:是黑人能夠獲得自由。
師:作者的夢想好像還不止這些,誰能幫他補充一下?好,曾旋想來幫一把。
生:我認為作者的夢想是黑人不再受種族歧視,而是享有和白人一樣的平等、自由的權利,他們將在同一片藍天下,和睦而友愛的生活在一起。
師:你是依據文章的哪部分內容得出這個結論的?
生:從課文的18段開始,談的都是這個問題。
師:曾旋很快解決了第一個問題,那另外兩個呢?
生:我選擇第二問。作者之所以產生這樣的夢想,是因為美國沒有兌現它的諾言,致使黑人還生活在種族主義的枷鎖下,得不到自由和正義的保障。
師:你較為圓滿的回答了第二問。
師:蔡昆,你別無選擇,第三個問題是你的了。
生:在第七段,作者寫道:“我們不要採取錯誤的做法,我們不要為了滿足對自由的渴望……”
師:用你自己的話概括一下。
生:就是說,作者主張用和平的方式進行抗爭,而不要採取暴力行動。
師:除此之外,文中有沒有提到其它的方式呢?
生:還要團結白人。
生:還應該堅持到底, 直到鬥爭勝利。
師:很好。三個問題都談到,那麼演講詞是按照怎樣的次序將它們串聯起來的呢?
生:文章先寫的是為什麼有這樣的夢想,其次是以怎樣的方式去實現夢想,最後說的是夢想是什麼。
師:我同意你的見解。這篇演講詞的行文脈絡是這樣的:先陳述黑人生活的現狀,即揭示夢想產生的根由;再說抗爭方式,即怎樣實現夢想; 最後展望前景,即夢想的具體內容。文章就是這樣一步步地,將其內容依次展開。
師:大家已很快的梳理了演說詞的內容,從整體上對文章的寫作思路有了一個把握 ,但這只是觸其表,而未入其裡。所以,下一步,咱們還得透過品讀,親近文字,親近作者。請來聽一段原音重現。(投影:馬丁路德金在25萬人集會上發表演講的畫面並播放錄音)
師:親耳聆聽了馬丁路德金的演講,是否有所觸動呢?下面咱們就按照已分定的小組的形式,選擇段落來讀。你們喜歡哪裡就讀哪裡,讀多少,怎麼讀,採取怎樣的方式,你們決定。誰來策劃,誰做中心發言人,你們自己商量好。(學生開始了熱烈的討論,分工,協作)
師:準備的差不多了。哪一組先來?
生:我們組選讀10到14段。(10到13段,四個學生一人讀一段,14段四人齊讀。讀完後,有稀拉的掌聲。)
師:能給大家談談你們在做朗讀處理時的一些考慮嗎?
生:首先,我們選擇這一部分是覺得它讀起來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再則,這一部分有四個排比段,我們四人正好一人一段。另外,我們也是透過一人一段的方式把情感一步步托起來,就好比一浪接著一浪,到最後透過齊讀,就像課文中說的“猶如江海之波濤,洶湧澎湃,滾滾而來”,把情感推向高潮。
師:你們在處理上頗費苦心,那麼效果達到沒有呢?
生:我覺得他們讀得還可以,特別是四個人採取依次上升的調子,把情感一步步的往上揚,處理的很到位。就是稍稍軟了一點,力度不夠,還有在讀14段的時候,他們斷了氣。(眾生笑)他們停頓的時間長了,這裡應該一氣呵成,才能像他們說的,把情感推向高潮。
師:那你把這一段給他們示範一下?(生再讀14段,因為太用力,“不”字被他讀破了,引起了笑聲、掌聲。)
師:王鳴的朗讀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別的不說,力度絕對夠了。
師:蔡昆,你們這一組準備讀哪裡?
生:我們也是選的這一部分。
師:為什麼你們都對這一塊情有獨鍾呢?
生:理由跟他們差不多,不過,我們組的讀法跟他們不完全相同。
師:那就品品你們讀出的是什麼味道。(生齊讀10至14段)
師:尚磊,你覺得這個味道怎樣?
生:我覺得味道好極了。(眾生笑)雖然從表面看起來他們的方式很單一,沒有任何變化,但我認為這恰恰是他們成功的地方。因為我們都覺得這裡寫得很有氣勢,但這種氣勢是以很連貫的方式呈現的,選擇齊讀就能夠把“氣”延續下去,如果像第一組那樣一人讀一段,轉手幾次,我就感覺它中斷了幾次,不如齊讀處理的好。
師:我看到蔡昆頻頻點頭,尚磊的話肯定說到你心坎裡去了。蔡昆,你們組做一個自我評價。“”
生:其實,我們還在個別字眼上有些處理。因為我們注意到,這一部分都是否定句,然後我們聯想到黑人一直是受壓迫的,沒有說話的權利,現在該是他們說“不”的時候,所以,像“絕不會”“不”等我們都採取了重讀,來加強語氣。
師:我想把這裡的“只要”全部換成“如果”,你們覺得怎麼樣?
生:我認為“只要”的語意更重一些,它強調了在這一點上不能有一丁點的含糊,不能打一丁點的折扣,更能體現“我們”的堅定決心。
師:那麼,需要強調的僅僅是“絕不會”“不”麼?請同學再讀其中一句。(生讀第10段,著重強調“只要” “絕不會”)
師:效果出來了,我從你們的朗讀當中感受到了一股堅持到底,絕不放棄的情味。
師:有沒有哪一組選的是其它地方?
生:我們選讀的是18至27段。(18、19、20、21、23分別有一人朗讀,22、24、25齊讀。)
師:能解釋一下為什麼這樣處理嗎?
生:前面的五個“我夢想有一天”,它都有非常具體的內容,我們覺得它不僅是 “我”的夢想,還是一個又一個黑人的夢想,所有,我們就一個個來讀;而兩個“我今天有一個夢想”,都是獨立成句,我們把它理解為這夢想是黑人的,也是白人的,是屬於所有人的`,所以我們就一起讀;而最後一個“我夢想有一天”,它展示的是一個很抽象的圖景,我們把它理解為大團圓結局,所以用上了齊讀。
師:你解析的非常深入。你們在讀的時候,想要傳達出怎樣的情蘊呢?
生:很憧憬,很渴望。
師:周鼎,請你來點評他們的朗讀。
生:能不能做個別評價?
師:當然可以。
生:我覺得謝智峰讀得很深情。(眾生笑)
師:剛才一段文字是劍拔弩張,毫不退讓;現在確實需要溫情脈脈,深情款款,因為它是對未來和諧圖景的描繪,周鼎倒是一語中的。
師:還有哪一組願意嘗試?
生:我們讀的是29至文末。(29、30段由一人讀,31段合讀,32段前面部分由一人讀,最後一句齊讀。讀完後,有熱烈掌聲。)
師:糾正一個字的讀音,“瞭望”讀liào,不要讀成liáo望。(板書 瞭liào望)
師:秦靜,你覺得他們讀得怎麼樣?
生:非常好。
師:請注意,她用的是“非常”。
生:從整體上說,他們的聲音高亢、嘹亮、雄壯,讓“自由之聲”表達得很充分。幾個人裡頭,錢堃讀得最好。他讀得很有節奏,又讀出了一種號召力。所以29、30段由他發出號召,然後再由其它人齊讀,就有了一呼而百應的效果。還有最後一句合唱歌詞,我覺得他們讀得很熱烈,很奔放,他們把情感都釋放出來了,所以我們似乎可以體會到黑人重獲自由時的無比喜悅的情感。
師:好的朗讀還需要好的鑑賞者,秦靜就成功的扮演了鑑賞者這一角色。
師:你們有沒有發覺幾組同學選擇的朗讀段落有一個明顯的共同點?
生:都用到了排比、反覆的修辭手法。
師:為什麼你們都把目光鎖定在運用了這些手法的語段上?
生:讀起來很有氣勢。
生:我認為理由有三個。一是這些段落的氣勢很貫通,這樣我們讀的時候也讀得酣暢、過癮;二是它們的情感都很濃,都屬於激情四射的那種,這也比較能打動我們;三是像錢堃他們組讀的“自由之聲”,由於不斷的重複那幾個字,所以在他們讀完後,腦海裡似乎還盤旋著自由的吶喊,讓人印象深刻。
師:你在闡述理由時,不僅有理,還有據,做得好!看到你們讀得如此精彩,我也想選一組排比段來讀一讀。(師讀第2段)
師:你們覺得我這樣讀,行嗎?
生:我覺得老師讀得還是不錯的。因為這一段的內容是概述黑人的遭受歧視與壓制的生活狀態,老師你在讀的時候,讀得很低沉,讓人感覺比較壓抑,但這種壓抑不是死氣沉沉,而是包著一團火,可以讓人聯想到馬丁路德金演講時所懷有的滿腔悲憤之情。
師:謝謝你的理解。既然你們認為這一部分寫的是黑人的生活狀態,那我乾脆就把它簡化為“一百年後的今天,黑人的生活依然悲慘”。這樣表達,是不是更簡練、明瞭呢?
生:你這樣改,意思是很明朗,但是文段連用幾個排比句,顯得更有感情,更有氣勢。
師:既然如此,那我就再改為“一百年後的今天,在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下,黑人的生活備受壓榨;一百年後的今天,黑人仍然生活貧困;一百年後的今天,黑人仍然毫無地位可言”。你要的感情和氣勢,一樣也沒少。
生:還是不行。因為文中還用到了比喻的手法,比如,它把“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比成“鐐銬”與“枷鎖”,這可以讓我們聯想到黑人是遭到怎樣殘酷的束縛;還有,它把黑人的窮困比成是“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一個窮困的孤島上”,這又能讓我們想象一邊是彈盡糧絕,一邊是應有盡有,這種鮮明的比照既反映出社會的不公,同時也影射了黑人們的孤立無援;最後的那個“萎縮”,還有“角落”都很形象的再現了黑人低下的社會地位。但修改後的句子就達不到這樣的效果,它太抽象,太空了。所以我還是覺得書上的表達要好一些。
生:我補充一點。把它簡化之後,我們只知道黑人的生活很悲慘,但到底怎樣悲慘,如果不寫出來,我們就無法獲得直觀的認識。而書上不僅寫了,並且還以非常形象的方式去描述,表現力很強。再有一點,老師你說過這篇文章是演講詞,它的聽眾主要是那些受盡壓迫的黑人,以這樣具體、形象的方式去再現他們的苦難,一定可以激起他們深深的共鳴。
師:你補充的非常好,不僅從讀者的角度去賞析,而且還關注到它是現場感很強的實用文體。
師:像這樣的比喻句,文中用得多不多呢?能不能找出幾處喻體?
生:文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比喻,例如第四段、第五段中的“空頭支票”“正義的銀行”“機會之庫”“漸進主義的鎮靜劑”“種族隔離的荒涼陰暗的深谷”
“種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種族不平等的流沙”“兄弟情誼的磐石”“機會之門”, 還有“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義憤填膺的酷暑”等。
師:了不得,你一口氣找了這麼多。確實,比喻的修辭在這篇演講詞裡比比皆是。它加強了表達的形象感、生動性,既能感染讀者,又能深深打動那些聽者。
師:現在,我們不妨把這堂課回顧一遍。作為演講詞,《我有一個夢想》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範例。它的思想魅力自不必說,但就演講詞的寫法而言,它為我們提供了哪些啟示呢?
生:要有感情,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聽者的情感。
師:你說得沒錯,但採用怎樣的寫法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呢?
生:使用排比、反覆的修辭手法。
師:是的,這些手法運用得當,能形成一瀉千里之勢,酣暢淋漓之情,使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達的更充分,更鮮明,演講詞的鼓動效果也就產生了。(板書: 鼓動性)
生:還應該多使用一些比喻句。因為有些東西很抽象,概念化,如果直白的去寫,容易顯得平淡。加上了比喻,就可以讓它變得形象、具體起來,現場的互動交流會更好。
師: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說寫演講詞還可透過比喻等方式來達到形象生動的目的,讓演講者和聽者的溝通更暢通。(板書:形象性)
師:其實要達到這種暢通,有一點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清晰的脈絡,謹嚴的結構。它所體現出的邏輯性,在這篇演講詞中已經得到驗證。(板書:邏輯性)
師:“我有一個夢想”,夢想在延續,對它的探究也還將繼續下去。好,這節課就上到這裡,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