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傳統文化資源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的最佳化運用
本文是由上傳的:傳統文化資源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的最佳化運用。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高校的軟硬體設施都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但高校美術教育仍然面臨著教育形式單一這一弊病。為解決這一問題,本文將從高校美術教育課程模式薄弱點出發,來探析傳統文化資源在高校美術教育中最佳化運用,以期對我國高校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有所裨益。
關鍵詞:傳統文化資源;高校美術教育;最佳化
一、傳統文化運用於高等院校美術教育課程的必要性
我國高等教育起步時期,過於注重對西方藝術傳統的借鑑,對我國傳統文化認同和重視程度低。近四十年來,我國許多高等院校加強了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傳統的一元化教學方式地位受到嚴重動搖(因其阻礙了學生的想象空間和文化廣度)。因此,加強傳統文化的在高校美術教育課程中的運用顯得十分重要。傳統文化的運用,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美術學習的能力,而且還能增強學生對家鄉藝術的熱愛之情,從而將祖國傳統文化繼續發揚光大。
二、高等院校美術傳統教育的弊端
我國現行教育趨勢已經從過去注重量的提高轉變成注重質的.飛躍。在這一背景下,高校美術教育課程中凸顯的問題頗多。
(一)注重美術課程本身的教育,缺乏與其他學科的融合
傳統的教學方式過於呆板化,只講述美術教育課程,完全忽視了學科之間的關聯性,不注重將美術教育與社會及他文化的融合,這使得教學內容枯燥無味,教學知識面窄,且對學生來說不具有吸引力,難以產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二)重理論不重實踐
傳統的美術教學注重理論學習,而把實踐放在邊緣化的位置,教學重點仍放在教師的教授上。而不注重學生自主學,也沒能為學生提供相互交流經驗和團體合作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不僅缺乏實際動手能力,也缺乏對藝術的審美觀念。
(三)注重硬體裝置的提高而忽視“軟體”
由於各個學校經費有限,因此,大部分學校都將經費用來提高硬體裝置。然而,課程資源開發的意識卻相當淡薄,在加上各高校教育隊伍素質不一,以至於很多院校課程資源要麼停滯不前,要麼就集中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上。
(四)傳統文化後繼無人
現在很多地方的傳統文化藝術迫切需要高校畢業生來繼承,但是,西方的傳統文化已經充斥了高校畢業生的頭腦,他們對本土文化缺乏瞭解,也缺乏認同感。課堂上很少有機會學習本土文化,自然,學生就失去了對我國傳統文化繼承和學習的興趣。
(五)許多傳統景點都功利化
要形成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熱愛,還必須對傳統文化景點有充分的瞭解,可是現在各大傳統文化景點已經成為掙錢的工具,不能為美術教育課程資源開發提供調件,這實質上傳統文化資源的浪費。
三、傳統文化資源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的最佳化運用
(一)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藝術研究室
為解決學生對傳統文化認知程度低這一問題,各大院校需聯合師資力量,建立起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藝術研究室,這一研究室的主要職責是整合具有當地民間特色的美術和藝術作品,形成作品陳列室,組織學生參觀學習校外和省內外傳統文化作品和文化景點,以增強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認同度。
(二)編制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美術教育教材
對傳統文化的運用首先在於教材的編寫,一部好的教材能夠容納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能夠引導教師的教學,從而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因此,如何編制出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美術教材十分關鍵。筆者認為,在師資最佳化的基礎上,各地方成立一個教材編制小組,編制具有本地區傳統文化和民族特色是教材,且運用於本地區學校教學中是非常有利的。當然,不需要在地區設定太過編制點,以省為單位編制即可。這樣有利於傳統文化藝術的學習,還有利於學生形成地區文化認同感。
(三)構建學生實踐學習的平臺
紙上談兵是達不到良好學習效果的,增強學生的實踐經驗非常重要。在教學中,學校可以經常性收集具有地方特色的藝術品,並定期給學生觀賞和臨摹。也可以鼓勵學生自己收集有藝術價值的藝術品,跟其他同學分析和介紹藝術品的價值。同時,學校應定期舉辦民間藝人講座,讓學生更加了解真實的民間藝術和記憶,使學生萌發學習熱情。最後,還可組織學生進行民間實地考察,使學生親生感受民間文化底蘊。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將傳統文化資源運用到高校美術教學中,不僅能夠使高校學生形成強烈的民族文化認同感,還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和藝術判斷力,增強學生團隊合作精神。這種良好的教學模式,值得所有高校加以重視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