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的估計》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
1.透過用眼看、用腦想、用心估、動手量等實踐活動,進一步明晰常用長度單位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透過學習估計的方法,讓學生了解解決問題的途徑或方法是多樣的。
3.透過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估計”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探索估計的方法。
難點:對長度的估計。
教學準備課件、盒子、估計學習單、“我是估計小能手”的標誌、綵帶等。
教學場景佈置學生周圍有一些長度分別是7釐米、3毫米、2分米左右、3米左右的物品,以及剪刀、線、白紙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長度單位
1.師:在長度單位這個家族中,咱們已經認識了哪些?
生:我們已經認識了千米、米、分米、釐米、毫米。
2.師:1毫米有多長:誰能比劃一下?(一學生比劃)
師:那麼1釐米、1分米、1米呢?(眾生依次比劃)
[隨想:透過組織學生比劃l毫米、l釐米、1分米、1米,喚起學生回顧曾經學習過的識,進一步明晰常用的長度單位,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二、創設問題情境
(提供材料:四條不同長度的綵帶:120釐米、90釐米、70釐米、30釐米、一個禮盒)
1.師出示四條不同長度的綵帶和一個禮盒(實物)。
師:大家學得真好,小朋友,開學到現在,大家都在爭做助教級的小小數學家!蔡老師想給每一位評上的同學發一份獎品,已經包裝好了,只是還想在上面用一根綵帶美化一下,你看就是這樣。(再出示課件)
全體學生了解資訊。
師:現在有四種不同長度的綵帶,不考慮顏色,你認為選擇哪一根比較合適?
生1:我想選擇第二根。
生2:我想選擇第三根。
生3:第一根太短了,第四根太長了,我認為第二根或第三根都可以。
師:大家認識統一了,這根太短,而那根又太長,那麼剩下的這兩根究竟哪一根更合適呢?
2.教師提供資訊。
師:再給你一點提示:假如這個盒子的寬是10釐米,高是5釐米也就是厚5釐米,蝴蝶結是40釐米,現在你獲得了什麼新的資訊?(課件演示)
生1:我知道了這根帶子的長是70釐米。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1:10+10+5+5+40=70釐米。
師:誰聽懂了?
生2:他的意思就是寬是10釐米的有兩條、高是5釐米的也有兩條,再加上蝴蝶結40釐米就是70釐米。
3.教師丟擲問題。
師:知道需要70釐米長的帶子,那麼,哪根帶子是70釐米左右的,這節課讓我們來做做估計小能手吧!(出示課題)
『隨想:教師提供不同長度的綵帶,讓學生根據禮盒的大小選擇帶子,這一問題情境的創設,讓學生體驗到學習估計的必要性,使學生明確了研究的課題,使學生學有目標,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探究估計的方法
1.出示估計建議。
師:先來看看估計小建議吧!
出示:請獨立思考估計方法,並進行估計,然後在組內交流(你是怎樣估計的).準備全班交流。
2.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後,與特別需要輔導的同學共同探討。
『隨想:提倡獨立思考後再合作交流、全班交流,避免了以少數學生的思維代替多數學生的思維。鼓勵人人動腦想,人人開口說,互相提示、互相補充,為師生、生生、組際之間的交流提供了平臺]
3.組織交流、評價,教師根據學生的估計方法適時板書。
組1:我們小組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是先對摺幾次,估計一小段的長度,再算一算。
師:你們認為一小段比較容易估。
第二種方法是我的一柞大約是一分米,用自己的手去量一量共有多少柞。
師:用你的手作尺子,真方便。
組2:我的一個食指的長大約是5釐米,用食指去量一量。
組3:我們還有補充:1米大約有這樣長(一邊說一邊演示),這根繩子與1米進行比較,大約是70釐米。
組4:我們組一位小朋友的尺子是20釐米,我們估計這根帶子大約有4把尺子不到一點點,所以我們估計有70釐米。
師:是呀!對自己的尺子有多長再清楚不過了,以它為標準真是好辦法。
組4:我個人還有一個辦法:我們家一隻鐘的長是30釐米,這根絲帶大約有兩個多一點,所以我估計它有70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