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下冊《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透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數學下冊《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教學反思(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
這節課的內容是學生在熟練掌握含有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基礎上學習的。例題以學生熟悉的題材為背景,從中提出問題讓學生解決。學生在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遇到矛盾:對列出的綜合算式,如果按已知的順序計算,那麼與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不符。這是,適時地引出中括號,並透過說明使學生認識到:運用中括號能改變運算順序,能使列出的綜合算式與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相一致。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嘗試計算並概括出含有中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教學時,我先出示掛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圖,說說從圖上知道些什麼,根據圖中的資訊可以求出什麼,引導學生說出知道航模組有男生8人,女生6人,可以求出航模組共有8+6=14人,知道美術組人數是航模組的2倍,可以求出美術組有(8+6)×2=28人,強調8+6要加小括號,接下來出示問題,合唱組的人數是美術組的幾倍?要用合唱組的人數÷美術組的人數,讓學生列出綜合算式84÷(8+6)×2,透過計算,使學生髮現,如果這樣列式,在算完8+6=14後,就要計算84÷14,與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不符,得數也不對。讓學生獨立思考,有的同學說要加括號,可算式中已經有了小括號,怎麼辦呢?此時,我提出了新的符號——中括號,讓學生思考中括號應該加在什麼位置,然後讓學生看算式說運算順序,接下來在書上獨立完成,最後讓學生說說在有中括號的算式裡應按怎樣的順序計算,學生能夠說出:在一個算式裡,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要先算小括號裡面的,再算中括號裡面的,這樣的安排為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放手讓學生獨立去做,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現有的知識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產生學習新知識的需要,這時介紹中括號和含有中括號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學生學起來就輕鬆自如了。
《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教學反思2
這部分內容主要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認識中括號,理解並掌握含有中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學輝正確地計算。例題安排了三個層次的學習活動。第一層次,從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中提出問題要求學生獨立解答,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解題過程。第二層次,告訴學生要先懸出美術組的人數,列綜合算式時,就要用到中括號,引導學生列出正確的綜合算式,並按順序完成計算。第三層次,引導概括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累的經驗上升為數學結論。
中括號——本節課學習的新符號,要引出中括號是從實際問題中引出的,學生單用小括號不能滿足需要時,就要用到中括號。本節課我就是使用例題列式,然後發現小括號不夠用了,引出了中括號。透過學習讓學生體會到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先要讓學生列分步式計算,然後嘗試列成綜合算式。教學時先創設情境,以學生熟悉的題材激發學習興趣,進而提出相應的實際問題。學生列分步式解答後,引導他們想一想:能不能列出綜合算式?當學生意識到僅運用已有知識列出的綜合算式與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存在矛盾時,教師要及時引入中括號,讓學生初步瞭解它的作用,並嘗試著在列出的算式上家加上中括號。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結合實際問題的情境,認識中括號的作用,理解含有中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而且可以從中體會運算順序規定的合理性。
透過練習和整理,使學生對含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有相對完整的、清晰的認識。讓學生自主閱讀,透過交流使學生了解各種括號發明使用的大體歷史,以及各種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使用規定。
《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教學反思3
新版的課本中例題的呈現就是一道帶中括號的綜合算式,這樣的呈現簡單明瞭,但似乎沒什麼能吸引學生去探索的東西,所以我學習優秀教師的一些經驗,創設了一個情境:“紅花有525朵,黃花朵數有81朵,藍花有56朵,綠花朵數是黃藍朵數之差的3倍,求紅花朵數是綠花的幾倍?”接著指導學生根據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理清解題思路。
同學們自主思考得出:要求出紅花朵數是綠花的幾倍,就應該先算出的綠化的朵數。先讓學生透過列分步算式,再把分步算式併成綜合算式。許多同學把算式列成525÷(81—56)×2後,發現計算順序與解題思路產生矛盾。這時我出示了中括號,並說明當小括號不夠用時,就可以請中括號來幫忙,而且在一個算式中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時要先算小括號裡面的,再算中括號裡面。從分佈到綜合突出運算順序的一致性,因此學生自己嘗試中發現錯誤,並在明確的錯誤原因基礎上認識中括號,從而突出了中括號的作用,同時加強對比,不僅知道為什麼用中括號,而且知道什麼時候用中括號。這樣學生對混合運算的順序清楚、紮實,用起來也就得心應手了。
我在教學設計上力求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在練習設計上,有層次、有坡度,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有對運算順序得分析,有針對運算順序得改錯,還有判斷等。透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在練習中鞏固,在練習中提高。但是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有些學生不習慣去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小括號與中括號不恰當的使用,我覺得本課還有一些提高空間:教學生明白綜合算式應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應更形象化!只是停留在讓學生說還是遠遠不夠的,要把抽象的、明理的東西搞得儘可能形象,從而更接近於小學生的實際,更容易接受。如在教學中,可加入“畫順序線”,即可增加形象感,並多加入一些鞏固練習,使學生熟能生巧。
《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教學反思4
教學時,我讓學生仔細觀察圖,根據圖中的資訊可以求出什麼,引導學生說出知道航模組有男生8人,女生6人,可以求出航模組共有8+6=14人,知道美術組人數是航模組的2倍,可以求出美術組有(8+6)×2=28人,強調8+6要加小括號,接下來出示問題,合唱組的人數是美術組的幾倍?要用合唱組的人數÷美術組的人數,讓學生列出綜合算式84÷(8+6)×2,透過計算,使學生髮現,如果這樣列式,在算完8+6=14後,就要計算84÷14,與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不符,得數也不對。
讓學生獨立思考,有的同學說要加括號,可算式中已經有了小括號,怎麼辦呢?此時,我提出了新的符號——中括號,讓學生思考中括號應該加在什麼位置,然後讓學生看算式說運算順序,接下來在書上獨立完成,最後讓學生說說在有中括號的算式裡應按怎樣的順序計算。
這節課學生感覺很輕鬆,學習氣氛很活躍。舉手的同學多了,正確率高了。我想當學生根據己學的舊知自主探究發現衝突時,立即出示新的知識點,學生就會很容易吸收新知。
《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教學反思5
今天教學了“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這部分內容,例題的教學讓學生透過分析情境圖,自主選擇列式方式。有部分學生採用分式解答,也有部分學生採用列綜合算式解答的,但在列式的過程中就發現了一個小括號是不夠用的,然後和學生一起分析,揭示了中括號,進行了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進行了相應的練習。在解決問題這部分,做了書中的第三題,發現問題比較嚴重,班上只有8個人正確能列出綜合算式:(5000—75×40)÷25。(我要求直接列綜合算式有困難的學生先列分式,再改成綜合算式。)還有10個學生列成[5000—(75×40)÷25]。
由此,我有兩點發現:
1、對三步計算的應用題,讓學生用綜合算式進行解答難度較大,主要是需要新增括號改變運算順序的問題,四年級學生往往考慮不到,是教材要求高?還是訓練少,要加強訓練呢?思考中……
2、學生的模仿性很強,思維惰性大,學什麼用什麼,這裡其實根本就用不到中括號,偏偏孩子們一學就用,說明分析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