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普通高校工業設計學科的創新性實踐教學水平論文
為您提供最專業的教育論文發表服務,如您需要發表教育論文可在教育類期刊目錄欄目查詢您需要投稿教育雜誌
提升普通高校工業設計學科的創新性實踐教學水平
林英博 (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116034)
摘要:設計藝術教育的國內外競爭在當前已經是日趨激烈。而國內中等水平高校的工業設計專業學科體系還在是應當重視理論概念的薰陶,還是側重技術能力的培養的分歧中徘徊。筆者認為真正肩負著為工業設計產業輸送可持續發展性人才的重任的,是基層教師的專業素養,和一套正確地重視創新性實踐教學的教學體系。將提升普通高校工業設計學科的創新性實踐教學是在經濟市場動盪的大的社會環境背景下,提升高校的教學競爭力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創新性實踐教學;設計教育國內外競爭;理論概念的
薰陶;技術能力的培養;教育流水線;評估體系框架匹配在我國,隨著經濟快速發展,社會生活理念不斷更新,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愈來愈高。同時,我國要從“製造大國”轉型到“創造大國”,設計藝術教育蓬勃地發展起來。開設工業設計專業的高校,從上世紀九十年代為數不多的十幾所到目前已經發展到現在的三百二十多所。
作為一個藝術類和理工類交叉並存的設計類專業,工業設計學科有著其涵蓋領域方向的廣闊性。每當有外界人問我工業設計專業是學什麼的時候,總要為他們解釋說大到汽車飛機,小到文具玩具都是工業設計所涵蓋的範疇。在近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因為教學體系,地域經濟,院校重視程度等種種原因,有部分新開設工業設計學科不久的院校的認可度、活躍度迅速攀升,也有一些老資歷的院校知名度有所下降。在這一過程中,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和策略的把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就藝術類的工業設計專業而言,其實踐性教學貫穿了整個四年的教學過程,從各種層面和類別的評估當中,便可以體會得到,將理工科的評估體系框架,來套用在藝術類工業設計專業的教學實施上,存在著較多的難以匹配的問題。例如在對實驗課程的界定上,區別於工科類專業對實驗課和理論性課程有著明確的劃分,而藝術類工業設計的教學大綱中,除了史論型課程以外可能每一門的課程都有著實際動手製作的實踐試驗部分(而僅在實驗室裡發生的課程,可能只有模型技法課),所以對教學體系中實踐教學部分的把握甚至決定了整個人才培養計劃的成敗。
有的高校在制定教學計劃大綱中,對究竟是應當偏重理論概念的薰陶,還是重視技術能力的培養存在著很大的分歧。持這兩種意見的人都有著堅持自身立場的理由依據。支援重理論和觀念教育的一方,強調設計的藝術精神化,他們最常用的一句理念支撐就是“大學是培養設計師,而不是培訓作圖工人的地方。”這種教育觀點的正確性,需要在優良的學苗和大師級的教學團隊的基礎上,經過若干屆畢業生在社會上的發展情況和口碑來驗證。而反方則更加側重實用主義,認為應該仿效英德等國的教育策略,為企業輸送可以拿來即用的人才。例如,一次機會和一位同行探討工業設計專業的製圖軟體教學,這位同行直言不諱地介紹,在軟體的選擇上,他所在的學校完全遵循社會的需求——企業需要掌握哪種軟體操作的`員工,他們就在教學上開設哪門軟體,從原來Autocad,PRO-E,UG等機械工程軟體,到流行的Rhinoceros,ALIAS,Solid work,再到現在因為大飛機專案啟動而要火起來的CATIA等,可謂琳琅滿目。
其實就我個人看來四年的時間雖然照比德國的五年學歷教育要短,但是如果教學雙方都充分利用起來,也足夠達到我國的工業設計本科培養目標。真正一個學生培養是否成功,很難說就完全取決於哪種培養模式,正如同沒有一種政體能讓每一個公民都完全的滿意,也沒有一種教學體制能適用於所有的學生。除了個別天賦卓越的人外,大多數學生如果沒有一個目標,一種熱情支撐他去主動獲求知識發展自己,那就只能成為一個教育流水線上的產品。而真正托起這條流水線的歸根結底還是要依靠一線教師的專業素養了。
自九十年代末擴招以來的十年時間,生源的素質以及八零九零後的新生代的價值觀,照比上世紀九十年代那些入學前為了考入高校在專業課成績文化課成績的迂迴中奮戰多年的學生已經是大相徑庭。知識基礎,學習興趣,學習態度,自學能力,實踐意識,吃苦精神,創新能力,務實精神等都有著很大的差異,而社會上不勞而獲的浮躁功利主義思想的影像比較嚴重。中等水平的高校也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加,大量選聘剛畢業走的年輕教師,剛走出校門的年輕教師們在實際專案的執行經驗和專業技能素養上都無法和在企業工作的人員相比。所以若要儘量克服不利因素,把教學工作做好,這條教學流水線上的工作者們必須更新觀念,因材施教。一味地抱怨生源水平,還是大的社會環境的浮躁,都不如適應環境,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創造條件,將學生塑造為達標的藝術設計類畢業生(林家陽教授在關於設計教育答《美苑》記者時,提出當今的設計藝術類大學生們應努力使自己具備四個方面的素質:1、具備較強的溝通能力——走向社會的橋樑;2、要有正確的語言表達和文字表達能力——獲取信任的資本;3、要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凝聚知識和力量;4、要有寬泛的知識面和一定深度的專業水準,並以創新精神貫通自己的設計表現——作為設計師的根本)。在這種趨勢下,啟發學習興趣,也就成為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學習效率效果,讓學生不至於荒廢四年時光,將沉重的就業壓力推給社會的關鍵措施。
在各個階段的教學環節當中,如果只是再讀一讀設計史論,放一放經典的產品案例圖片,背一揹人機尺寸資料,在機房跟著老師做幾個模型,臨摹幾張手繪效果圖這樣的懈怠教授和學習,勢必是遲早要遭到洗牌淘汰。所以,大力改進普通高校工業設計專業的創新性實踐教學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任務。筆者認為,可以在正常的教學當中進行如下的調整和嘗試:
一、以企業需求和設計趨勢為目標,拉動教學。積極與企業建立教學基地,從而配合實踐化教學。組織學生圍繞實踐進行“練兵”,具體表現在結合教學基地授課、請企業技術人員進課堂、假期聯絡安排學生赴外省市企業和設計公司實習等。
二、配合實踐化教學,教員進行分工負責制。分別負責教學理論體系的完善、資訊資料的收集整理、對外橫向科研的聯絡、對學生的具體組織與輔導、課程結果的評價與總結等。並經常召開“圓桌會議”類的活動,組織全體教員應對某一特殊教學階段進行自由討論、經驗交流及觀摩式教學。配合實踐化教學,編寫相關的教材和學術論文。
三、作業題目為線,將相關聯的專業課程串聯起來。使學生能夠以一個課題為載體,深入掌握和發掘系列專業課程之間的聯絡性和異同點。並積極鼓勵、組織和輔導學生參加各種級別的設計比賽。
四、與相關其它部門如學校的科技處、機械學院合作,透過組織設計活動、攜手承接設計專案,拓寬科研能力,並將其中的案例和經驗轉化為教學內容。
五、與往屆畢業生保持一定範圍的資訊交流,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反饋,並反映到具體教學中。
這些積極的改良,將會為工業設計的教學改革帶來眾多良好的效果,具體表現在:
對於學生:
一、課程的實踐化教學可以帶領學生以課堂為出發點,走進社會,切身體會工業設計師在個曾吃的企業和設計機構中所處的地位、所發揮的作用、需要具備的能力等,從而激發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
二、解決了畢業設計與就業之間的時間上的衝突和矛盾,為就業預熱:透過案例式教學、參加各種設計比賽、赴教學基地考察和參與瞭解橫向科研資訊等多種教學手段,可以使學生不至於在畢業設計的過程中既要找工作,又要趕工畢業設計,一心二用而都顧及不好。讓學生掌握、積累屬於自己的時間經驗,為其畢業後選擇就業去向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對於教員:
一、教學目的性增強:專業課程的培養目標、訓練方法儘可能與社會、企業的需求標準接近,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教學內容得以不斷豐富和更新:在實踐化教學中獲取和積累下來的各種案例、資訊成為不斷豐富和更新教學內容的寶貴資源。
二、為教師積累實踐化教學經驗:全體教員也可以從實踐化教學中受益,透過參與橫向科研、在實踐中輔導學生等過程來不斷磨練和增強自己的專業技術素養。
三、向企業提前推薦畢業生、推廣學校的知名度:透過在企業、設計公司實習或參加設計比賽,使有相關人才需求的企業可以瞭解學生的設計能力與綜合素質,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優勢,同時也推廣了學校的知名度。
雖然,現有的外部條件還給這些想法付諸實施帶來了很多的困難,例如國內的工業設計產業的分佈不平衡,這就導致很多工業設計產業欠發達地區的高校,很難找到企業和實訓基地合作。但我們仍然可以因地制宜地創造創新性實踐教學的條件,缺乏專案資源,我們可以更多地參與比賽,在設計比賽的入選和落選,成功與失敗當中,參與者仍然可以體驗到在設計過程中,從自身的高峰體驗與大眾審美層面;主觀的理念傳達與專業權威認可度之間的距離。找到差距與不足,提升自我的專業素養。
以上的建議,不一定適用於所有開設工業設計專業的院校,一些重點院校和學科實力比較強的院校,可能有適合自身的培養體系。但對於大多數中等水平的院校而言,設計藝術學科工業設計專業起步較晚,大部分是在同一跑線上,教育改革正在進行之中。目前設計產業市場的競爭已經是有目共睹,設計教育的國內競爭已經日趨激烈,部分院校報考人數已經大幅度下降。同時,許多發達國家存在著“教育剩餘”現象,近年來不斷吸引我國包括工業設計在內的設計藝術學科的生源,形成另一種競爭。由此提升普通高校的工業設計專業創新性實踐教學水平,提高院校的競爭力已經是勢在必行。
作者簡介:
林英博,1981年生人,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工業設計&新媒體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