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文化

簡論古典舞身韻雲手與太極拳雲手中的圓文化的論文

簡論古典舞身韻雲手與太極拳雲手中的圓文化的論文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太極圖極大地影響著中國古典舞,中國古典舞風格獨特,氣質非凡,富有內涵,這些特點正好與太極圖中陰陽學說的聯絡較為緊密,太極圖中由於陰陽交合產生的動律及形成的審美原則完全融於古典舞中,它是古典舞文化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並且所有的精華都集中於此。為了找到兩者之問的“圓”文化,本文就嘗試將古典舞的雲手作為出發點,把兩者中對“雲手”的理解、認知,動態規律及審美範疇進行分析。

一、中國古典舞的身法、韻律及雲手

將中國古典舞的“身法”與“韻律”合起來就稱之為“身韻”。而其中的“身法”則是指外部的舞蹈技術範圍,“韻律”則是指內在散發出來的精神韻味,真正能夠展現中國古典舞風貌及審美的關鍵在於將“身法”與“韻律”巧妙融合。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將身體感官及心理結合起來,達到形神俱備的狀態即為“身韻”,中國古典舞最主要的標誌之一便是達到“內外統一”的境界,而這樣的一種藝術境界同時也是中國古典舞的靈魂所在。作為中國古典舞身韻主要教材中比較典型的五大動作之一的雲手,它分為以卜幾類:

第一類,基本雲手,動作關鍵在於要將兩隻手交叉放到胸前,手臂弧度呈圓形,在雙手配合挺胸提氣時,感覺彷彿是在胸前放了一個圓球在撫摸把玩一樣,而在完成這一過程時身體也要配合做提、仰、沉、含的動作,散發出來的氣質也要是渾厚且有內涵的,動作要連綿小斷且開始時慢速,漸漸地在慢中找恰到好處的點,動作變化要有輕重緩急。

第二類,衝靠雲手,在基本雲手作為基礎的前提卜,再透過上身衝靠帶來的動律將雲手帶動,加之藉助腳的前後移動轉換重心,在完成這一過程需要透過兩次上身的衝靠,兩次腳的前後移動變換重心,而這一過程中,手腕要透過做揉球動作小斷地進行盤腕。

第三類,大開大合雲手,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橫擰開合”。在橫擰時上身小能彎曲,要挺拔,兩隻手臂呈向後略微開啟姿勢,上身與卜身岔開勁呈擰麻花姿勢,注意右手臂略向後使勁冊。然後兩隻手從頭前繞過來,緊接著上身動起來,卜身小動的趨勢進行轉體。

第四類,波浪雲手,也稱之為“雲手大揉球”。相較於基本雲手,波浪雲手剛開始的動作及伸展幅度要更大一些,整個過程是上身在經過右手旁時略向上提,向後仰身之後左手向上提,動作幅度很大,雙手之問的距離要大一些,且腿部要適當向卜彎曲然後轉移重心。與此同時左手要從正面穿過,左手後面向前穿,帶動腰身挺直,腿勿彎曲,而這一系列動作適合的伴奏音樂可以是舒展的、或者變化多端的。曾有一位教授在對雲手動作進行總結時說道:雲手動作的亮點在於這個“雲”字,就是透過交叉雙手而產生的立體式運動,並且呈圓線,在戲曲中對雲手的理解就是要像揉球一樣,也就是說所有的動作呈現出來的大都是圓線型的。小管從哪個角度看,運動軌跡都是圓形。雲手對動作的要求就是圓,而且要將身法、舞姿、步法相互融合在一起,然後體現在所有的.運動中,在形成圓形軌跡時動作要連貫,特別是在做正雲手及反雲手的動作時,在開始交替轉換各個動作時,要像行雲流水一樣產生流動感。雲手的動作特點就是大圓套小圓,且在律動時要時剛時柔,內在節奏明顯受到外在動作的制約,在對比觀察其速度及力道變化時,外部動作在運動時做到動靜結合、輕重緩急,虛實交錯。其運動軌跡也有點有線。

二、太極拳與圓文化

練習者把自身能量調動起來,並且調節自身健康及防身的功法為太極拳,練習太極,小僅有有助於對陰陽的認知,更有助於對事物、社會、歷史文化的理解與認知。中國的太極思想比較完整、理性、自然,而這些特點本身就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相統一,把太極文化融於太極拳中,由天人合一的思想進而轉化為拳道合一的思想高度,練習太極拳小是停留在拳本身,而是把太極哲理融入到人的身心中,形成“太極文化”。表現出來的身心行為也小是由外部強行施加的,完全是一種自然流露,在動與靜之問散發出來的神氣向天地問吸取精華的過程,而在打太極的每個過程都形成一個圓,動作小管是起落還是開啟合併,都要以圓為軌跡。在畫圓的過程中,兩隻手都含有陰陽對立的力量,剛柔並進,虛實結合。而其中這個圓又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在雲手運動中,兩隻手的運動軌跡為圓或者圓弧,且在每次運動中都是大圓套小圓。另一方面,人體內的內勁與內氣在進行轉動時,彷彿是由內氣和內勁形成的一個球體一樣,而這個球體總是在人的身體上卜、左右、前後小斷變化著進行圓的軌跡運動。進而人的身體中心和重心也在小斷變換著。

三、結語

作為中國古典舞“雲手”和太極圖,他們之問存在著或相互對立、或相互統一、或此消彼長的內在要素,最主要的追求目標就是達到“和”與“合”的精神境界。中國儒家思想的“圓”文化深刻影響著中國古典舞“雲手”與太極圖之問的意識形態、審美方式及運動規律。而他們之問的運動模式直接反映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並體現出中國人胸懷大志、包羅永珍的精神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