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蹈新枝昆舞:脫胎崑曲展江南古風的論文
昆舞的出現,有賴於崑曲和中國古典舞這兩個文化平臺的存在;而系統構成的基本規律也制約了昆舞構建的基本思路,左右了昆舞的生成……
2009年歲暮,六朝古都南京。原蘇州市歌舞團副團長、資深舞蹈編導馬家欽女士歷十餘載研磨而成的一個古典舞新枝——昆舞,借南京藝術學院舞蹈學院一隅和盤托出,與中外學仁初見。我作為特邀研究者欣然而往,覽罷,頓生驚喜,為這飽蘸江南古風又深具人文意蘊的古意新舞而沉迷,也為馬家欽殫精竭慮、化古而新的心血結晶而讚歎……
昆舞伊始,大約是2006年底。當時的蘇州歌舞團,一個古香幽幽的院落,一座清冷儒雅的“古建式”舞蹈教室,24位舞者,9套動作組合,人體的質感和本體能力、意蘊的呈現,油然而生一種溫潤而蒼涼的詩意,雖然淡雅、內斂、謙遜,卻聚合了內力,飄飄然若仙風,凜凜然有道骨,一股直逼人心的氣象,外柔內勁。不知怎的,在江南古城那樣一個冷月無聲的傍晚,觀昆舞之後,心底裡無端地漾出一絲醉意?我確信,這是審美使然,昆舞的新鮮,讓我體驗了徹骨而單純的美感。這種感受一而再、再而三地重現,並擴大、延伸出新的感知,最終,落實於開篇的那個“國際行為”。
必須承認,昆舞的生成有兩個必然條件,一是崑曲的積澱,二是中國古典舞的狀態。說崑曲的背景,在於姑蘇之地是崑曲生成、生長、宏大與變異、延伸之所,六百年風雨洗盡鉛華,崑曲的日月星辰更迭了歷史,也成就了自身,其文化、品格、味道始終如一,從中興到遺產,猶如歷史老人般早已處亂不驚。此種氣質,必然影響到昆舞的形成。
除此而外,昆舞的誕生亦得益於中國古典舞這個“不定空間”的體系。中國古典舞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學科系統,它既需要縱向挖掘與提煉,也需要橫向考量與拓新,更不避諱流派或風格的多樣與文化含義的發現。在歷史維度上,它允許多視角、多側面探究,以利於小中見大、以點帶面,最後實現整體性把握;在現實維度上,它允許“家族”有大規模的“新種”出現,多點出擊形成粗放型產品,再整合、提純,構成個案成果,並以此為契機促成系統。
昆舞的出現,有賴於崑曲和中國古典舞這兩個文化平臺的存在;而系統構成的基本規律也制約了昆舞構建的基本思路,左右了昆舞的生成。昆者?舞者?自有玄妙。
昆舞絕非崑曲的附著物,它源於崑曲,承繼著崑曲的命脈神旨,但最終要建構屬於自己的本體,實現自己的獨立價值
何為“昆舞”?始作俑者給出了一個特徵性的描述,即“姓昆的舞”;進而又說,是“一種必須具備昆舞規律和特點的舞蹈”。其實,此種說法似乎並未表明事物的真義。依我之見,“昆舞”應是崑曲中舞蹈的衍生物。
其實,崑曲中本無所謂純粹意義上的舞蹈,只有配合“唱、念”共同表情達意的“做、打(舞)”藝術,從這個意義上說,昆舞自應當是以崑曲“做、打(舞)”藝術為素材創造的舞蹈樣式。此其“舞性”層面之一。另一個層面,它是一種“內向型”的舞蹈,是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深厚的一種舞蹈樣式。除具有崑曲表演藝術的規律與特徵外,“意守丹田”的意念作用是其核心“法門”,思維方式上的中國哲學、美學意蘊是其內在根據,呼吸是其形態構成的生理和心理依憑。理解了這些,才能瞭解昆舞的本質,因其是內外兼修的一種學問。
應該明瞭的是,昆舞絕非崑曲的'附著物,它源於崑曲,承繼著崑曲的命脈神旨,但最終要建構屬於自己的本體,實現自己的獨立價值。通俗地說,昆舞姓“昆”,但目的是做“舞”,二者是若即若離的關係。假崑曲之意蘊,借昆舞之稱謂,行創造新舞蹈之旨趣,才是確立昆舞的目的。
馬家欽希望發現中國古典舞新的可能性,積累與責任賦予她為學之勇氣、膽識。而其身處吳越故地,崑曲藝術的浸潤,“吳文化”的個性尤其是“生、旦”藝術的意蘊和語言、風格上的魅力,為昆舞的凸顯與“亦昆亦舞”的獨立價值找到了落腳點;昆舞的運動思維,核心是回到動作發生的“原點”尋求其質的規定性,又透過崑曲藝術的“三小”(小生、小旦、小丑)風格來規定其美學指向,於是便有了清純、高潔的趣味及其舒緩、從容、嫻雅的運動感知方式和均衡節奏中的動作流程;“圓融周遊”、“氣道曼生”的中國傳統思維方式,和諧如一的內在構造,共同構成了昆舞動作的功能性、意念性、表現性與風格性。
昆舞是創新思維的結晶。充滿當代思考,是今人對傳統的大膽想象與合理發揮,這種亦古亦今、思接千載的思維成果,自有其傳承和創新的價值
昆舞,是傳統文化合理核心的產物,富含文化精華,是中國古典哲學、美學精神的真實反映。手在舞蹈中的推拉和運動空間的27“點位”的設計頗具“太極思維”,動作和韻律深蘊傳統文化意味;昆舞訓練主張“先立腦、後立身”,以意為帥,然後身體從之,這符合中國傳統運動思維的基本理念,這樣的運動才是有意味的運動。舞蹈動作只有飽含意蘊,才有質感,文化味道才可顯現。昆舞讓功能性寓於風格性之中,使風格追求置於功能培養之上,“發力”和“起範兒”都有創新,並逐漸形成“風格+功能”的運動思維,這是昆舞風格成型的基本指標。
昆舞的創作觀念是崇尚文化意識與文化自覺,講求“限制中的自由”,旨在鍛造自我意識,尋找獨立品格是昆舞的本質取向。當自我意識得以鮮明、獨立品格得以完成時,昆舞自然就劃清了與其他舞蹈藝術的界限。同時,昆舞是對戲曲舞蹈的再認識,從細節尋特性,從微觀見精神,突出邏輯性和實證性。手位和空間的創新,使昆舞的運動時空出現了無限的可能性,既無窮擴大了古典舞的語言系統和構成方式,又無限延伸了昆舞的創作空間。有了這種“先立腦”的身體文化概念,舞蹈的本性就能在舞者身上漸漸得到還原。應該說,充滿創造性、文化性、目的性、風格性、觀念性、教學性等理性觀照的昆舞,其體系已初現端倪。
昆舞,是馬家欽及其追隨者們的嘔心瀝血之作,十年一劍,品質方顯。昆舞既是符合中國古典舞的學科發展實際、獨立思考和自主創新的結晶和當下產物,也是對傳統的再造,更是“古今合一”的思考結果,充滿當代思考,是今人對傳統的大膽想象與合理發揮。
繼承傳統是為了面向未來,當二十一世紀的人類文化開始步入新的“文藝復興”軌道時,昆舞這種亦古亦今、思接千載的思維和創造成果,自有其傳承和創新的價值。馬家欽、蘇州歌舞團和南京藝術學院舞蹈學院,為中國古典舞奉獻了一抹新綠,在未來的日子裡,這片綠洲必定會馨香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