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舞蹈

觀《中國古典舞蹈》有感

觀《中國古典舞蹈》有感

無論是建立於50 年代初期的第一套規範化的中國古典舞基礎教材中的八個手位,或是“反彈琵琶”、“三道彎”,甚至是中國古典舞身韻教材中的“雲肩轉腰”,它們的共同特點都是“萬變不離其圓”。因此,中國古典舞也被稱為“圓形的藝術”。

經過長期的實踐,舞蹈大家們將這圓形的藝術概括為八個字:圓、曲、擰、傾、收、放、含、仰。這八個字,幾種表現了中國古典舞的審美特徵。而這個“圓”,也是我們中國古典舞有別於其他舞種的根本特徵。

首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千手觀音》體現出來的各種各樣的圓,因為舞蹈的前後部分都是以靜立原地、變換手勢為主。21 位演員透過不同的手勢造型,劃出了全圓、半圓、三分一圓、四分一圓,以及各種圓之間的變換過程。而在這些圓形行雲流水般的變換和每一個圓形造型的固定之中,觀眾們是看得暢快淋漓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留意到“曲”,先不說圓是由曲組成的,單看演員伸出來的手臂,都是帶有一定的彎曲,而不是筆直的。還有他們的蘭花指,也是一種“曲”。演員們從肩膀到指尖的道道彎曲,不僅僅是中國古典舞的一種特徵,也讓我們看到那些是一條條可以無限向外延長的曲線。

除了“圓”字和“曲”字,《千手觀音》中很明顯的也表現出了“擰”和“傾”兩個字。中國古典舞的體態講究“兩軸、三面”的子午線,即頸部和腰部這兩軸,頭、胸、腰這三個面不在一個運動平面上,是相互錯位的,從而形成不用角度配合的造型美。同時,人們也一直認為中國古典舞的最基本站勢是“子午式”的丁字步,即左腳在前、身體的其他部位對向其他不同的方位。關於“傾”,則是以胯部為折點,,向前或向旁傾倒。關於這兩個字,站在隊伍最前面的邰麗華在舞蹈前部和後部的靜立動作可以看得出來。“傾”是很明顯的,而且身體的那三個部分也沒有在同一個運動平面上。可惜的是,因為演員們的褲子蓋過了腳,沒辦法驗證“子午式”的丁字步。

“收”與“放”的並存。中國古典舞的動作中,會表現出收聚力與外散力的衝突、轉化、過度與平衡。同時因為在動作造型中上身與下身的關係處於擰傾的狀態中,所以使得動作與技巧在發力上形成了留上身走上身,或是留下身走上身的運動規律。在有限的“收”空間中預示著無限的“放”空間,在不停的流動之中營造出行雲流水的整體效果,富有中國古典舞在動態圓的時空之中的韻律美。在《千手觀音》中,我認為演員們出手時那唰的.一下到位,很好地詮釋了“放”的外散力。同時還有舞蹈中後部的快節奏手臂運動,也是“收”與“放”的體現。

在中國古典舞中,無論是屋子還是技巧,都體現了“仰”與“含”。只有做到位,才能體現該動作舒展優美,富有節奏對比。鑑於本人水平所限,實在沒能體會到《千手觀音》中體現出來的“仰”與“含”。

“萬變不離其圓”,這就是中國古典舞的形體動態式樣的主要特徵。雖然“圓”並非中國古典舞的唯一特徵,但是離開了“圓”的運動、“圓”的造型,就不能稱其為中國古典舞了。因為這“圓”,包含了我國民族舞蹈含蓄的韻律風格,也蘊藏了我們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積澱。

一、《千手觀音》的華麗登場

在服裝上,演員們掌中的“眼睛”是最能體現舞蹈的原型——千手觀音。在佛教中,千手觀音又稱千手千眼觀音、千眼千臂觀音等。根據佛教典籍的記載,“千”為無量及圓滿之義,以“千手”代表大慈悲的無量廣大,以“千眼”代表智慧的圓滿無礙。千手觀音的普度眾生和慈悲,也是這個舞蹈想要表達出來的。

配樂對於這個舞蹈的成功也是功不可沒的。一開始的編鐘與編磬,帶領我們的情緒走入安詳之後。緊著著是人聲的佛音哼鳴,帶領我們走進莊嚴與聖潔。然後是一段柔和的江南絲竹,讓我們想象到觀音的足跡走到江南。在江南絲竹的後部分,開始加入了更多的樂器和聲部,此前都只是三兩種樂器三兩個聲部的演奏。樂器與聲部的加強,是一種感情的鋪墊,為了過度到之後的帶有交響樂性質的快板。激昂之後是一段慢板的佛音哼鳴,與開始首尾呼應,但是透過聲部的疊加來區別於開始的佛音哼鳴。

看了很多個版本的《千手觀音》,春晚版本的佈景是最漂亮的。演員身後的象徵佛光的金色大拱門,以及充當小舞臺的蓮花座,這些都是其他的版本所比不上的。同樣的,燈光的變換,也幫助渲染了情緒。

二、花開無聲,大愛無言

“震撼”、“激動”、“流淚”——這是網友們留言時使用頻率最高的詞語

《千手觀音》很能感動人,這點事毋庸置疑的。因而也有很多人在探討:究竟是舞蹈本身感動人,還是因為舞者是殘疾人而感動人。對於這個問題,就連張繼剛在面對記者提問的時候,也沒有做出回答。的確,糾結在這個問題上是沒有意義的。因為舞蹈和舞者已經溶為了一體。沒有舞者在臺上的表演,舞蹈只是紙上面的平面、呆板的動作;而沒有已經編排好的舞蹈,舞者又怎能做出那些連貫流暢富於韻律的動作和造型。

一個舞蹈的背後,凝聚著 21 位演員的汗水、老師們的辛勞。我們更應該看到他們表現出來的那種意志與精神。《千手觀音》是唯美的藝術與堅強意志的結合!我想,正是很多觀眾都明白到這一點,在“我最喜愛的春晚節目”票選中,《千手觀音》以 70% 的支援率榮獲第一,首次出現歌舞類節目的支援率高於趙本山小品的支援率的情況。我想,觀眾們也是用投票來表達對他們的支援、對他們的愛。

“我們要懂得愛別人,也要懂得接受別人的愛。”——張繼剛

是的,那句話很好的詮釋了《千手觀音》的內涵。因為演員們殘疾人的身份,是談及《千手觀音》時無法迴避的。在社會里,他們接受了人們的愛,在舞蹈裡,他們表達了對人們的愛。“殘疾不是不幸,只是不便”,這是邰麗華的原話。的確,他們不需要健全人的同情甚至可憐,他們需要的是平等的對待。透過舞蹈,他們表現他們也能完成健全人所能做的事情,也表現了他們對美、對藝術的追求。

他們,於無聲處展現藝術的魅力。

他們,在手臂間勾勒人性的高潔。

他們,就是千手觀音!告訴世人,要懂得愛別人,也要懂得接受別人的愛。

“我們都是千手觀音。”——觀眾留言的觀後感

千手觀音,旨在傳播愛。只要我們傳播了愛——無分大小,我們都是千手觀音。也真的希望,觀眾在看完《千手觀音》之後,不是僅僅感受到舞蹈裡面表達的愛,更重要的是讓愛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