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幼兒園教學存在的問題

幼兒園教學存在的問題

教育教研是幼兒教育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幼兒園教學存在的問題,歡迎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前來查閱。

一、"小學化"概念模糊

我們一直在摒棄幼兒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儘管有幼兒園領導和部分老師透過各種形式學習了"小學化"對幼兒成長的危害,可是由於各種原因在理解上有偏差,導致在教育內容上也一律不準體現小學內容。其實我們反對的是小學化模式而不是完全小學化內容。比如在大班的幼兒園主題活動中就穿插了一些數的認識、點數、數的分解等小學一年級的內容,關鍵是我們一定要把這些知識以幼兒的形式教給幼兒,讓幼兒在看一看、聽一聽、擺一擺、玩一玩、動一動的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遊戲中學習。所以我們應該清楚的理解反對"小學化"是反對灌輸式、無遊戲式、無可操作教具的小學化模式而不是教育內容。

二、只追求活動形式的多樣性,忽視活動目標的實現

因為在評價一節課的優劣時我們經常會說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所以導致老師本末倒置。在活動中老師們只追求活動形式的多樣性、新穎性,不考慮幼兒的已有經驗和年齡特點,忽視活動目標的實現。以中班科學"認識天氣符號",活動中教師安排了幼兒聽音樂感受不同的天氣狀態。由於幼兒缺乏對音樂的感知,一時難以快速地把聽到的音樂與不同天氣狀態相匹配。因此,多數幼兒不會分辨,最後只好由老師告之答案。看是形式多樣又新鮮,但是完全不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這樣的教學形式是無法達到活動目標的。

三、只關注幼兒的動手參與,未引導幼兒的思維參與

動手是幼兒的活動模式之一,是激發幼兒參與興趣的有效途徑。有的教師只注重提供給幼兒大量的材料,而忽視在操作過程中幼兒的思維參與,導致雖然參與動手活動了,但是無論在經驗獲得、成功體驗和智慧發展上都沒有收穫,也就是幼兒在知識、技能、情感上的三維目標沒有完成。以大班科學探究活動"自制飲料"為例,老師在示範配製飲料、介紹了提供的操作材料如:果珍、白糖、小蘇打、檸檬酸等說:"下面,就請小朋友自己選用材料製作飲料。"操作時,小朋友們都在忙著動手將這個材料、那個材料放入杯中,會盲從性的選擇,,忙得不亦樂乎,還不時地有孩子在品嚐自制的飲料,有的送飲料給老師看,有的告訴老師自己的飲料很難吃。當老師請幼兒說說"你是怎麼配製的?",竟沒有一個幼兒能清楚地說出自己究竟在杯中放了多少的果珍、白糖、小蘇打和檸檬酸。活動中,教師準備了大量的材料,孩子動手操作也忙得很樂呵,而在配製的過程中老師是讓幼兒感知認識,還是獲得經驗呢?在整個操作活動幼兒是在忙於將面前的材料放入杯中,唯恐動作慢了讓他人用完了,根本無心去思考怎樣配製才好吃,無法去關注自己配製過程的變化,經驗從何而獲。是讓幼兒體驗成功嗎?可是幼兒配製出來的飲料沒有一個是可以讓他自己連喝兩口的'。可見這樣的操作活動看似幼兒動手操作了,並參與的積極性也很高,但是仔細想想就要認真推敲這樣的活動我們到底是讓幼兒發展什麼?所以我們在讓幼兒動手參與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引導幼兒思維的參與,讓幼兒的智慧得到有效的發展。

四、只關注幼兒主體性,忽視教師的主導性

在幼兒活動中幼兒是活動的主人,所以我們在設計活動時更多關注幼兒主體性的實現。但是我們更要清楚教師的主導作用,只有有效地引導幼兒才能最大化的實現幼兒的主體性。如大班"複習幾何圖形"教學活動,老師設計了"變魔術"這一操作活動即用一張長方形的紙變各種圖形。操作前,老師:"下面請小朋友當魔術師,用這張紙變圖形,看哪個小朋友變得又多又好。請小朋友拿起剪刀,開始變。"不一會兒,每個幼兒都剪出了好多圖形。當老師請幼兒說說都"變"了哪些圖形時,幼兒說的最多的是三角形,其次是梯形,正方形很少,長方形沒有一個,而說不出名的碎片卻佔了相當一部分。教師如果在幼兒動手操作前和操作時進行適時的引導相信結果會很不同。

五、注重主題活動的完成,忽視幼兒關鍵期的培養

在以主題活動為主的幼兒園教育中,教師很注重主題活動的設計、主題活動的形式、主題活動的目標達成等等,而在進行主題活動時很容易忽視幼兒關鍵期的培養,而幼兒時期的關鍵期是否得到發展將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這不能不說是我們在教育上的一個遺憾。比如幼兒語言敏感期是0-6歲,其中掌握詞彙是在5--6歲,這個時期的各種教育活動都應該有發展幼兒語言的成分。有的老師在語言課中很注重幼兒語言的培養,可是在培養幼兒邏輯思維的活動中就忽視了。例如在大班主題活動《昆蟲在哪裡》的點數昆蟲,教師就簡單的問"小朋友們找一找有幾個昆蟲"孩子們簡單的回答有ⅹ個。看似完成了教育目標,但是如果我們讓幼兒說完整的話用"在哪裡,有幾個什麼樣子的什麼昆蟲"的句式讓孩子來完成點數,相信孩子們的語言和詞彙量都會有很大的發展。

幼兒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礎,幼兒教育存在的問題也是我們努力尋找和改正的。以上幾個在幼兒園教學中存在的幾個問題,雖然挖掘的不是很全面、徹底的,但是我們會堅持不斷髮現不斷改正,讓孩子們接受更加全面、更加科學的幼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