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我的叔叔于勒》三次對話式的教學案例

《我的叔叔于勒》三次對話式的教學案例

【課堂實錄】

師:閱讀了課文後,你認為菲利普夫婦是怎樣的人呢?

生:貪婪、自私、勢力的人。

師: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生:

師:你認為于勒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于勒年輕時是一個浪蕩子,被送到美洲,發了財,成了全家的希望和福音。後來又潦倒落魄下來,淪落成一個窮光蛋,被法國船長帶回來,靠賣牡蠣過日子。他是一個敗家子。

師:我們認識了小說中的人物,現在我們來梳理一下文章的結構,誰來複述一下這篇文章?

生:

師:分析完了小說的人物,情節,文章有沒有環境描寫呢,誰找出來了?

生:

師:小說揭示了怎樣的主題思想?

生:小說透過寫一個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描述裡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兄弟于勒的前後截然不同的態度,畫出了一幅資本主義社會貧窮則兄不認弟的觸目驚心的慘象,藝術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純粹的金錢關係的主題思想。

【反思】

初次走上講臺,只好預先設計好教案,照本宣科,提出問題,和學生進行單方面的師生對話。講臺上一個人,講臺下四十幾個人,總有幾個舉手的學生,何況有的學生手裡還有參考書。為了讓學生學到知識,我要求學生課上做好課堂筆記,課下記住。

自我評價,這節課學生回答問題積極,也記住了東西,學到了知識,課文理解應該不成問題。處理完練習題,一節課就這樣結束了。

現在看來,當時的師生對話只是老師單方面的知識灌輸,並沒有積極地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相反,這種對話僅僅侷限在課文知識的一問一答上,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成了回答問題的工具。教師缺少對學生人文性的關懷。

2年後,再次執教《我的叔叔于勒》。

【課堂實錄】

師:(出示詞語:自私自利、貪婪勢利、愛財如命、嫌貧愛富、唯利是圖、自私冷酷)閱讀完《我的叔叔于勒》看到這些詞語,你想到什麼?

生:想到菲利普夫婦!

師:運用這些詞語說一句話,評價一下課文中的一個人物。

生1:菲利普夫婦是愛財如命,自私冷酷的人。

生2:

師:你為什麼用這些詞語來形容菲利普夫婦呢?能不能從文中找出依據。

生:

師:小組討論一下,要結合具體的人物語言動作心理神態描寫來分析。

生:(討論,分小組回答)

師:我們發現菲利普夫婦對於勒叔叔的態度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呢?

生:都是金錢惹的禍。當於勒有錢時就是親兄弟,沒有錢時就什麼也不是了。

師:如果在船上的于勒認出了菲利普夫婦,會發生什麼呢?想象一下。

生:

【反思】

這節課以詞語為突破口和切入點,給學生以整體的認識,引導學生站在一定的高度來審視人物,進而在課文中找到依據來分析評價人物。透過小組討論,使學生對人物形象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學生在討論中互相啟發,互相爭論,抓住了課文中的細節。一節課細緻的完成一個任務,環境描寫和情節分析在人物的分析中自然而然的都涉及到了。最後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想象,加深了學生對人物形象的理解。

自我評價,這節課充分發揮了小組的作用,抓住了小說中的人物,透過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更好的理解了小說的主題。但這種對話是否是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對話呢?學生的積極性在討論中得到了體現,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卻沒有發揮。教師還是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只不過比第一節更高明。

用新課程的理念,第三次執教這節課。

【課堂實錄】

師:認真閱讀文章,標註出重點語句,思考菲利普夫婦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菲利普夫婦是一個節儉的人,如開頭這樣寫家裡樣樣都要節省買日用品也是常常買減價的,買拍賣的低貨,常常要在價錢上計較半天。

師:有道理。

生:我不認為這樣。這只是文章的開頭,不能概括全篇人物的性格特點。我認為菲利普夫婦是愛慕虛榮的人。如他們看到賣牡蠣的就被這種高貴的吃法打動,平時買十五個銅子一米的花邊,常常要在價錢上計較半天現在卻要花二法郎五十生丁去買牡蠣。

師:有理有據,非常好。

生:我也是從全篇來思考的,從菲利普夫婦對於勒叔叔的態度來看,他們是自私自利,愛慕虛榮的人,因為他們的親弟弟都不敢相認。

生:因為他的弟弟是花花公子是壞蛋,是流氓,是無賴。是全家的恐怖,所以不值得同情。

師:同樣是道理充分,老師也不知誰得更好,我們再來讀一遍課文。從菲利普夫婦對於勒叔叔的態度上來評價一下。

生:菲利普夫婦對於勒叔叔的態度在不斷變化。

師:為什麼呢?

生1:我知道,菲利普夫婦是虛偽的人,他們自私自利。因為當於勒叔叔有錢時,每到星期日,一看見大輪船噴著黑煙從天邊駛過來,父親總是重複他那句永不變更的話:唉!如果於勒竟在這隻船上,那會叫人多麼驚喜呀!

生2:菲利普夫婦也是冷酷的人。當父親知道船上的人是于勒時:父親臉色早已煞白,兩眼呆直,啞著嗓子說:啊!啊!原來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來了!

生3:

師:確實,于勒叔叔在船上,恐怕菲利普夫婦今後星期日一定會躲在家裡,生怕于勒從船上走下來。

【反思】

這節課可以說是一節成功的課。學生在對話中產生了爭鳴,辯論。學生能夠積極思考,在回答問題後又產生了新的問題,同學之間互相質疑,互相討論,互相提高,對這一課的重點有了更深的認識。學生能夠較自由的發言,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與老師互相問答。這時的師生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學生的問題是這節課不斷探究深入的推動力,隨著問題的深入,對課文的理解就越細,無須教師多嘴多舌,教師成了真正的導演。這種默契的對話,是師生心與心交流的體現。這種交流是建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的,同時也離不開學生對課文的深度理解。

透過比較在不同時期的幾次課堂教學,新課程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教學方式的轉變,更是一種思想,教師要切實地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創造性地利用教材,和學生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