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中合同管理分析論文
1財務人員參與合同管理的步驟
1。1文字的擬定階段
簽訂合同的過程中要優先使用格式條款,因為格式條款是經過官方公佈的,是經過千錘百煉後總結出來的,便於雙方的閱讀和理解。不要簽訂歧義條款,要避免歧議、避免多音字,更不允許條款中有與稅法相違背的約定。如合同中不能規定由某一方負責全部的稅款,因為稅法中對納稅義務人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但是稅法中沒有規定稅款的資金來源,雖然納稅義務不能轉移,但是卻可以在資金的來源中做出具體規定。
1。2稽核階段
合同在稽核階段注意核對,確保資料的準確性,核對數量、價款、金額及相關的結算方式;確保相關附件資料齊全,手續完善;確保合同的價格政策、採購政策符合企業有關規定。合同的稽核還包括許多的細節問題,都要逐一審查。
2合同變更的應對措施
合同簽訂後,企業偶爾會因為不可抵抗力因素制約,或實現合同的條件發生了變化,要對原先合同的某些條款進行修改或者補充,這便涉及到了合同的變更。變更的合同可分為未履行的合同和已開始履行但是沒有履行完必的合同。對待這兩種合同,財務人員首先要明確的是變更前的合同是合法有效的,該合同已經發生了法律效率,但是卻沒有形成法律事實。合同變更後,要與最終簽訂的變更協議為主。隨著變更協議的簽訂,原合同對應的相關部分將失效。其次,財務人員要認真的稽核合同變更的內容,通常情況合同的變更只會對標的的數量、交貨期限或某些條款進行修改;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合同的變更除了對合同內容的變更外,還變更了合同的主體,即施工方或者是供貨方發生了改變,這實質上是合同的轉讓,這已經超出了合同變更的範圍。對於這種新合同,財務人員要重新稽核當事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係,對於變更主體的合同,相關資質要重新稽核,並與變更主體建立新的債權債務關係。此外,財務人員應積極主動的轉變角度看問題,透過改變經濟業務的`性質,以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
3做好事前籌化,加強合同管理的案例分析
現結合具體案例來討論財務人員在簽訂合同的過程中如何轉變業務的性質,以達到企業的經營目標:大華公司是一家物資供應公司,2013年5月大華公司悉知,木材廠每月都有2000噸的木材欲出售,同時一家造紙廠每月都有收購木材的意願,於是大華公司希望自己聯絡這兩家公司來擴充套件自己的業務。方案選擇,方案一:大華公司以中介的身份進入,每月收取中介費並按5%的稅費交納營業稅;方案二:大華公司以中間商的角色進入,並按17%的稅率繳納增值稅。而作為財務人員,我們要如何進行分析呢,在稽核相關資質後,首先我們要判斷業務的型別,瞭解相關的政策,再進行稅負的測算,最終對納稅情況進行事先籌劃。公司想賺的無非是1萬元的手續費,若以中介的角色進入,而業務性質屬於代理,則流轉稅為收入5%的營業稅,則稅費為500元;但是若與中間商的角色進入,而業務性質則是購銷業務,則流轉稅要按17%的稅率徵收增值稅,則稅費為10000/1。17*17%=1453元。兩者的稅負差=1453—500=953元,很顯然將選擇與方案一,即以中介的身份進入此事。隨著市場的變化,若是木材廠在8月份的時候,因為資金困難,無法提前向造紙廠支付資金,將如何處理呢?顯然稅法在判斷業務性質的過程中反覆的強調的是三流合一,即貨物流,發票流和資金流的方向必須要統一。也就是說案例中如果由大華公司代付資金,那麼從稅法的角度上,則不符合代理的要求,即不能以代理判斷業務性質按5%的稅率交營業稅。隨著業務的變化,稅務人員要如何化解此項業務危險呢?還是同一件事情,但是卻因為資金流問題而改變了稅務處理。此時應迴歸原點——賺1萬元手續費就是目標,那隻要將代理業務轉變成借貸業務,借給木材廠貨款,1萬元的報酬作為利息改入,且還是按借款業務交5%的營業稅。從案例中可以看出,轉變企業的業務型別(由代理業務轉變成借款業務),減少稅負,實現了企業經營目標。在日常的業務處理中,並不是所有的合同在簽訂的過程中,都可以進行籌劃的。相反了,籌劃往往發生在事前,且在籌劃的過程中,財務人員更應該注意籌劃的合理性。在保證合理性的過程中,要對稅收徵管的模式有所瞭解。稅務機關是以納稅申報和最佳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路為依託,集中服務,重點稽查。也就是說稅務人員透過各單位上報的資料透過計算機的處理,將主要指標與系統進行納稅評估,一旦資料異常,將引起稅務機關的關注,所以財務人員在進行納稅籌劃的時候一定要考慮相關因素,避免資料異常波動。
4合同糾紛的應對措施
不可避免的,合同的在執行的過程中,企業還可能會遇到合同糾紛。解決糾紛的途徑可分為雙方協商、仲裁、法律訴訟。雙方協商是最快速,成本最低的方法,在發生糾紛後,企業應當首先選擇雙方協商解決糾紛;法律訴訟是程式最複雜,成本最高,期限最長的解決辦法,但是法律訴訟的執行效果以法律為依託,執行效果最好;仲裁是介於兩者之者。財務管理者在合同的簽訂過程中應當提前作好相關的風險預測,一旦發生的糾紛,能夠及時的提供相關經濟業務資料,以最低的成本,高效的方式挽回企業的損失,提高糾紛索賠意識,使得監督索賠貫穿於合同的履行全過程。做到事事有監督、事事有章可循、事事定責任,事事照章辦。在合同的糾紛解決過程中,財務人應積極的發揮監督檢查職能。
5合同的歸檔
合同簽訂後,由業務部門按照公司的規章制度,做好合同文本相關的材料歸檔工作,並及時將一份合同原件送至財務部儲存,財務部應建立合同臺賬以備查。其合同的臺賬中要明確的登記簽訂單位、合同的有限期、合同的履行情況、付款情況等相關資訊,作好合同全過程監督,由合同臺賬中就可以清楚的瞭解合同已執行到什麼地步,資金的支付情況,以便對執行的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作提前的風險評估。在合同的履行過程中,財務要根據合同條款稽核執行業務核算,凡未符合合同條款要求的,拒絕驗收付款。同時,財務人員還要不斷的提升自身的業務素養,積極的參與到合同的管理中,因為一旦財務人員在合同訂立的過程中在財務與涉稅問題上不把關,也不提出合理建議,不參與合同履行過程中的監督稽核,久而久之就會失去話語權、參與權,這將是企業內部管理的缺失,也將制約著企業經營發展。總之,合同管理是公司經濟活動的重要內容,作好合同管理對公司經濟利益的取得有著積極的作用。財務人員應將合同管理及財務管理有機的結合起合,根據業務的性質作好稅務籌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