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課課堂反思
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大體分為以下四個環節: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二、啟發激勵、自主學習;三、自學彙報、釋疑明理;四、課堂小結、強化踐行。教學過程的最佳化,就是在各個環節中教者的指導思想和操作要求上的新的變化。教學實踐中我是從以下三個方面努力的:
第一、強調基礎知識的系統傳授;
素質教育是現代教育所倡導的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與思想,是對以往“應試教育”的改革與創新;它不是“反應試教育”,也不是“非考試教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的具體目標,其第一條就是“改變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裡“過於”注重知識傳授不等於忽略知識傳授,我們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不能把知識的系統傳授當作應試教育的特徵而棄之不顧;沒有知識和技能作基礎的教學過程必然是空洞的,沒有知識和技能作基礎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也必然是不穩固的。課程改革走到今天,對於本學科來說,強調知識的系統傳授顯得尤其重要。為了這一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中要求學生先泛讀教材,對本框題有一個整體印象;框題是什麼?有幾個目題?有幾處黑體字?有哪些概念?大欄位、小欄位及其邏輯順序等情況;在此基礎上精細研讀,弄清概念,注意教材中黑體字的解釋和事例的列舉,對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鼓勵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
第二、強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
素質教育是以培養能力發展個性為目的的基礎性教育,而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形成良好的學習、競爭氛圍;就必須尊重學生的人格,倡導師生平等、生生交流,使師生間真正成為互動、交往的動態關係;就必須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強化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並以此推動基礎知識的系統傳授;就必須探討教學過程的最最佳化,努力實現教學過程零缺陷。在“啟發激勵、自主學習”這一環節,以前的做法是:教師首先針對教材提出自學提綱,並且力爭求全求細,學生的思維被教師禁錮了,這實際上是教師畫圈讓學生跳,不利於學生髮散思維的培養。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圍繞學生開展教學活動,所以教學中嘗試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經過幾節課的實驗,感到學生提出的問題千變萬化、海闊天空,對一節課的重、難點衝擊很大;所以現在每一節課,教師要針對本節課的重、難點提出兩三個問題,其他的問題是在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基礎上自由創設;這樣既體現了教師的導,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閱讀教材提出了三個方面的要求:一、完成教師的自學提綱上的問題。問題的提出主要集中在本節課的黑體字、大體字和對閱讀起到引領作用的語句上,這是要求全體學生必須完成的。二、自由創設問題、相互討論,組織答案。在每個學習小組內,學生在整體感知教材、完成自學提綱上的問題的基礎上,自由創設問題,並相互比較,看誰提出的問題有價值,並就有價值的問題組織答案,相互借鑑、取長補短;對於中、上等學生鼓勵他們大膽嘗試。三、個別不懂的字詞、概念、原理打上“?”以便於質疑。各學習小組透過閱讀教材、小組討論仍沒有解決的內容打上標記,以待在全班範圍內相互質疑、釋疑。與此相適應,在“自學彙報、釋疑明理”這一環節,也是圍繞三個方面自主展開:一、學生自主回答;二、自主創設評比、組織答案;三、自主相互質疑、釋疑。教師在學生互動的基礎上精講、明理,體現了“導”的作用。這樣既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創造效能力的培養,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相互交往的動態過程,也體現了教學的層次性。既抓住了重、難點,又給學生留有充分的創造發揮的空間,有利於學生個效能力的培養。
這樣的教學過程對教師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抓住教材的知識體系,把握重點、難點,還要拓寬、拓深知識層面,查閱相關學科資料,以應對學生的提問、質疑(備知識);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瞭解學生的個性差異(備學生);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指導學生採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備方法)。
第三、在課堂小結階段,力求體現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變化;
在以往教學過程中的課堂小結階段,力求幫助學生把握一堂課整體的邏輯結構,力求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進行小結的目的是單一的,注重對知識的小結,提出的要求也過高,學生感到難度很大,學生不敢舉手,也不願意發言,課堂氣氛沉悶。其實,學生對於剛剛接受的.知識,能抓住重要的知識點、突破疑難點就不錯了,而思想政治課更要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達成,所以在本學期的課堂小結我作了如下要求:一、本節課講了哪些知識?目的在於引導學生抓住本節課的知識點,以及各知識點間的聯絡,力求幫助學生形成較完整的知識體系,這一點與以往的要求相同。二、本節課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有困難,也可以就自己認知的一個知識點來談,其實也是對本節課重點知識的回顧,不必求全,從而降低了難度,提高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三、學完本節課你的感受是什麼?如果學生對知識性的東西印象模糊,那麼總可以談談感想和體會,也即是學生學完本節課在思想、情感、價值觀方面的變化。提出三個層次的要求,學生做課堂小結就不感到困難,也力求使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穫。
迎接新一輪課程改革,在最佳化教學過程方面自己作了一點嘗試。我知道自己做得還很不夠,其實教學過程的最佳化永遠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我們所倡導的素質教育的一系列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歸根到底要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出來。所以,最佳化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我們每一個教學一線的教師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