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讓課堂競爭起來

讓課堂競爭起來

長期以來,課堂氣氛沉悶,缺乏生命活力,這在我們語文課堂中表現的尤為突出.教師教學中重視了知識的學習,卻忽略了活動與生活;重視了講授,卻剝奪了學生的探索與創新;重了結果,卻輕了過程;追求了考分的回報,卻忽視了整體素質的提高。

如今,是競爭的時代,學生應具有主動品質和強烈的自我表現精神,具有不斷學習的延伸能力和汲取資訊的生存能力。《新課標》中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正是為了還學生以學習的主人翁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的生命活力。但現在課堂上的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活動大多是形式大於實效,課堂氣氛表面上沸沸揚揚,但這些小組活動並沒有進入實質性地對問題進行探究,而是形式上的簡單應答,活動的效益很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也只是流於形式,失去了真正的意義,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都沒有得到真正的提高。有鑑於此,我著力尋求一種有效的小組競爭探究策略及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它應涵蓋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透過師生和生生的對話與交流,形成樂於與同伴交流和分享自己獲得的資訊、創意和探究成果的氛圍,培養學生的群體競爭意識。

應試教育的存在,使很多的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不敢那麼輕鬆,教師在孜孜不倦、終生不悔地說教,學生的思想被禁錮起來,只能一味地傾聽、回答,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學,取得的效果並不是那麼理想。一個學生要想積極學習,必須要使他處於內心的一種喚醒狀態,讓學生的思想在課堂上自由的敞開,敢想、敢說、敢做,這樣的課堂才是最理想的。我們創設競爭的氛圍,就是從根本上打破思想上的束縛。

“群體動力”理論認為: 在一個合作性的集體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識結構、不同思維方式的成員可以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競爭的撞擊中,產生新的`認識,上升到創新的水平,用集體的力量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我國古代教學理論中也指出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等等,這都說明相互合作、競爭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學中,只有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基礎上,把學生引導到一個熱烈競爭活動當中,充分發揮團體中每一個個體的力量,才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競爭教育理論指出個體的力量是有限的,群體的力量是無限的。這種小組合作競爭學習方式,能促使小組同學之間的互學、互助、互比、互勵,透過學生之間的群體智力互補,不僅使學生學會關心和友愛,而且促進了學生的自我發展,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無論是那一個學生,他都會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願意敞開自己的思想。

競爭是活動的特點,是教學的有效手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利用學生好勝的心理特點,將競爭引入課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競爭的引入使課堂變得活躍而有效。首先,競爭機制的引入,可以啟用學生的好勝心,積極地學習。心理學家認為,人都有一顆好勝的心,都想在大眾面前表現自己,想得到公眾的認可和讚揚。學生們為了能在課堂上很好地表現自己,把老師提出的問題答得準確完整,他們就會在課外積極主動地去預習課文,去尋找資料,就會對課後的練習題事先作一番思考。他們就會在課堂上認真聽講,積極地思考。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得到了調動,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其次,競爭機制的引入,能活躍課堂氣氛,在課堂上充分體現學習的主體作用。課堂教學方法多種多樣,關鍵在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參與競爭學習。課堂中引入競爭機制,能達到這一目的。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會主動去思考,發言也會積極,形成彼此爭強的局面。這樣,課堂氣氛活躍,問題越爭越明。學生則在活躍的氣氛中學到了知識,把握了重點,學習也更牢固。如一個教師在教授《論語》時,分男、女組進行比賽,看哪組提出的問題多,答的問題多,收到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第三,競爭機制的引入,能轉變潛能生的學習態度,使潛能生的潛質得到發揮。潛能生一般學習態度不端正,基礎較差。但在競爭機制中,他們或是為了表現自己,或是為所在組爭面子,也會參與競爭,甚至是積極的參與。有時在答題中答得非常正確,我們教師要及時地表揚他們,使他們的自尊心得到滿足子,喚醒他們的自信心,從而啟用他們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發揮潛在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成績。

另外,競爭機制引入課堂,能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形成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為適應社會奠定了基礎。

在競爭的課堂內,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能平等對話。教師能真正做好“平等的首席”,把學生作為有個性的人來對待,尊重其人格和情感,真正確定其主體地位。有了這種新型的師生關係也就創造了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在這種寬鬆愉悅的情境中去競爭,去學習,最終在相同的教

學時間內學生的思維和語言得到整體性的訓練和發展,同時又提高了課堂的效率,我們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