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的研究目標
如何明確當前課堂現狀,瞭解語文教師對中段閱讀教學目標的理解以及課堂教學的效果?本文淺談文閱讀教學就是以,歡迎閱讀。
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語文閱讀教學就是以教材為例子,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學習語文知識,訓練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的學習過程。作者透過對當前課堂教學現狀的分析,對改進閱讀教學進行探索。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鑽研文字,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一、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個性閱讀氛圍
一些教師在課堂上喜歡喋喋不休地講述課文背景、作者介紹、分析課文等,將一個接一個的問題作為誘餌,讓學生統一到教參的標準答案之中,教師的講解完全代替了學生的自主活動,一節課學生沒有多少時間閱讀。其實教師要引導學生依據他們的生活經歷、情感體驗及審美趣味積極參與文字的再創造,感受作者對社會、人生的“心理體驗”,研究那些未定型的文字層面,填充那些空白,實現學生經驗與文字的融合,從而完成文字消費。學生在良好的個性化閱讀氛圍中,會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覺,才能積極思考,把握、分析和賞析課文,使閱讀成為個人化的行為。
二、合作探究,創設學生交流的舞臺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儘量給學生多一些活動空間,多一些表現機會,多一些嘗試成功的喜悅,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探究學習的天地;還要儘量給學生多創設合作學習的情境,多給學生群體研討、協作交流的時空,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充分發展。教師要把課堂設定成豐富多彩的活動平臺,鼓勵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參與並展示自己的成果,使不同層次學生都能開發潛能,都能從活動中、合作中、探究中獲得收益。
三、以學生原有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為閱讀教學切入點
閱讀教學作為文字解讀活動,是透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確認及對單詞意義和音像檢視的解碼,然後進行意義重構和綜合,使學生與文字之間相互作用。這一互動過程激活了學生的社會知識、先前經驗、期望及直覺,使其與文字進行交流、碰撞和對話,並理解文字,從而獲得精神參與的愉悅。但是長期以來,閱讀教學忽視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經歷,把閱讀教學侷限於課堂、課文和各類語文知識點。其實,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當做重要的課程資源,儘可能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為教學的切入點,使學生產生閱讀期待,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與探究的興趣,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內化吸收。
1.新課匯入走近生活。
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使人的各種感官處於最活躍狀態,接收知識資訊達到最佳效果;可以有效誘發學生學習動機,使學生自覺學習,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學習之中。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前提。新課匯入的目的就是消除學生課前緊張、恐懼的學習心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做好準備。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學生感興趣的、為他們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課匯入走近生活。
2.課堂教學組織形式聯絡生活。
在民主、寬鬆、和諧的環境裡,在平等、友愛的師生關係中,學生的情緒容易受到感染,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會更自主參與課堂教學,大膽進行探索。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差異特徵採用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深受學生喜愛。
3.教學情境設定親近生活。
教學中要注意創設生活化情境,以激發學生求知慾。創設教學情境就是要模擬生活,使課堂教學更加親近現實生活,使學生身臨其境,加強感知,啟發思維。
四、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整合、利用,拓展延伸學習的視野和空間
1.善於挖掘教材。
教育家呂叔湘說:“語文課跟別的課有點不同,學生隨時隨地都有學語文的機會。逛馬路,馬路旁邊的廣告牌;買東西,附帶的說明書,到處都可以學習語文。”因此,教師不一定只就教材講教材,還要注意拓展遷移。語文教學應強化內引,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進閱讀中;強化外聯,把學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不忘透過和生活的對比,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加強課內外學習資源的有機結合,實現由課內到課外、由書本到生活、由學習到實踐的拓展與延伸。
(1)以一些課文為基點,向課外相關文章拓展。①以某篇課文為基點,向同類題材的作品拓展。如教學余光中的《鄉愁》、冰心的《紙船》,可分別將其與席慕容的《鄉愁》、泰戈爾的《紙船》作對比閱讀。②以節選的文章為基點,向整部著作拓展。如教學《智取生辰綱》,可以分別有選擇地給學生介紹或讓學生閱讀《水滸傳》中的相關章節。③以某位作家的某一作品為基點,向該作家的其他作品拓展。從而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
(2)教師善於引入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生活中的素材性資源,可以賦予課文新的時代色彩和生命力。例如在《桃花源記》教學中,提問我們身邊的現代“桃花源”是什麼樣子的:黃山風景區被很多遊人喻為世外桃源、人間仙境,但遊人對黃山風景區的嚮往與陶淵明對桃花源的嚮往有什麼不同嗎?同樣是人間仙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呢?該問題的提問,喚醒了學生對自身和社會現實生活一些現象的聯想與反思。自然地聯想到古今社會制度、背景的不同,使學生能更深地領悟作品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這樣由文字聯絡到生活,又由生活回到文字的領悟,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的新理念。
語文教學要致力於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和表達能力。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個性閱讀氛圍,讓學生充分地閱讀品味文字之美;合作探究,創設學生交流的舞臺,讓不同層次學生都能開發潛能,都能從活動中、合作中、探究中獲得收益;以學生原有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為閱讀教學切入點,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與探究的興趣,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建構;同時要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整合、利用,拓展延伸學生學習語文的視野和空間。只有這樣,語文閱讀教學才能散發出濃濃的語文味兒,學生才會有豐厚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