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其他

小學生閱讀教學的方法

小學生閱讀教學的方法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是多樣的,記得好多位著名教育專家都曾經說過:“教學有方,但教無定方。”至於選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以下是“小學生閱讀教學的方法”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一、繪本的閱讀

繪本是一種重要的兒童文學樣式,最早出現在西方,有百年以上的歷史,是繪畫和文字相結合的藝術形式,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英文是 「Picture Books」,日本的說法是「繪本」。「不需依賴文字,圖畫本身就在敘述故事。」是繪本的特點;好的繪本,能讓不識字的孩子從畫面就能讀出故事的大意。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學齡前兒童讀物中,百分七十是繪本。繪本被公認為兒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讀物。以圖為主的繪本閱讀具有直觀性與形象性,符合兒童審美需要和心理特點。長期閱讀能潛移默化地激發兒童閱讀興趣,對兒童的思維、語言的發展、審美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繪本有精心設計的版式,從封面、蝴蝶頁到內文及封底,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左右兩頁的文字與圖畫相互依存,依靠翻頁推進劇情。從封面就可大致猜測出書的內容。有些繪本,要翻到封底才知道結局。總之,繪本閱讀對於孩子而言,就是一種遊戲,一種娛樂!最大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快樂、感動和發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會積累各種不安、害怕、壓力、快樂和煩躁的.情緒,師長不一定能夠找到真正原因,但是,一定要給孩子一種抒發的管道。閱讀可以讓孩子找到快樂,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孩子在看著圖畫,聽著老師或父母的聲音,將他自己融入到繪本中的角色,體驗著角色的喜怒哀樂、奇幻情境和悲歡離合。

沒有人天生就能閱讀、喜愛閱讀;閱讀要有方法,是漸進式的。師生共讀或是親子共讀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興趣的重要因素,與大人一起共讀的親密感,會使孩子產生安全和信任感,而豐富的閱讀經驗,使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更豐富,並且給孩子帶來喜悅和滿足。

二、橋樑書的閱讀

橋樑書是一種針對低中年級孩子,帶領他們從影象閱讀,順利跨入文字閱讀的出版品;橋樑書的文字量不多、插圖為輔、內容貼近孩子的生活經驗,不論是有趣或奇幻的故事,皆能寓教於樂,透過如此精心編排的讀物,培養孩子獨立閱讀的習慣,享受自己可以獨立讀完一本書的成就感,並因閱讀過程中的樂趣而願意持續閱讀。

一般閱讀的分齡觀念是:

1.六歳以前親子共讀:以繪本為主。

2.六到八歲自我閱讀習慣養成期:以繪本、橋樑書為主。

3.九歲以上:以文字為主的少年小說、童話或生活故事。

有人說繪本的內容既然已包括童話、詩歌、寓言和少年小說,那麼是否一直給孩子讀繪本就夠了?其實,從文字和內容來看,繪本不一定比橋樑書淺顯易懂,而橋樑書主要還是站在為了兒童獨立閱讀的角度而編寫,它的意義應是出版品形式的不同,例如:

1.故事的文字長度和插圖都顧及到適中、適量,

2.從適合親子共讀的大開本或精裝的繪本,變成平裝或與成人書相近的開本,方便於孩子翻閱。

3.因文字量增加,由繪本的少數頁數,擴充套件成較多的頁數,故事情節比較豐富,並且有章節的形式,特  別注意遣詞用字的難易度和句子的長度。

三、少年小說的閱讀

少年小說具有幾個重要的特徵:

1.主題積極鮮明而有針對性

2.題材廣泛但有選擇性

3.人物形象鮮明,以少年兒童為主

4.情節曲折,發展迅速而引人入勝

5.以少年活動的背景和場所為中心

6.語言準確優美,適宜少年閱讀

7.積極而充滿希望的人生觀

※如何與青少年談小說

1. 想用哪一本文字書說故事,務必先熟讀文字,反覆咀嚼。先略讀,再精讀,也是一種策略。 ( 瞭解作者背景、花絮和書中主題相關資訊。先問些相關問題,暖身後,再切入故事主題 )

2. 文字很長的話,可分幾次演示,先說精彩部份,吊胃口。同樣也不必要求大家回去一口氣看完。

3. 鼓勵大家回去看某段落,下回先來分享的人有獎。

4. 朗讀其中精彩部份,開放討論。

5. 印出其中章節,賞析並列出問題供思考或辯論。

6. 說故事的人,只要「當場故事說得動人」,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顆種子即可。

四、低年級閱讀活動範例

1. 為學生讀講故事、佈置閱讀環境:

學生喜歡聽故事,給中低年級學生講故事,學生都特別安靜,儘量為學生讀童話故事和繪本。如何讓他們自己去讀呢?很多學生喜歡聽故事,自己卻不愛看書。所以為學生讀故事的同時,也鼓勵學生自己讀一讀,誰能完整讀一個或一段故事,就發一張「了不起」的貼紙或記優點作鼓勵,在班級設立圖書角,佈置課後也有好書可讀的環境。

2. 讓學生讀故事給大家聽:

上課「偶而」留出十分鐘時間,讓學生到臺前讀自己「想」讀的小故事,這

種辦法讓認字多,比較活躍的學生開始了閱讀。會上臺讀故事的通常就那幾個學生,有些學生比較內向或不善於用言語表現的,可鼓勵他們下課找時間到辦公室給老師或校長講故事。

3. 新書誘惑、隨時鼓勵:

學生總是好奇的,談談最近剛買的書,或談談老師喜歡的書,讓書的話題經常在班上流傳,或準備一個「我要推介好書」的廣告牌,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知道的好書推薦給同學。如果老師講了一個故事後,學生便把書買來了,或是看到幾個學生下課認真找書看書的模樣,或是以前不愛看書的學生,在老師的薰陶下,能專心的看書時,都表示學生離閱讀又推近了一點。

五、延伸活動

任何閱讀都不外乎透過「聽、說、讀、寫、做 」來完成的學習。

1.讓學生閱讀的同時,也嘗試寫日記,低年級的學生識字不多,為了防止學生對寫日記產生反感,在讀完一本書後,學生只要把感想用畫畫的方式,加上一兩句話寫在日記就可以,學生自然就會有一種成就感。

2.每天抄一則短文或童詩,成為師生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學生抄在自己事先準備的小本上,利用每節課前三、四分鐘的時間,帶學生抄寫誦讀,下午放學時大部份都已達到熟讀成誦。

3.學生為自己的小本子起名字、配插圖,如拾穗集 金玉良言 採風集 碎玉集等。

4.不定期舉行小本子評選的活動,或舉行「我行我秀」活動,讓學生可整合讀寫說的能力。

5.師生交流,讓老師保持童心與學生關係更親密,因為這種交流沒有壓力,感覺更充實美好。

6.老師交換好書心得:辦公室的老師好書互傳閱讀,有的是從班裡孩子手中看到的,有的是老師自己購買的,大家一起交流在班裡讀後的情景,談談自己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