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才能讓學生領悟到寫作的真諦
《教師怎麼讓學生領悟到寫作的真諦 怎樣才是最有說服力的》是由為你整理收集,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您可及時反饋意見:
《魚游到紙上》這篇課文不僅有一個非常吸引眼球的題目,還蘊藏著耐人尋味的哲理。前不久,聽到一個教師執教這節課,其中的一個環節引發了我的思考。教師出示瞭如下語段——他高高的身材,長得很秀氣,一對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裡遊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那位青年在靜靜地畫畫。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苟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緻;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彷彿金魚在紙上游動。
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魚已經融為一體了。他似乎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自己。
他學畫才一年多,為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
這些語段都是描寫文中青年的內容,教師向學生提問:“這是經過我處理後的文章,你們覺得比原文好還是不好,為什麼?”
教師的這一提問很快就激活了學生的大腦細胞,他們紛紛提出自己的觀點。有的說:“老師處理後的文章裡只有青年,沒有其他人。”有的說:“老師處理後的文章不如原文好,因為原文的描寫更細膩。”有的說:“經過老師處理後的文章缺少原文的連貫與緊湊。”雖然說法不一,但有一個共同的觀點,那就是原文的內容更好。
究竟好在哪裡呢?顯然,這位教師“反向教學”的方法激發了學生思維。
學生的說法或許都有些不到位,卻掩飾不了他們內心的敏銳感知。只要細究這些說法,我們就會看到有關寫作方面的許多問題一一浮出水面了:比如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在文章中的運用,比如如何把文章寫得緊湊連貫、富於邏輯……教師如果能有的放矢,自然會讓學生受益匪淺,讓他們學到許多課本以外的知識。在這節課上,教師就在閱讀環節滲透了寫作理念。
在閱讀環節如何滲透寫作理念?我認為可以分為兩個步驟:
首先,要讓學生明白,文章在確定中心之後,必須努力做到語氣自然、意思連貫。在讀這段教師處理後的文字時,學生會感覺到有“銜接不妥”之處,也就是讀來有些拗口或不通暢的地方。例如,處理後的第3自然段突兀而出的“那位青年”,明顯與上文的語勢有脫節之嫌。再細究,顯然不止這一處了,第4自然段的開頭,“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這句話與前文也缺乏銜接。要使文章的語勢保持一致,就得有恰到好處的文字默契配合、協調維護,否則就會牽強附會。
其次,要讓學生明白,文章除了有環環相扣、層層推進的嚴密邏輯之外,還要有鋪墊旁襯的文字加以綴飾。比如烘托的手法,比如側面的描寫,等等。這些相得益彰的內容多了,人物的形象才會愈發生動豐滿,人物的性格才會更加鮮明突出。如果《魚游到紙上》一文沒有旁觀者的見證,青年的特別之處就難以淋漓盡致地彰顯出來,讀者對其敬佩的情感也就不會如此熾烈深沉了。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實實在在地領悟到寫作的真諦,可以感知或能觸控得到的東西才是最有說服力的,也是不會被迅速淡忘的。教師還要自覺滲透寫作理念,這對學生的學以致用是最切實的促進與最有效的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