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的重點是什麼
導語:學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積累和初步的運用能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閱讀教學的重點是什麼,歡迎借鑑!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地位和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從某種意義上講,語文教學的成敗取決於閱讀教學是否有效落實.因此,切實重視和加強閱讀教學,是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
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的相關理念和要求,閱讀教學要以讀為主,以讀為本;應該要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組織教學,體現“感悟——積累——運用”的閱讀教學三層次.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以上述理念和要求為指導,積極探索閱讀教學的一般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閱讀教學的實效性.這個流程以讀為基本方法和手段,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步——讀通讀順,整體感知.
一般來講,讀通讀順的要求應包括下面幾個方面的內容:①正確認讀.即讀準字音.②讀順句子.要做到不添字、不丟字、不錯讀、不回讀、不截讀、不讀破句.③大致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這一步應從學生課前預習開始.教師要重視學生課前預習的指導.學生預習課文要做好幾件事:一是課前讀課文一兩遍,讀準字音,讀通讀順課文;二是把握課文的大意,劃出不懂的詞句,中高年級學生可運用查工具書等方法弄懂這些詞句.此外,應指導學生透過各種途徑蒐集課文有關資料.
上課伊始,教師應創設一定的情境,激起學生學習課文的動機和興趣.緊接著,讓學生通讀全文,在預習基礎上進一步讀準、讀順課文;然後讓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思路.要注意引導學生從整體上(不是隻從一點或一個側面)形成對課文的感性認識,並能初步提出一些自己尚未讀懂的問題.例如,教學《養花》這一課時,在學生讀通、讀順課文的基礎上,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默讀課文,從而在整體上把握課文:課文從哪幾方面介紹養花?課文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你有什麼弄不明白的地方?
第二步——精讀品讀,理解感悟.
這個步驟要求學生透過對重點詞、句、段的咀嚼品味,對課文的內容和思想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和體會.要達到這一要求,學生須精讀課文.所謂精讀,就是圍繞課文的重點語段帶著關鍵問題進行深讀.具體地講,就是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抓住重點詞句、段落精細閱讀,這屬於理解、感悟性閱讀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一定要充分讀書,在“理解”和“感悟”上下工夫,力求“自得”.教師的主導體現在設疑、啟發、訂正、點撥、範讀和必要的講解上.
這一教學步驟中要注意三個要點.
第一是要引導學生找準課文的重點段落和重點語句.重點句段蘊含深刻含義,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應引導學生按照“段——句——字詞”的順序理解和體會.
第二是要善於提出問題和歸納問題.首先,學生要有問題意識,要運用一定的思維方法來深讀課文,要學會發現問題的基本方法.其次,教師要善於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而抓住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與情感深度同課文的要求之間的差距或矛盾,從而提出“精讀課文”環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第三是讓學生圍繞所提出的關鍵問題反覆閱讀課文.其一,要留給學生較多的讀書時間.問題的解決必須以讀為基礎,離開讀或者讀書時間少、次數少,學生都是很難真切理解和感悟課文的.其二,讀的方式要多樣.可根據解決問題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安排多種讀書方式,必要時可穿插教師的講解和範讀.要特別重視默讀的作用.默讀是引導學生把讀與思緊密結合起來,做到一邊讀,一邊想.如果只讀不思,就同“有口無心”的小和尚唸經沒有多大區別.其三,讀要有層次.“多讀”不是一遍一遍地傻讀、呆讀,而應當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和效果.其四,不動筆墨不讀書.要指導學生在重點詞句旁寫上自己的閱讀理解與感受,即教學生作批註.
第三步——感情朗讀,情感共鳴.
語文基本能力中關鍵的是培養語感,而語感的培養與朗讀密切相關.因為語感的培養是基於對語言文字的感覺及其引起的身心反應而實現的語言模式的內化.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傳統教學的法寶,也是我國幾千年傳統的語文學習方法.感情朗讀又是一種讀者對作品進行個性化再創造,是讀者表達個性化閱讀感受,讀者與文字、作者進行思想交流,把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的表達藝術.因此,在學生理解感悟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務必指導學生透過感情朗讀的手段,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達到與文章、作者情感上的共鳴.
指導感情朗讀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感情朗讀必須建立在學生已經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有了深刻的、相對正確的理解和感悟的基礎上.
二、感情朗讀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教師不應牽得過多,統得太死.
三、感情朗讀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實踐活動.教師不必傳授過多的朗讀技巧,應引導學生反覆實踐,反覆體驗.
四、感情朗讀應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情境的創設主要依靠教師範讀、語言的渲染以及多媒體課件的運用.
五、感情朗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多向活動評價中反覆訓練,不斷提高.
第四步——誦讀積累,遷移運用.
在語文教學中,積累語言最主要的途徑是背誦.讀得“滾瓜爛熟”,文章的語言就逐漸變成學生自己的語言.我國的傳統語文教學非常重視博聞強記,熟讀背誦.精美的語段,富有哲理的詩文,只有熟讀成誦才能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古語說得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無論學什麼語言都得背,背誦使人受益匪淺.”小學階段是人一生中記憶力最旺盛的時期,應該抓住這個有利時機,讓學生多背一些文章.透過熟讀背誦,把範文中的好詞佳句,精彩的語段融入到學生的語言倉庫中,“記誦者,學習之舟車也.”語言積累多了,閱讀寫作就有了堅定的基礎.
教材選編的課文往往文質優美,尤其是精讀課文,幾乎每一篇都有值得熟讀成誦的語段.教師要引導在品讀、感情朗讀的基礎上,反覆誦讀課文的精彩、重點語段(有的甚至是全文),直至熟讀成誦.
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遷移性的說寫運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要做到上述要求,就必須在閱讀教學中加強語言的遷移與運用的訓練.
遷移運用語言的訓練形式多樣,不同的課文也有不同的訓練點.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說寫結合的運用性訓練呢?我認為要抓好兩大方面.
一、生字新詞的遷移運用
1、生字
課文的一類生字要求會讀、會寫、會用.會用就是要求理解字義,能夠組詞、能夠遷移運用.因此課文要求學會的生字要在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的基礎上加強組詞的訓練.
2、新詞
新詞中有些詞在全文中舉足輕重.教師不應只滿足於對詞語的理解,還應該注意加強詞語的遷移運用.用詞造句就是詞語運用較好的方式.
二、仿寫訓練
實踐證明,仿寫是讀寫結合的好形式.所謂仿寫,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範文的立意、構思、佈局謀篇或表現手法,進行作文的一種寫作訓練方法.可分為點仿和麵仿.
點仿是區域性模仿課文表達方式的訓練.區域性模仿,內容廣泛,形式多樣,它是訓練學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種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句式仿寫、段落仿寫.需要指出的是,不是課文中的每一個片斷都可以作為仿寫訓練的'材料,而是需要精心地選擇那些具有明顯特徵的片斷,進行仿寫練習.要精心指導學生學習、分析課文,找準和把握仿寫之“點”.這仿寫之“點”,就是課文中將被模仿的地方.
教材中常作為仿寫的句式有:排比句、反問句、比喻句、擬人句、誇張句、設問句、祈使句、雙重否定句等.如《桂林山水》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的排比句就是很好的句式仿寫例子.
段落仿寫主要訓練學生用總分方式結構段的寫法,其規律是:①總起句位於句首,是全段的中心句;②分述句之間的關係大都是並列的或連貫的.如《迷人的張家界》第三、四、五、六自然段都是典型的總分構段方式,比較適合段落的仿寫.還有些課文的段落結構很特別,值得模仿.如《再見了,親人》第一、二、三自然段,它們的構段形式為“祈使句開頭——中間回憶往事——結尾反問”.抓住這些訓練點進行語言運用的訓練,是十分必要的.
面仿是從整體上模仿課文篇章結構的訓練方式.教材中的課文在篇章結構上主要有以下幾類.第一類是“總——分——總”結構的課文,如《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等.第二類是按時間順序寫的課文,如《三峽之秋》等.第三類是按地點或空間轉換順序的課文,如《記金華的雙龍洞》《三味書屋》等.第四類是從事物的幾個方面寫的課文,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鯨》等.還有一類是比較常見的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課文,如《飛奪瀘定橋》《開國大典》等.學習這些課文,要注意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篇章結構,悟出寫作方法,進而安排學生進行遷移性的仿寫訓練.長期堅持這樣的訓練,學生的習作水平必定能得到提高.
以上闡述的是閱讀教學的基本步驟,一般流程.這些教學步驟具有一定的伸縮性和靈活性.各教學步驟常依據課文的不同特點及學情的差異而發生相應的變化.因此,這四個步驟不是刻板的公式或機械的流程,而只是基本的教學思路.語文教學本質上是一種極富創造性的工作.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因文而異,量體裁衣,針對不同型別的課文選擇最佳的流程,達到有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