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課堂實錄
引導語:《口技》這篇課文相信很多人都學過,而有關《口技》課堂實錄要怎麼寫呢?接下來是小編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文章,歡迎閱讀!
《口技》課堂實錄範文
師:上課!
生:起立!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
一、匯入新課:
師:我們常常在電視電影裡欣賞到有些人學鳥叫惟妙惟肖,模擬聲響幾可亂真。我們班誰會來兩下!
我們今天一起去看看“京中”那個“口技”者的表演吧。(板書課題)
好,現在請同學們大聲地把課文讀一遍,讀得沸沸揚揚,開始吧。(屏顯:初讀課文1.讀得沸沸揚揚——自由讀,用問號(?)標出不能確定讀音的字。)
二、初讀課文
生:京中有善口技者……(老師板書學生讀錯的字:“少頃、中間、許許”)
師:同學們讀書時還可以放得更開些。剛才有這些詞語讀音有誤,請看黑板。“少頃”都是第三聲;“中間”的“間”念第四聲,夾雜的意思;下一個“許許”念hǔ,課文下面註解裡有,同學們要善於藉助課文的註解,這是擬聲詞(教師一一板書拼音)。好,課文裡還有哪些字是你拿不準讀音的,指出來我們一起解決。
生:第三段夫什麼聲起。
雜曰:齁聲起(師板書齁及其拼音)。
師:還有沒有?沒有了!那我們再來讀第二遍,這次要讀得字正腔圓,看螢幕要求。(屏顯:2.讀得字正腔圓——大聲齊讀,力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怎麼讀得字正腔圓呢?我來讀第一句,注意老師的斷句。“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開始讀。
生:(齊聲讀)“京中/有/善口技者……”(師不時和同學們一起讀。)
師:哦,還是那個“齁”沒讀好,我們再來讀這個字,讀這個句子。
生:齁,夫齁聲起。
師:哪個同學自己選一段,讀一讀,好嗎?好,你來讀!
生1:遙聞/深巷中犬吠……
師:讀得真好!斷句完全正確!我們現在來讀第三遍,小聲讀,看螢幕。(屏顯:3.讀得流利順暢——小聲讀 ,對照註釋和《童趣》的翻譯方法讀順全文。)對照釋和《童趣》的翻譯方法來讀。同學們還記得《童趣》吧,看看。
(屏顯:溫故知新看《童趣》
增:必細(仔細)察(觀察)其紋理
換:昂(抬)首(頭)觀之
調:徐噴以煙(以煙徐噴)
留:蓋一癩蝦蟆
補:使(之)與臺齊
刪:使之衝煙而飛鳴)
師:你看,增,就是增加。“必細察其紋理”細,仔細。察,觀察。增加一個字就是我們今天的意思了。換,就是換一個字來解釋它。“昂首觀之”的“昂” 就是“抬”,“首”就是“頭”。“徐噴以煙”調一下為“以煙徐噴”。“蓋一癩蝦蟆”中的“癩蝦蟆”保留不翻譯。古文中的人名、官名、地名等都不用翻譯。還有,不夠的成分補齊,多餘的刪除不翻譯。(指螢幕)下面這兩句就是例子。
好,我們就用這種方法,再借助課文下面的註解,小聲把課文讀一遍。可以討論,也可以舉手示意問我。好,下面開始吧。
(學生讀課文,翻譯課文,老師巡視,不是參與討論。約10分鐘)
師:我看同學們差不多都翻譯完了,那,看看課後第三題,就在書上寫。
師:好,寫完了。哪個同學起來說說吧。好,你來!
生2:我覺得“會賓客大宴”裡“會”是適逢、正趕上。“宴”是宴席。
師:他的解釋大家同意嗎?
生(雜曰):同意。
師:哦,可是我不同意第二個詞的解釋。你們看,按照這個同學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正趕上一家人宴席賓客。”這樣翻譯後,這個句子是不是不大通順啊。
生3:宴請賓客才行。
師:那麼,這個“宴”,我們就把他翻譯成動詞了,“宴請賓客”這個句子才通順。“宴”是宴請的意思。好,(轉向剛剛回答錯誤的同學)你同意嗎?
生2:同意同意。
師:其實你已經回答得很不錯了!“宴請”是由你的“宴席”結合這個句子變來的。請坐!下面哪個同學來回答?好,你說!
生4:“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的應該是“但是聽到”。
生5:(迫不及待)“但”是“只”,“但聞”是“只聽到”!
師:(轉向生4)你覺得你們兩個哪個對?
生4:還是他的好一些。
師:我也同意。請坐!你們以後要學《木蘭詩》,“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中的.“但聞”都是“只聽到”的意思。還有誰說下一個。哦,哦,好,你說吧。
生6:我覺得第三題的“乳”是“餵奶”的意思;“嗚”是“輕輕哼唱”的意思。
師:很好很好!請坐!再下一個!請——
生7:“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少”是“稍微”;“稍稍”是“漸漸”的意思。
師:好,不錯!請坐!最後的兩題誰來?(轉向舉手的又一生)請說。
生9:我覺得“雖”是“即使”的意思。
師:哦,我們現在說“雖”是什麼意思?
生(雜曰):雖然。
師:看來這個詞和現在的說法有些不一樣,大家要記好哦!(轉向生9)請你接著說。
生9:那個“名”是“說出”的意思。
師:好!你能不能說一個我們現代漢語中的含有“名”的成語,也是“說出” 的意思。
生9:莫名其妙。
師:很好!很好!請坐!我們看看,其實這道題裡的這些重點詞語是文言文裡的特殊詞語。要歸類就叫做“古今異義”和“詞類活用”。“古今異義”就是這個詞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和現代漢語的意思不一樣。“詞類活用”是這個詞在這句話中改變了詞性,例如“乳”名詞變動詞了,成了“餵奶”。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把我們剛才回答的這些字詞找到,並做上記號。這樣做:用著重號●標出古今異義詞,如:會、但、聞、少、雖等 ,用三角形△標出詞類活用的詞,如:善、宴、乳、嗚、名等。(屏顯:用著重號●標出古今異義詞——會、但、聞、少、雖等 ,用三角形△標出詞類活用的詞——善、宴、乳、嗚、名等。)這樣做筆記,以後可以固定下來,複習時一看到這個符號你就知道了它屬於哪一類。還有剛題目中沒有的,同學們看倒數第二段中“兩股戰戰”,是哪裡“戰”?
生:大腿。
師:對!“股”也屬於古今異義的詞。(約1分鐘後)同學們記完了嗎?
生:好了。
師:好!我們大聲地自由地讀一遍課文。
生:(紛紛讀課文。)
二、再讀課文
師:我們再讀課文。這次讀和前面不同。看螢幕。(再讀課文1.讀出層次——第二至第四段有明顯的層次,你發現了嗎?)第二三四段有明顯的層次,看出來沒有?
生:(紛紛埋頭找,沒回答。)
師:第二到第四段,每一段都有兩層,發現了嗎?慢慢找!
生10:都是先寫聲音後寫賓客的反應。
師:很好。換一個方式說,從描寫的角度說,前面叫什麼描寫,後面又叫什麼描寫?
生10:前面叫正面描寫,後面的叫側面描寫。
師:好的,不錯。那請男同學讀正面描寫部分,女同學讀側面描寫部分吧。大家挑一段來讀就可以了,就讀第二段吧。男同學讀到哪裡女同學接著讀?你們自己知道。好,男同學開始。
男生:(齊讀)遙聞深巷中犬吠……眾妙畢備。
女生:(齊讀)滿座賓客無不伸頸……以為妙絕。
師:很好,同學們都清楚哪些是正面描寫,哪些是側面描寫了。下面我們還是來讀。請看螢幕。(屏顯:2.讀出緩急——第二段、第四段從內容和句式上可讀出緩急,你找到了嗎?)這一次讀出緩急。從內容和句式上可以讀出緩急,你們看哪些內容語氣要讀得緩一些,哪些要讀得急一些?從句子的形式上,從句子的內容上,找一找吧。我們以第二段為例來找。
生11:我覺得“當是時婦手拍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這些要讀得急一些。
師:為什麼?
生11:因為這些是這一段的重點,要強調。
師:重點內容要強調,怎麼不慢一些?我認為一字一頓還引起注意。抬抬槓啊!
生11:這是很多聲音在一起,要快一些才對。
師:好!內容上寫了很多聲音“一時齊發”,所以語速要快才能顯示出來。那麼句式上有沒有什麼理由需要我們讀快一些?
生11:排比句。
師:哦,對!排比句也需要我們讀得快一些,才能讀出排比句的氣勢。好!請坐!那麼那裡要讀得慢一些?
生12:“遙聞深巷中犬吠……其夫囈語”這些要讀得慢一些,因為是“遙聞”,而且很安靜,聲音很遠、很少,要讀得緩一些。
師:很好!我想問一下,“遙聞深巷中犬吠”是有聲音的,為什麼你還說很安靜呢?這種寫法叫什麼?原來讀過類似的句子嗎?
生12:這是以聲寫靜,“鳥鳴山更幽”就是這樣的。
師:很不錯!我們一起來背一背小學時學過的一首詩,叫《鳥鳴澗》,體會一下。(師生齊背“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好,現在我們來讀第二段,讀出緩急。
生:(齊讀第二段。)
師:你們覺得該快的地方快了沒有?(生雜曰沒有。)那麼我們再把這幾句讀出感覺來。“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開始讀。
生:(齊讀)“婦手拍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
師:這次讀出了眾多聲音的感覺了。下面我們還要換一種形式來讀。看螢幕。(3.讀出“善”來——從詞句、結構、寫法上可讀出“善”,你試試!)從詞句、結構、寫法上可以讀出“善”。我先來舉個例子,如第二段賓客的反應部分,“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你們看“伸頸、側目”是賓客的動作,“微笑”是賓客的神態,這是以有形的動作神態描寫,寫出了無形的讓人默嘆的聲音。以有形襯無形,體現了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突出了口技人表演者“善”。同學們可以仿照這個例子,再去讀出“善”來。從內容上說也可以,從結構上、用詞用句上也可以。想想吧。(沒有學生舉手)你們互相說說也可以。(又過了一會)好,你舉手了,請說吧。
生13:我看“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同一時間,口技表演者發出了這麼多聲音,這就寫出了口技表演者的“善”。
師:好!這是從正面描寫的角度,寫出了口技表演者的“善”。還有誰說?
生14:“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這裡從賓客的反應中,可以看出他們剛剛被口技人吸引住了,這就寫出了口技表演者的“善”。
師:好!這是從側面描寫的角度,寫出了口技表演者的“善”。同學們可以看看結構,假如我們把第二、三、四段忽略掉,你們讀讀第一段和最後一段,看看還發現了什麼?
生15:第一段寫了“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最後一段也寫了“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師:文章首尾都這樣寫,結構上叫什麼?誰能來補充?
生16:叫首尾呼應。還有道具這麼簡單,剛剛表演的聲音那麼多,體現了口技表演者的“善”。
師:哦,首尾呼應,這是林嗣環寫作結構上的“善”。(板書:善)簡單的道具能演奏“百千齊作”的聲音,體現了口技表演者的“善”,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也體現出了“善”,以聲寫靜還寫出了“善”。看來,“京中有善口技者”裡的“善”字是文章的文眼啊。其實要有時間,我們還可以具體分析出文章裡有很多地方寫出了“善”。時間到了,留給同學們課後慢慢欣賞吧。同學們還可以做一做課後練習四,爭取背背這篇文章。
很高興和同學們一起學習這篇文言文,看螢幕(屏顯:讀出語感、讀出意義、讀出內容、讀出妙處。)這就是我們學習的方法。下課!同學們再見!
生:老師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