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的天空教學實錄
《拉薩的天空》是一篇散文,主要描寫了拉薩天空的湛藍、透亮。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拉薩的天空教學實錄,歡迎閱讀參考。
師:這節課,我們接著第一節課的教學程序繼續學習《拉薩的天空》,看老師寫課題,猜一猜,顧老師為什麼這樣寫板書。
師板書課題,“天空”藍色粉筆寫。
生:“天空”用不同顏色的筆寫,我猜這篇課文主要寫得就是天空。
師:你猜得有道理。
生:““拉薩”兩個字寫得比較大,我猜是為了突出“拉薩”的天空,而不是寫別的地方的天空。
生:“的”字寫得比較小,提醒我們要讀輕聲。
師:你讀一讀題目。
生讀題。
師:注意字型的顏色。
(適當的點撥給了學生觀察思考的方向。)
生:拉薩的天很藍,所以老師用藍色粉筆寫“天空”二字。
師:你真聰明。老師的板書都是有意圖的,大家以後要注意看。
(二)
師:拉薩的天空很藍,我們無錫的天空呢?
生:無錫的天空灰濛濛的,一眼望不到邊。
生:無錫的天空是淡藍色的。
師:40年前無錫的天空就跟拉薩的天空一樣,很藍,可現在卻變成這樣的了。而拉薩的天空卻是40年如一日,作者40年到拉薩十多次,拉薩的天空一直是這樣的藍,給作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接下來,我們跟著作者一起來細細品讀拉薩的天空。
(三)
*第一自然段。
學生自由讀,指名朗讀。
師:你讀得很流暢,但不叫朗讀。
生動情再讀。
師:第一自然段中的關鍵詞是什麼?
生:湛藍。
師:有不同的或補充的嗎?
生齊:透亮。
師:拉薩的天空湛藍透亮。“湛藍”是一種什麼樣的顏色,顧老師沒看過,誰能告訴我。
生:“湛藍”就是很藍。
師:找一找,我們教室裡有湛藍這種顏色嗎?
生:後面的黑板底色就是湛藍的。
師:對,這種就是湛藍。
出示一組圖片:讓我們盡情欣賞拉薩的天空吧!(配樂欣賞一組天空的圖片)
師:讀一讀,讓我們聽出湛藍、透亮。
指名讀,齊讀。
師:作者光用“湛藍”、“透亮”形容拉薩的天空還覺得不夠,還打了個比方——
生齊:像藍寶石。
師:“藍寶石”什麼樣子?
生:是非常藍,閃閃發光。
師:這是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在拉丁語中,藍寶石的意思就是折射天空的藍。咱們一起在來讀讀。
生齊讀。
師:誰能再說說,拉薩的天空湛藍、透亮,還好像:
拉薩的天空湛藍、透亮,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拉薩的天空,倒掛在天空的一汪湖水。
生:拉薩的天空,好像無邊的海洋。
生:拉薩的天空,好像清水洗過的藍綢帶一樣。
師(豎起大拇指):了不起,才女。
生(男):拉薩的天空,好像一塊巨大的藍玻璃。
師(鼓掌):才子。
生:拉薩的天空,好像太陽照射下的海面。
師(熱情地與其握手):握手是最好的讚許。
生:拉薩的天空,好像一望無邊的海水一樣。
師:是呀,那是一片像湖一樣清亮的藍天!真是個才女。
師:再把第一自然段讀一讀。
生有感情地朗讀。
*第二自然段。
指名讀。
師:“在拉薩,人們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伸出手來摸到藍天。有人說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這兩句我不懂,誰能給我說說。
生:“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拉薩的天空很藍,作者把它比作海水了。
生:說話的聲音碰到藍天,伸手能摸到藍天,說明拉薩的天空很低。
師:拉薩的天空為什麼很低?
生:拉薩的天空很藍,很乾淨,看上去很低。
師:對,拉薩位於海拔3700米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那裡離天空就比我們這兒近,也沒有很多高大的建築阻擋,聲音能很快傳到天上。說話、伸手就能碰到如藍寶石般湛藍、透亮的天空,那天空藍得純淨、明潔,讓人有衝動要掬一捧來洗臉。讓我們再來美美地讀一讀。讀這兩句話。指名讀,齊讀。
師:讀這兩句,顧老師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詩,叫《夜宿山寺》,會背嗎?
生齊背:“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師:記得去年中秋節的晚上,我和家人去蠡湖廣場賞月,站在湖畔,我看見一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天空。八月十六,我們一家人又在家中的陽臺上賞月,那天,天上還漂浮著片片白雲,看上去更美。明月在白雲的映襯下更美!讀下面一句,是什麼把拉薩的藍天襯得更美。
生自由讀:“有了貼著山頂的白雲映襯……湛藍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潔。”
師:紅花雖美,還是需要綠葉相襯呀。讀一讀,體會體會。
有了白雲、草地的映襯,拉薩的天空更美了。藍天美,作者的語言也美。出示:
有貼著山頂的白雲映襯,
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純淨。
有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
湛藍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潔。
師:讀起來多像詩歌呀!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這詩歌般的語言,把藍天的美、語言文字的節奏美都讀出來。指名讀,讓學生打分。
生齊讀
*第三自然段。
師:第三自然段只有一句話,誰來讀一讀?
師:什麼叫“神往”?
生:拉薩的美景讓人心曠神怡。
生:精神和靈魂前往。
生鬨笑。
師:今天大家書讀得好,明天跟顧老師一起去拉薩遊覽、欣賞湛藍、透亮的天空,好不好?
生(大聲):好!
師(笑):開個玩笑。拉薩的天空很美,大家心裡都想去,這就叫“神往”。
* 第四自然段。
第四段:
師:拉薩的天空讓人神往,在拉薩,還有一個聞名中外的建築物,也讓人神往。這就是——
生:布達拉宮。
師:藍天下的布達拉宮,又是怎樣的'景象?接下來,我們一起去布達拉宮看看那裡的天空。(出示圖片)
師:瞧,你看到了怎樣的天空啊?(藍晶晶的)
出示: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還是盛夏,布達拉宮的上空總是藍晶晶的。
師:在最寒冷的冬天,布達拉宮的上空是( );在最炎熱的夏天,還是( )的,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齊讀)
(圖片)你看,布達拉宮坐落在這山上,它依著山的地形而建,這就是“依山而建”。
師:布達拉宮頭頂著藍天,如果你就站在下面,會有什麼感覺啊?
出示:有了這藍天,依山而建的布達拉宮顯得更加雄偉、壯麗。
師:如果沒有藍天的襯托,布達拉宮有這麼雄偉嗎?(對比)就失去了一半的美。
師:在藍晶晶的天空的襯托下,布達拉宮多有氣魄啊!老師請男生來讀,讀出布達拉宮雄偉壯麗的感覺。
師:這湛藍的天空不僅讓布達拉宮顯得更加雄偉、壯麗,也給其他各種景物增色不少。不信,瞧——(多媒體出示一組圖:藍天映襯下的雪山、草原、湖泊等圖)
語言訓練:有了這藍天,______ 顯得 。
生:有了這藍天,雪山顯得更加晶瑩透亮。
生:有了這藍天,清澈的湖泊顯得更加寧靜美麗。
……
第五段:
師:藍天讓拉薩的每一寸土地都變得美侖美奐。作者對它有千言萬語,在這裡都匯成了一句話:“在藏語中,拉薩是聖地的意思,那麼,這湛藍的天就是聖地的窗簾了。”(課件出示)生齊讀。
師:這句話中,作者把湛藍的天比作什麼?
生:作者把湛藍的天比作窗簾。
師:我們在什麼地方可以看到窗簾?
生:房間裡。
師:窗簾把房間裝飾得更加美麗。就像我們的教室,兩面牆上的窗簾,給我們教室增添了亮麗和柔美。(出示課文中的最後一幅圖)瞧,近處是獻祭的羊頭和表達祝福的經幡,遠處的藏民們心中神聖、莊嚴的布達拉宮,誰把它裝飾得更雄偉壯觀?
生:天空!
師:對呀,巨大的藍色“窗簾”,裝飾著聖地。多麼奇異的景色,多麼奇妙的比喻呀!讓我們把這“窗簾”永遠敞開在心中,永遠留駐在腦海裡。
生:有感情地齊讀第五自然段。
(四)
師:課文學完了,老師還想請同學們讀課文,不過這一次讀,不用嘴巴,用自己的耳朵,用自己的心去讀。
(配樂範讀)
師:聽出來了沒有,在作者王宗仁心目中,這拉薩的天空就是一首詩,還是同學們這節課共同寫的一首詩呢,(指板書),齊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