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美術教學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摘要:……小小年紀就覺得中國的東西不好,不喜歡他們幾乎不喜歡一切傳統的東西。……
關鍵詞:美術教學傳統文化傳承認同提起傳統文化,有人可能會感嘆地說:“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也有更多的人可能會說:傳統文化已經過時了,太老土了。或許我們的孩子從小所受潛移默化的教育便是後者。不然怎麼小小年紀就覺得中國的東西不好,不喜歡他們幾乎不喜歡一切傳統的東西。我這樣說也許誇張了點,但從孩子們身上我真的沒看到多少我期望的東西。而他們正是經歷了小學六年新課程改革的孩子們!國家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生要“積極參與文化的傳承並對文化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美術課程終極目標更是要“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我們任重而道遠。對於文化的傳承,要參與必先認同!這裡我僅站在一個普通一線中學美術老師的角度來談談我的看法和做法。中學美術教材中關於傳統文化藝術的教學內容大體分為對傳統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築的欣賞,對傳統繪畫、民間美術的體驗等。下面我透過我自己的幾節課來說明在美術教學中怎樣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一、《搗練圖》欣賞課最能抓住學生,所以在欣賞課中要做足功夫。
1、畫面構圖形式獨特,長卷繪出中國文化。一講畫面必須先講構圖,《搗練圖》的構圖形式是中國畫獨有的長卷式,既然是中國獨有,這便是一個重點。學生認為西方透視方法更接近他們自己所看到的更真實,所以便認為中國畫不好,原因很簡單就是覺得中國畫“不像”。這裡便形成了一個矛盾點,怎樣才能讓學生理解接受並能欣賞更要讚美傳統長卷式的獨特美感呢?
2、繪畫手法別具一格,勾線填色引導現代繪畫。豐子愷先生在《藝術修養基礎》“中國畫與西洋畫的比較區別”一文中提到的第一點便是線條上的區別。中國傳統人物繪畫的重點就是線條。畫中人物動作凝神自然、細節刻畫生動,使人看出扯絹時用力的微微後退後仰,表現出作者的觀察入微。其線條工細遒勁,設色富麗。
3、寫實與傳神的對話品評人物畫的'六項標準是南朝齊謝赫的《古畫品錄》,其中列舉了“六法”,即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
二、《青銅器》(自編教材)
1、編鐘音樂激發學生對中國古代打擊樂器產生興趣。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可以奏出幾乎所有的現代音樂作品。在兩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樂器,如此恢宏的樂隊,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極為罕見的。曾侯乙墓編鐘的鑄成,表明我國青銅鑄造工藝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國古代音律科學的發達程度,它是我國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結晶,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這裡引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認同感自豪感。為後面的欣賞打下基礎。
2、青銅器欣賞首先,需要了解中國青銅器數量大,種類繁多。其二,中國青銅器分佈地區廣,而且質量上乘。商周時代的青銅器,製作精湛、形狀瑰異、花紋隨意、富麗典雅,其精品不勝列舉,如司母戊方鼎、虎食人卣、蓮鶴方壺、、長信宮燈、等等,鑄造精緻,具有撼人心魄的藝術感染力,深受國內外藏家鍾愛。其三,器物銘文是中國青銅器最大的特點。世界各地古青銅器絕大多數沒有銘文,只有印度出土的少量青銅器或鑄有很短的銘文。中國古銅器有銘文者僅出土的就達一萬餘件。其四,以容器為主的中國青銅器也在世界青銅文化中獨樹一幟。就世界範圍而言,其青銅器的代表作大多為武器,如戈、矛、刀、箭、劍、等,而中國卻以鑄造難度較大、紋飾複雜的容器為主。討論:歐洲青銅文化以武器為代表,中國青銅文化以容器為代表,這是不是前者富於侵略,而後者安於保守呢?設問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成因作探究性思考。轉外因為內因,讓學生對傳統文化進行主動探究學習。
3、我們身邊的青銅器。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多關注文物。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都是我們身邊的教科書,從欣賞三星堆、金沙遺址出土青銅器中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強烈情感,並認同身邊的傳統文化遺產,從而自覺地做到保護和傳承。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都很興奮,不時發出讚歎的聲音。這說明孩子們對傳統文化藝術有渴望瞭解的需要,那麼我們老師要做的就只是趁熱打鐵了。
三、《中國畫的筆墨情趣》中國畫重要的造型手段就是筆墨。
用筆講求粗細、疾徐、頓挫、方圓等變化,以表現物體的質感。中國畫的用墨之妙,在於濃淡相生。然而在這個與傳統文化漸行漸遠的時代要讓學生在短短的課堂內要領會筆墨之妙是相當有難度的。這就必須先讓他們對中國傳統繪畫有認同感,而要讓他們有認同感必須有親身體驗,於是在中國畫教學中創設情境就顯得尤為重要。
1、情景教學加強體驗音樂是一種善於表現和激發感情的藝術,可以說,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是感情體驗的過程。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閉眼靜聽古琴曲,默想周遭景緻。幾分鐘後要求學生跟隨琴音的緊慢在宣紙上畫出線條,把從音樂中體驗到的情緒透過線條表達出來,可以隨心所欲的畫。練習幾遍後提高要求,根據樂音的輕重區分墨色的濃淡,並反覆試驗幾遍。
2、依據體驗分析作品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並描述繪畫過程中的體驗。學生回答有說感覺在山間小溪旁和自然在一起很舒服,有說感覺很清靜情緒很平穩,有說感覺在月光下。總之一切回答都圍繞在了自然之上,少了眼前的浮躁、緊張和雜亂。
3、根據分析獲得認同體驗得到的作品並不算嚴格意義上的中國畫,但是透過體驗學生體會到了筆墨之美,也從中自己體會了筆墨之法。並從整個過程中得到了愉悅的情緒。最重要的是透過他們親身的體驗提高了對傳統中國畫的理解和認同。讓學生理解中國畫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創作上,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社會的認識就不是什麼難事了。那麼距離傳承和延續也就不會太遠。傳統文化藝術百花齊放源遠流長,要讓孩子們參與傳承就必須先讓他們先認同它。需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孩子們需要懂的還有更多。在教學中我抓住一切機會對孩子們進行傳統文化藝術的認同教育,樹立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在這裡寫成文字希望與同行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