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語常識性課文的特點及其教學設計
常識性課文是指以介紹動、植物或其他事物一般常識為主要內容的課文。它透過靈活多樣的形式,運用敘述、描寫的方法和生動通俗的語言,直觀而饒有趣味地把知識告訴學生,以擴大學生的視野,開拓他們的知識領域,活躍他們的思想,激發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的熱情,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大致說來,這類課文有如下特點:
內容豐富
有的介紹動物知識,如《小壁虎借尾巴》;有的介紹植物知識,如《植物媽媽有辦法》;有的介紹天文知識,如《看月食》;有的介紹地理知識,如《富饒的西沙群島》;有的介紹歷史知識,如《冀中的地道戰》;有的介紹物理知識,如《撈鐵牛》;有的介紹環保知識,如《灰塵的旅行》;有的介紹科幻知識,如《未來的'房屋》;有的講自然現象,如《要下雨了》;有的寫科學考古,如《黃河象》;有的談人體保健,如《我的旅行》;有的說現代科技,如《鐳射》等等。
文體多樣
有童話,如《院子裡的悄悄話》以美妙動人的幻想和奇異曲折的情節,生動有趣地介紹樹木年輪及樹冠的知識;有詩歌,如《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以生動精練的語言和豐富大膽的想像向學生介紹自然知識,啟發其智慧,培養兒童熱愛大自然的情趣和細心觀察的好習慣;有謎語,如《風》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故事,如《琥珀》在生動曲折的情節中介紹一塊包有蒼蠅和蜘蛛的特殊琥珀用的形成;有說明文,如《松鼠》說明動物的特徵與習性,《趙州橋》說明事物的構造,《新型玻璃》說明事物的特點與用途,《蛇與莊稼》說明事物間的聯絡;有參觀訪問記,如《人民大會堂》按照行蹤分別介紹了大會堂的正門、中央大廳、大禮堂、宴會廳和會議廳。
結構清楚
有並列式結構,如《鯨》共七節,分別寫鯨的形體、進化、種類、吃食、呼吸、睡覺、生長等七個方面,各層意思互不包含,依次介紹。有總分式結構,包括三種1.先總後分。如《喜鵲》先總寫喜鵲是預兆吉祥的鳥,後分寫其外形、習性與生活。2.先分後總。如《小蝦》第一節寫小蝦的樣子,第二節寫小蝦吃食,第三節寫小蝦打架,第四節總結:我多麼喜歡這些小蝦啊!3.先總再分後總。如《海底世界》開篇設問:你可知道,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嗎?中間介紹海底的聲音、動物、植物、峽谷及礦產,結尾總結: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有遞進式結構,如《蝙蝠和雷達》按照啟示→試驗→揭秘→發明的順序逐步深入地進行介紹。有順承式結構,如《看月食》以時間為序寫了月食的發生、變化及結束。
教學常識性課文切勿上成自然常識課,要上成語文課,即透過對語言文字的分析咀嚼,幫助學生理解內容,形成聽說讀寫能力。當然也要突出常識性課文的特點,不同的文體可設計相應的教法,特別是其中說明文一類要重點探究。一是採用直觀教學法。或利用插圖輔助教學,或運用模型、實物和標本以減小坡度,或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或走出課堂實地參觀,甚至親自種植、養殖,或用幻燈、圖片增強實感,或放錄影、錄音加強效果。二是瞭解說明方法。有的分類別,如《鯨》將鯨分為鬚鯨和齒鯨;有的舉例子,如《海底世界》第四節寫海參等五種動物,說明其活動方法不一樣;有的作比較,如《魚和潛水艇》第一節與第二節比較說明魚和潛水艇沉浮的原理;有的列數字,如《趙州橋》講橋的長和寬,使人覺得確鑿具體、真實可信;有的下定義,如《珊瑚》中介紹珊蟲說珊瑚蟲是淺海里的一種小動物。三是堅持讀寫結合。即精選典型句式或段式讓學生仿寫。如學習《珊瑚》一文,可讓學生觀察珊瑚片,瞭解其形狀和顏色的特點,再讀有的有的還有的一句,要求用這種句式寫出一種動物或植物的形狀和顏色。四是注意培養興趣。課外要推薦科普書籍,教一篇帶幾篇。如教學《太陽》可帶學生到青少年宮或科技去參觀銀河系模型,請科學家講天文知識,推薦課外閱讀書目,召開我們愛科學主題班會,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