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改革方案設計模板
不知道如何設計教學改革方案?那麼,下面請看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教學改革方案設計模板,內容僅供參考。
教學改革方案設計模板1
為了有步驟地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儘快改變我校課堂教學傳統、落後的教學模式和現狀,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成效,特制定《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積極貫徹素質教育和新課程理念,認真落實課堂教學改革,透過改革教法和學法改變傳統的 “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積極構建生本課堂、學本課堂,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目標任務
1、推行導學稿。
2、構建“先學後教、討論提高”的教學模式,積極構建“1:1學本課堂”。
3、轉變課堂評價標準。課堂教學評價重點從傳統的“教師教得怎樣”轉移到新課程“學生學得怎樣”上來。
三、課改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吳權利 王良峰
副組長:趙剛、劉尋貝
成員:教研組長及備課組長
課改工作具體由教學塊負責實施,辦公室設在教務處,負責人趙剛、劉尋貝。
四、重點環節
1、導學案
“導學案”就是對傳統所說“預習”環節的一個具體化和思維化,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抓手。“導學案”就是透過學生“先學”確定“教”的目標以及重點和難點,是謂“先學後教”,很有科學性。
導學案的開發原則:“導學問題化,問題思維化,思維品質化”。 “導學問題化”將是我校開發導學案的主導思想,意在透過教師的巧妙“設疑”引導學生自學,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當然,導學案中適當地配備些習題幫助學生進一步思考是可以的,但習題要精化不能泛化。
教務處負責設計“導學案”模板,任課老師在此基礎上根據需要再做補充。
導學案是對教師“教學設計”中“預習設計”部分的一個細化,所以,導學案不能代替教學設計(舊稱“教案”),教師上課還必須有教學設計。《教師教案專用本》中要加大導學案“問題設計”和“課堂互動”(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兩個重要環節。
2、 合作學習小組
每個教學班級要建立相對穩定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分組原則:“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就是把學習成績、能力、性別、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3-4名學生分在一個合作小組內,合作學習的開展基於知識互補、感情相融的條件,保證課堂上每一個學生都有事可幹,都是學習的主人。
高橋中學的“合作學習小組” 由3人按照“組內異質”的指導思想構建,相對學習較好(充當主持人)的學優生坐在中間位置負責開展活動。當然,各科根據學科及學情特點在課堂可以靈活調整。
“合作學習小組”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由班主任負責在6月初組建到位。班級“合作學習小組”(包括主持人)名單印發每一個任課老師。
3、“錯題庫”
錯題是學生學習路上的“攔路虎”、“絆腳石”,是教學活動中攻堅克難的重點和難點。為了進一步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我校要求教師和學生都要建立“錯題庫”, “錯題庫”是我校月考檢測命題的重要題源和學生平時學習攻堅克難的重點目標。
4、課堂管理及評價
教師上課是“一崗雙責”,即集教學和安全管理於一身。課堂教學要教管並重,只教不管、只管不教或者管理不到位都是失職行為。
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人才觀,在課堂討論、作業和座談等諸環節中,要對每一個同學的表現及時給予明確評價,以鼓勵肯定為主,細心呵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參與的積極性,以親和力等人格魅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在學習目標的確定、作業佈置以及評價上,學困生應該與其他學生有所區別,把分層教學管理落實到位。
五、實施方法與步驟
1、 制定《 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5月份)。教學塊根據校情、教情和學情,並結合相關培訓制定《 高橋中學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教務處設計導學案初稿,並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修訂。
2、召開課堂教學改革工作會議(6月初)。申明課堂教學改革的緊迫性和必要性。結合《 高橋中學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學校課堂教學改革具體時間表(xxx年6月中旬啟動),就導學案、課堂討論小組的建立、課堂教學時間設定(20:20即1:1)、針對學困生的分層教學與管理等環節作出說明和要求。
3、召開專題培訓會(6月初)。課堂教學改革工作會議後教學塊組織教研組召開課堂教學改革工作培訓會,印發重慶沙坪壩區部分學科“導學精要”,特別就我校設計的導學稿模板和課堂教學要求做重點培訓。
4、深入一線督查落實(6月中旬開始)。首先,教務處要收查教案和“導學稿”,其次,教學塊要深入一線課堂檢查落實情況,其次,教學塊要透過召開教師會和學生會的方式對各學科推行的課堂改革情況進行調研,據此不斷完善導學稿的設計。
5、強化檢測和評價工作。“精講精練”是課堂教學的基本原則,課堂的檢測和課後的練習要求“精”,要求“有效”,特別對學困生要分層佈置作業。把賞識激勵每一個學生落實在教師的一言一行中。
6、及時推出樣本或者典型課型。課堂改革,是我校的一項戰略和戰術性目標任務和要求,是學校未來發展的根本保障,將長期、漸進式推進和發展。對在課堂教學改革方面做得好的教師、課堂將及時推介,充分發揮樣板的引導作用。
教學改革方案設計模板2
我校的課堂教學在上級教研部門指導下,部分科目已經經歷了“講學稿”實驗、制定了相應的管理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課堂教學面貌有了一定的改觀,但距離教學方式真正轉變和高效課堂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根據《鄂托克旗推進教學改革與教學管理發展三年規劃》、《鄂托克旗中小學教學管理細則》、《鄂托克旗教育體育局關於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施方案》的要求,結合學校課堂教學的實際,在去年半年摸索實踐的基礎上,制定此方案。
根據教體局“方案”的總體思路,即圍繞推進課程改革、促進教育內涵發展、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堅持以構建“導學型”高效課堂為中心任務,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不斷提高全旗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確定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樹立以人為本、真抓實幹的擔當意識,以提高內涵發展和辦學水平,培養全面發展的現代初中學生為目的,以更新教學觀念和樹立高效課堂意識為前提,以轉變教與學的方式、建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為標誌,以教學制度的健全完善為保證,以教學策略應用和現代教學技術的應用為推手,校內各級組織各司其職、齊抓共管,全校師生振奮精神、共同努力,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改革環境,打造全市品牌學校。
一、指導思想
牢牢抓住“課堂”這一教學工作的主陣地,以"倡導尊重教育,促進師生和諧發展"為指導,以人為本、關注師生的共同成長與發展,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效化,走出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的特色之路,創辦人民滿意的特色學校,促進學校的內涵發展。
二、發展目標
實行以“尊重式教育課堂”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改革,是我校發展的現實需要。我校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是: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有效教學,構建高效課堂”為實現學校均衡發展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以尊重教師發展為首要任務,以尊重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工作,以尊重課堂教學的發展為核心內容”。“以教師的發展帶動學生的發展,以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帶動學校發展水平的提高”是現在到今後一個階段學校工作的重點。改變教學結構,調整教學關係,建立民主課堂,把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互助的學習過程中獲取知識,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同時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從學生髮展的角度,課堂教學改革的近期目標是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要“抓學困生”,即消滅所謂“差生”——“不求人人成優,但願個個不差”是改革第一階段的目標。長遠目標就是“均衡發展”,讓更多的師生體驗成功,享受成功。
構建“導學型”高效課堂的發展目標如下:
(一)更新觀念。牢固樹立素質教育的教學觀和高效課堂教學的理念。
(二)轉變教學方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改變以授受為主為導教導學為主;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改變以接受為主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為主。
(三)創新課堂教學模式。以“336”模式和“四段四環節”模式為基本模式,多模式綜合運用。
(四)最佳化教學各環節。從總體的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反思,教研組的備、上、聽、說、評,教師的備、上、批、輔、考,到具體的每一節課的各個環節,有機聯絡,實現一體化。
(五)教學多策略運用。講述、複述、討論、提問、觀察、演示、角色扮演、先行組織、時間管理……各種教與學的策略巧妙結合,靈活運用。
(六)整體協調教學技術手段的使用。傳統的和現代的教學技術手段相結合,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得到普遍、有效的使用。
(七)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健全管理的激勵競爭機制,發揮長效保障作用。
(八)發揮課堂功能,全面達成“三維”目標,切實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上述八專案標和任務雖然指向不同,但互相聯絡是一個整體,其中第八項是構建高效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三、主要工作任務與要求
(一)提高認識,轉變觀念,統一思想
堅持改革要先換思想再換人,多換思想少換人,不換思想就換人的原則,切實解決教師的認識問題,觀念問題。
認真組織開展校情學情分析,認識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學生不動嘴不動手,老師講,學生看,老師忙,學生閒,老師滿堂灌,學生昏昏睡,能力低,效果差等一系列問題,認識教師中存在的職業倦怠,責任意識淡薄,進取心上進心不強,工作中存在推諉拖拉等問題,幫助教師認識這種教學現狀對學生的發展、對學校的發展帶來的嚴重後果,要有不改不行緊迫感和危機感。要透過學習培訓來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透過考核評價、常規管理讓教師適應新觀念、新做法,要透過聽評課等形式讓教師在嘗試中產生想法、創新思維。
以學生的自學、學習成果展示取代教師一言堂,以學生自主學習、互動學習活躍課堂氣氛,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時空和交流的平臺,實現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根本改變,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要透過改變課堂教學細節和節點,實現教學的關注點更多,指導更有針對性,師生間互動的點、線、面更廣泛,指導與學習的有效性得到提高。更加方便學生之間的相互幫助、交流、合作與探索,彌補教師個別指導受環境時間限制帶來的不足。實現以上的課堂形態,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只有解決好教師的認識問題,才能將各項措施要求落到實處。
(二)遵循高效課堂教學的基本原則,流程再造,教學環節一體化
根據教學的一般原則,借鑑杜郎口中學高效課堂教學原則,結合我校具體實際,擬定以下原則:(1)目標性原則;(2)漸進性原則;(3)持續性原則;(4)科學性原則;(5)啟發性原則;(6)發展性原則;(7)分層施教原則;(8)教學相長原則;(9)創造性原則。
要求教學設計時有原則意識,教學實施中靈活運用原則,說課、評課時反思原則的得失。
教學各環節要圍繞教學目標,最佳化、整合、一體化,發揮1+1>2的效果。
建立新的教學流程: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反思。改變傳統的教學流程:看了教材看教參,看完教參寫教案,拿著教案進教室,課堂教學授教案。
規範教研組的教學管理流程,備課——上課——聽課——說課——評課一體化。
最佳化每個教師課堂教學各環節:自主學習三模組,即預習——展示——反饋一體化;每個模組不同步驟一體化;不同課型的各個教學步驟一體化。
(三)建構“目標導學(明確目標,全程導學),先學(自主學習預習)後教(先兵教兵、後教師點評更正補充),訓練反饋”的課堂教學宏觀框架,逐步形成學校特有的教學特色。
近年來我們先後學習考察了不少地方、不少學校的先進辦學經驗,從洋思中學“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法,到杜朗口中學的“三步六環節”課堂教學法,再到我們現在正在實施的東廬中學的講學稿實驗,眾長,我們發現其共同的指導思想就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具體的學習任務為主線、以師生的共同發展為目標”,強調“透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為此我們確定課堂教學改革的任務是:解放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探尋教師少講、學生多學的方法和途徑,把教室變成“開放的課堂,自主的舞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優秀學生出色發展,中等學生超常發展,學困生自信發展,追求優質教學,體現教育公平。最終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引導、以任務為主線、以發展為目標”的教學策略。
一堂課,首先必須明確學什麼,教什麼,任務是什麼,達成什麼樣的目標,這是內容。其次是課堂組織,這是教師主導地位的體現,也是一節課能否有序完整的保證;第三是形式問題。透過怎樣的形式完成教學任務,資訊傳遞與分享,是達成目標的載體,而這一載體的實踐者,必須是學生自己。這就要求學生要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從而實現資訊的收集、傳播、交流渠道暢通無阻,把學習變成學生的主動行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在以學習活動為中心的教學中,教師尊重每個學生,提出具體的學習任務以誘發學習,組織交流各種各樣的意見或發現,開展多樣化的師生、生生互動活動,以讓學習活動更豐富,讓學生的經驗更深刻。這是一種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教學,是讓每個學生相互探討、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的、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是一種學生與教師對話,與自身對話的學習。學生將自己理解的東西用作品展示出來與同伴共享、互相評價與欣賞的學習。
因老師、因學生、因科目、因課型、因進度等諸多因素,課堂教學,只建構宏觀框架,不細化具體環節。具體規定了每一節課的環節,其實在現實的課堂中是無法實施的,也不易於操作,現實中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每節課都要有那麼多具體環節。
根據“導學型”高效課堂“四段式”、“四環節”的框架要求,我校課堂教學的宏觀框架為:“目標導學(明確目標,全程導學),先學(自主學習預習)後教(先兵教兵、後教師點評更正補充),訓練反饋”。
“目標導學,先學後教,訓練反饋”課堂教學結構的基本操作程式一般可分為明確課題、出示目標、自學指導、先學、後教、訓練反饋等環節。其中前3個環節為輔助環節(約1分鐘左右),後3個環節為主要環節(約39分鐘左右),下面介紹各個環節的一般操作要領:
1、明確課題
以恰當的方式簡單引入,板書課題,或直接板書課題。
2、出示目標
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主動地圍繞目標進行探究性學習。
操作要領:
(1)出示目標的方式:一般為導學案,也可用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2)文化課出示的教學目標主要是理解知識、培養能力方面的,至於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教學目標應由教師把握,靠教師的形象、氣質、情感、教學藝術甚至教師的一舉一動等滲透進行,一般不作為向學生出示教學目標的內容。
(3)要從實際出發,準確地揭示學習目標,在廣度和深度上與教材和課程標準的要求保持一致。既不降低,也不拔高,該“會運用”的,就要求能當堂運用,形成能力,不能人為地降低到“知道”的要求上;目標不能搞偏,搞錯,防止把語文課上成政治、常識課,把政治課上成語文課。
(4)教學目標要具體,不要抽象,要簡明扼要,不宜內容太多,要通俗易懂,讓學生一目瞭然。
(5)揭示目標的時間要適當,要讓學生能夠看清弄懂,不能一帶而過,不要急於切換投影。
(6)出示目標時,教師要講究藝術效果,注意情感投入,誘導學生認真明確要求,教師不宜節外生枝,做閒事,說閒話。
3、自學(預習)指導
出示目標後,教師指導學生自學。自學指導的方式:常用導學案出示。自學指導一定要具體,讓學生明確4方面的內容:自學的內容、自學的方法、自學的時間、自學的要求(即自學後如何檢測)。這樣,自學就好比準備打仗,讓學生立刻緊張地思維,提高自學效率。
操作要領:
(1)自學內容。一般教材中有不少是舊知識,新知識不多,因此,自學的內容應引導學生看新知識的部分,新舊知識銜接的地方重點看。例如,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引導學生看例題中列方程部分,對解方程部分不要求看,因為解方程的方法已學過。如果教材內容單一,一般為一次性自學;如果教材內容多,可分幾次自學,但每次自學前都必須講清楚自學的內容(或範圍)。
(2)自學的方法。例如,看書,是邊看書邊操作,還是邊看書邊與同桌討論,怎樣幹好,就怎樣幹。一般先要讓學生獨立看書、思考,不宜邊看邊討論。
(3)自學的時間。時間不宜過長,要讓學生緊張、快節奏完成自學任務而不拖拖拉拉;又不能時間過短,讓學生有認真看書、思考的時間,切不可走過場,因為,看書是練習、更正、討論、當堂完成作業的前提,一定要講究實效。
(4)自學的要求。即告訴學生如何檢測。這樣使自學變成了檢測前的準備,使學生看書能夠真正動腦緊張地思維。
(5)教師要流露出關心、信任學生的情感。注意使用鼓勵性的語言,使學生愉快地自學,但語言要簡潔,切不可講閒話、做閒事,也不可讓學生聽無關的音樂,看無關的錄影。
4、“先學”
“先學”不是指讓學生泛泛地、單純地看書,而是在教師簡明扼要地出示學習目標進行自學指導後,學生已經明確學習目標,有正確的自學方法後,帶著思考題在規定的時間內,自學相關的內容,完成檢測性的練習。自學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看例題、讀課文、看註釋、做實驗,發現疑難作記號,做與例題類似的習題。
“先學”這個環節一般包括學生看書和檢測自學效果兩個小環節。
(1)“看書”是指在“出示目標”、“自學前的指導”兩個輔助性環節後,學生按照自學指導認真地閱讀課本、思考或動手操作,並準備參加檢測。學生緊張地看書,代替老師傳授課本知識。
操作要領:
學生看書時,教師不宜多走來走去,不能在黑板上寫字,不能走出教室,不能東張西望,要形成學生專心讀書、思考的緊張氛圍,教師對認真學的同學表示滿意的神情,對不夠專心的後進生,可以說上一兩句悄悄話,給他們“提示”,促使其高高興興地認真自學,但教師的話不宜多,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看書的時間也可以變動,如內容多學生沒看完,時間可延長些;如學生全部看完了,可提前結束。
(2)檢測(檢查讀書的效果)。
採用展示、提問、板演、書面練習等手段檢測,檢查學生自學的效果。
操作要領:
①一般以書面練習為主。
②儘可能讓後進生板演練習,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學後存在的疑難問題。
③教師要巡視,蒐集學生有哪些錯誤,並及時分類:哪些屬於新知方面的,這是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哪些屬於舊知遺忘或粗心大意的,這是次要矛盾。把“新知方面的”、“主要的”梳理、歸類,為“後教”準備內容,這實際上是在修改課前寫好的教學案,進行第二次備課。
④學生板演練習時,教師不宜輔導後進生,因為這既不利於培養後進生獨立學習的習慣,也會影響全班學生獨立思考、緊張練習的效果。
“先學”這個環節有時不分“看書”、“檢測”兩個小環節。如語文、外語課上,一邊指名讀書,其他同學更正、討論;有時提問,其他同學討論(說出錯的地方以及“為什麼”)。
5、 “後教”
“後教”不是指教師教,而主要是指學生自學後“兵教兵”,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透過更正、討論,各抒己見,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即學生與學生互動,最後教師與學生互動,也就是教師補充、更正,幫助歸納、總結,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最終形成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一環節是幫助後進生解決基本問題,是“補差”;同時,尖子生透過幫助後進生糾正錯誤,教學相長,更加透徹地理解知識,增強能力,養成合作精神,又是“培尖”。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提高。
“後教”一般包括更正、討論兩個小環節。
(1)更正是指點名讓學生上講臺對做錯的題進行改正,或者對螢幕上出現的錯題進行改正。
操作要領:
①練習後教師要問發現錯誤的請舉手,這樣既可以促使全體同學認真找出錯誤,還可以瞭解學情。
②在舉手的學生中,要請後進生先更正。
③要儘可能讓較多的學生更正。後進生更正錯了,或者沒有改出錯誤,再依次讓中等生、較好的學生、好學生更正,這樣有利於促使每個學生都緊張地思維;絕不可先讓好學生更正,或者一名後進生更正錯了,就由老師講(更正,說出理由)。
④學生更正時,教師要耐心等待,不輕易表態。
(2)討論。
操作要領:
①要儘可能讓大家暢所欲言,必要時讓大家爭論。教師切不可一人回答了,不管對否,就迫不及待滔滔不絕地講,以免學生不動腦,討論流於形式,課堂氣氛不活躍。
②要一類問題一類問題地討論,便於歸納,避免重複。
③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如學生說錯了,就叫別的同學發言;如學生說對了,教師表示肯定,並做適當的板書。
④教師該講的要講好,做到三個明確:
明確講的內容。講的內容應該是學生自學後還不能掌握的內容,即自學中暴露出來的主要的疑難問題或練習中的錯誤。對學生透過自學已經掌握的,堅決不講。若後進生做對了,說明全班學生都會了,老師就不要再講了。若後進生做錯了,引導中等偏上的學生分析,講清原因,引導更正、歸納。對個別或極少數學生知識回升的問題,可以個別課外補救。這樣教師幾乎成了啞巴,講的內容就很少了,一般不超過五六分鐘。
明確講的方式。先“兵教兵”,後教師講,一般先引導學生更正,儘可能讓較多的學生一次又一次的更正,再引導大家討論,弄懂為什麼。同學間可以相互質疑、討論,最後教師作出評價,一般予以更正、補充。
明確講的要求。教師不能就題講題、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導學生尋找出規律,真正讓學生知其所以然,並要幫助學生歸納,上升為理論,引導學生預防運用時可能出現的`錯誤,這就是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架起一座橋樑,以免學生走彎路。
有時侯也可將“更正”與“討論”穿插進行,或者邊更正邊討論,如語文、外語課上常透過提問幫助糾正並說出理由。
6、 訓練反饋
“訓練反饋”是在“先學後教”之後進行的,其目的有二:一是檢測每個學生是否當堂達到了教學目標,做到“堂堂清”;二是引導學生透過練習把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於鞏固所學知識、發展思維能力、培養獨立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是極為有利的。部分科目同時也要達到作業的“堂堂清”、“日日清”,減輕過重的課外負擔。
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作業和練習反饋回來的資訊,瞭解哪些學生已經達到了教學目標,哪些學生課後還需要單獨進行輔導,並針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做出相應的處理。
操作要領:
(1)課堂訓練(作業)的時間不少於1 5分鐘。
(2)練習的內容是完成課本中的練習和習題,讓學生運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要注意練習題要有代表性、適度和適量,確保能在下課之前完成,交作業。
(3)課堂訓練(作業)要低起點,多層次,有必做題、選做題,有時還有思考題。
(4)練習的形式則是學生像考試那樣獨立完成,教師不得輔導學生,不干擾學生,學生之間不討論,確保學生聚精會神地做作業。教師如發現學生作業中的錯誤,不要隨時指出,要留到課外輔導。
(5)如少數學生做得快,下課前已完成了,教師可以先給他批改,還可以讓他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同學。
以上6個環節是互相聯絡、相輔相成的。只有做到“先學”、“後教”,節約了時間,讓學生真正理解了,有了能力,才能做到“當堂訓練”,只有“當堂訓練”才能促進學生在“先學後教”時學得緊張、高效。
以上六個環節,構成課堂教學的基本程式。教師運用時,要掌握一個原則,就是全過程都要指導學生自學,教師的“教”應該是在學生學了以後,針對發現的問題而進行的。但因學情不一樣,科目不同,課型不同,年級不同等等,教師必須靈活運用,作出相應改動,不要生搬硬套、模式化。既要堅持全過程引導學生學這一原則,又要靈活運用操作方法,低年級多“扶”一點,高年級多“放”一點;學生基礎差或教學難度特別大時,就多“扶”一點;學生基礎好或教學難度小時,就多“放”一點;學生自學後不會的多,教師就多講一點;學生自學後不會的少,就少講一點;學生自學後沒有不會的,老師就不講。科目不同,年級不同,課型不同,運用時可有所變動,一切從實際出發,怎麼教效果好就怎麼教。給學生看書、練習的時間要長一些,輔助環節的時間要少一些,教師的過渡語要少一些,教師的講要少一些,儘量節省時間,留下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學,突破重點、難點,不可使學生的讀書、練習、更正、討論走過場。注意學段銜接的問題,教師要熟悉小學教材,這樣才能在學生原有基礎和水平上靈活有效地引導學生學。要注意學科與學科的聯絡、滲透,如政、史、地課上要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語文知識和閱讀能力,讓學生認真閱讀教材,思考問題,找出答案。語文課上教學文言文時,要注意不重複介紹時代背景,因為學生已學過歷史。
要求教師在把握整體原則、宏觀框架的前提下,根據學科特點、學生情況和教學需求,努力探求有效的教學形式,創設新穎的教學環節,達到每節課都精彩、每節課都有吸引力、每節課都輕鬆完成教學任務、每節課都是創新課的境界。學校要積極引導教師,根據先進學校和地區的經驗,給出不同學科、不同課型中的具體教學環節和操作方法(另附)
(四)最佳化教學預設,加強集體備課的管理
個人鑽研與集體研究相結合,共同解決教法、教材疑難,取長補短,共同發展,整體促進學校教學案備寫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集體備課的組織與安排
(1)開學第一週,由備課組長組織全組教師認真制定備課計劃和學期教學工作計劃。並給教研室上交一份“集體備課安排表”,教研室對各組表格進行彙總後印發給相關處室、級部和相關領導。
(2)每週至少組織一次,要定時間、定地點、定主備人。
(3)集體備課的具體組織落實者為學科(備課)組長。
(4)學科組長要妥善儲存好集體備課的所有記錄及相關資料,每月交教務(教研)處檢查,存檔。
2、集體備課的流程
(1)備課流程:回顧檢查上報→主備人提出設想→集體研究形成教學案(包括預習指導、作業、檢測安排)→主備人填寫好備課記錄併成文教學案初稿→提交學科蹲點領導稽核簽字(稽核時既要看教學案,也要看集體備課記錄)→印發教學案(電子稿)→二次備課
(2)每週同年級同學科由一位教師作為主備人,在備課會上,就下一週授課內容提出設想,其他教師提出建議,修改完善。主備人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形成具體的教學案(講學稿),並在週五前發放到教師手中,以便二次備課。
3、集體備課注意事項
(1)重視二次備課(復備)環節。上課前,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教師個人結合本人的教學思想、風格及本班學生實際進行修改,補充調整。
(2)突出預習指導,合理安排預習任務。精選作業(練習)題,資料的選擇,題目的增刪,練習與測試等都要做到精而少,不搞題海戰術。預習和作業均要呈現在教學案上。
(3)每週集體備課前要認真交流小結上週的教學情況,能突出一兩個重點進行研討,檢查教學進度落實情況,二次備課和課後反思情況。
(4)教學案必須做到一課時一案(一節課一案),嚴禁無案上課。
(5)教學案要突出指導功能,要儘可能多用行為動詞,條理清晰,易於操作。不能是“練習卷”,也不是“資料庫”。
(6)體例要規範,要有相對固定的排序,常用的欄目,如課題、課型、主備人、稽核人、教學時間、班級、姓名、編號或頁碼等,要做到簡潔明瞭。便於整理、存檔和二次使用。
(7)學科蹲點領導要認真做好指導、督查和導學案的稽核工作。
4、集體備課的管理
(1)由分管領導、教務處、教研室組織專門人員進行檢查。
(2)根據教學案檢查考核辦法進行檢查考核,相關工作全部與組長、教師的考核掛鉤。
(五)以導學案為載體實施有序有效教學。
1、導學案的定位。
導學案既不是教案,也不是學案,又不是簡單的習題訓練案(練習卷)。在這個學習方案,承載了教師的集體智慧和個體特點,是根據課程標準,結合教材、教學參考書等文字資訊,在充分了解和把握學情的基礎上,透過集體研討、個人鑽研形成的,在方案中,其最大的作用在於利用學案引導學生自主地學習,即在“學案”中不僅有“教”的內容,更應體現“學”的內容,更多體現學生“學”的作用,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重要平臺和依託。
導學案應為學生學習創設合理的情境,設計探究性問題,指出合適的學習方法,使它能給學生提供最直接、最具體、最到位、最恰當的指導,在使用導學案的過程中,學生是有方向、有目的、有策略、有方法、操作性極強的有效學習,學習完全自主,完全參與其中,完全主宰著學習,傳統的機械性學習被科學的學習機制所替代。學生的學習減少了無效環節、無效活動,實現了高效學習、使打造高效課堂成為一種可能。
2、導學案的型別與體例。
導學案一般情況下可分為三個部分,即預習案、探究案和訓練案。根據課型不同,可以將其分成四種類型,即知識新授課、總結複習課、測試講評課、習題訓練課。其中第一、二種一般以常規課堂預設環節為主(前文已進行闡述)。測試講評課主要包括:講評目標、成績統計、典型題(案例)分析、變式訓練四個部分。習題訓練課主要包括例題、隨堂練習、解題方法點撥、課後鞏固練習四個部分。
題頭設計應包括的內容:課題、課型、年級、學科、主備人、稽核人、授課時間等。還應有學案編號或頁碼、班級、學習小組、學生姓名等,方便管理、方便評價,利於整理和存檔。
版式可以靈活多樣,美觀實用是主要原則,但必須要包括“復備”欄、“學習筆記” 欄和“教學反思”欄等三塊留白處。
一份完整的“學案”包括:課題、學習目標、與前後知識的聯絡、所教學內容的內在聯絡、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知識結構、鞏固練習、考題例析、課堂小結等。
3、要突出方法指導。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葉聖陶說“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設計時要儘可能多一些行為動詞,準確具體,通俗易懂,增加導學案的可操作性。舉例如下:
【案例】
《初一生物第一章第一節生物的基本特徵》導學案預習案節選:
(1)先通讀教材第2—6頁,觀察課本中的圖片,判斷出圖片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勾畫生物的基本特徵,再完成教材助讀設定的問題,依據發現的問題,然後再讀教材或查閱資料,解決問題。
4、突出問題設計。
導學案教學的基本方式是問題式導學,即將知識問題化、能力過程化。把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形成一個個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既掌握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問題”是關鍵,是核心。“問題”是教師“導”的基本思想策略和方法的體現,也是學生“學”的過程體現,因此問題的設計必須遵循教學規律;“問題”是知識和能力的集中體現,所以問題的設計必須具有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問題”既有引導作用,又有啟發功能,因此問題設計要具有藝術性和啟發性。
5、高質量導學案的特點。
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性;以學習為主的主體性,導學案的使用主體是學生,是課堂上學生學習的“路線圖”、“指南針”、“方向盤”、“導航儀”;體現多維互動的開放性;關注學生個性的差異性,一方面要使全體學生都有發展,另一方面也力求讓優生能吃飽;注重知識生成的生成性。
6、導學案的整理。
這裡的整理,一是指要將導學案按順序、按科目進行整理儲存,以便於複習之用。更重要的是知識的整理。知識的系統性是問題式教學的一個突出問題,而導學案就是基於問題而設計的。因此,整理導學案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程式,在老師的指導下編制出知識網、知識樹或者知識導圖。需要整理的內容具體包括:
一是整理基礎知識點,包括對重點、個性化的難點、關鍵點、易錯點等知識的整理。二是整理問題,即對學習中存在的疑難問題或者錯誤以及生成的新問題進行整理。(課堂上產生的非預設性生成的問題,是課堂上師生互動的重要財富)。三是整理知識結構。問題式教學在學生大腦中是雜亂無序的,知識不成體系,整理知識結構非常重要。知識結構的呈現形式如畫知識樹、知識綱目、知識圖表、知識網路等。四是總結學習方法和規律。
7、導學案的編寫原則。
課時性原則。即一課時一個導學案,按課時編寫導學案。
主體性原則。設計導學案必須尊重、信任學生,引導學生直接參與並完成一系列學習內容,用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以確立其主體地位,做學習的主人。
導學性原則。導學案重在引導學生學習,編寫時要做到目標明確,流程清晰,要求具體,操作方法明瞭、實用。
探索性原則。編寫導學案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導學案的編寫要有利於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從而啟用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問題的顯現和解決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問題性原則。知識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問題設計要精心,形式要多樣。
啟發性原則。導學案中設計的問題應富有啟發性,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透過自主學習,領悟知識的奧妙,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頓悟性。
靈活性原則。由於學生的基礎不同,認知存在差異,學習內容與學科特點也存在差異,決定了導學案形式上應豐富多彩,靈活多樣,內容上也應儘量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梯度性原則。問題的設定儘可能考慮到大部分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淺入深,小步子、小梯度,讓大多數學生“跳一跳”能夠摘到“桃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構建學習小組,落實自主合作學習。
目前,學校在小組合作學習方面,首先是改變了座位形式,學校做了硬性規定,必須按小組排座位。其次,要求各班根據學校提出的學習小組的組建策略與要求,進行了分組及相關工作。第三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工作,印製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四類評價表,專門組織班主任開會進行培訓指導,每週將班內的評價表收回來進行檢查核實,督促老師將評價工作落實到位,不做表面文章。在教室的黑板邊上貼上了小組序號,方便教師進行小組打分。正在進一步探究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方案,透過科學合理的評價,起到激勵和引導作用,防止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化和氾濫化,防止出現假合作,缺乏實質性合作,防止課堂上學生活動熱鬧,但思維參與不足,防止為了合作而合作,或無果而終、不了了之。讓小組合作學習走向成熟,獲得成就,打造優秀學習團隊。
高效課堂離不開高效的學習小組。學習小組建設關係到打造高效課堂是否成功,是學生展開競爭學習和合作學習的陣地。學習小組的組建和評價,是班主任高效管理班級,教師組織有效課堂的重要環節。學習小組建設的方向和具體要求明確如下:
1、科學的組建學習小組是實施高效課堂的第一步。
學習小組的組建並非簡單的把幾名學生放在一塊,而是需要班主任老師全面考慮並且同任課教師商量後進行分組。要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所謂“組內異質”,是指小組成員間要形成性別、學習成績、能力方面的差異,另外,還可以考慮到家庭經濟、社會背景、性格、脾氣等差異,採用異質分組。所謂“組間同質”,是指合作小組要力爭組與組之間儘量保持相對平衡的水平和一定穩定性,即各小組總體水平基本持平。組內異質為小組成員內部互相幫助提供可能,而組間同質又為全班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學習小組的組建主要依據以下幾個原則:
原則一:主要依據學習成績,初建學習小組,在學生相互並不瞭解的基礎上,依據成績採取一條龍的形式分組,每組學生分為三個層次:A層-B層-C層。
原則二:每組人數以6-8人為宜,一般為:AA-BB-CC、每個班級一般分為5--7個學習小組。
原則三:除成績外班主任老師還要考慮男女生的搭配以及學生的性格、體質等因素。
2、學習小組建立以後,還要進行有效分工,處理好個人與小組的關係。合作學習是以小組活動為主體的,組員有分工有合作,做到各司其職,各盡所能,最終合作達到目標。具體分工如下:小組組長:主持制定活動計劃,組織、分配、協調小組活動(實驗操作),組織、歸納活動的結論,要讓組內每位學生思考後都說出各自的想法,最後形成集體意見,並允許保留個人意見。小組記錄員:負責把探究到的資訊記錄下來。為了避免記錄員一個人包辦代替,可以來取輪換制。小組成員:積極配合小組組長的工作,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
組長的選擇主要考慮以下幾方面:
首先考慮學習成績,成績在小組內要處於中上等,但並不一定時學習最好的。
其次考慮其組織能力、責任心和威信等因素。要選擇組織能力和責任心較強的同學,並且在同學們中有較高的威信。
選好組長,讓他們確實成為自己管理班級的好幫手!
3、小組文化建設正如我們的班級文化建設一樣,能夠起到凝聚、團結小組的作用。小組文化的建設主要包括顯性文化和隱性文化。所謂顯性文化是指小組組建後,要求各組在組長的組織下,每位同學在課桌的左上角寫出自己的奮鬥目標和座右銘;小組所有同學一同創新性地給小組起名、設計組徽、制定小組宣言以及奮鬥目標。這樣可以使得每位同學時刻都有動力,每個小組更有凝聚力努力的方向。
4、小組評價在整個小組建設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如果沒有評價或評價不到位的話,那麼學習小組就相當於形同虛設。透過評價,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讓學生在課堂上質疑和對抗;透過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透過評價,讓學生逐步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
小組評價要做到節節有反饋、日日有評價、週週有總結、月月有表彰。
首先是節節有反饋:每節課的反饋由課代表負責記載,教師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依據預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樂意與同伴交流合作、小組合作中能有創新性的表現、提出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學習效果和目標達成度以及小組的紀律秩序情況等指標給予量化,每節課每個小組都要有一個分數,按滿分10分來計算(要求所有科目均按每節課滿分10分的標準執行),並在下課時公佈或明確每個小組的得分。其次日日有評價:即一天每節課的資料彙總到值日(學習)班長處,值日(學習)班長整理資料後於次日上午在班內公佈;週週有總結:值日班長將每天資料彙總到學習委員,學習委員整理資料後交給班主任老師並在下週班會上總結點評,同時要求上交教務處。每一個月,班主任將四周的資料彙總後,對每個小組排名進行獎罰。
5、對班主任老師具體提出以下具體工作任務:
(1)按要求組建好學習小組。
(2)選好組長,做好組員分工安排。
(3)組織進行小組文化建設,如小組起名、制定目標、設計組徽等。
(4)每週負責將小組合作學習評價表交回教務處。
(5)期中、期末考試後要認真填寫小組成績統計表並及時上交教務處。
(6)督促學習委員等做好小組學習評價表格的記錄和填寫。
(7)認真做好每月一次的小組學習評價和表彰工作。
(8)根據班級情況,按照學校要求,制定切實可行的小組合作學習評價細則(辦法)並認真執行。(不要求面面俱到,做什麼要明確具體,怎麼做要易於操作)
6、對任課教師提出以下具體要求:
(1)每節課均要有評價,有分數。(要求每節課每個小組的得分不超過10分)
(2)與班主任溝通,逐步完善各班的小組合作學習評價辦法。
(3)嚴格控制講授時間,必須控制在15分鐘內。老師要走下講臺,學生要多上臺。
(4)盡其所能創設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平臺。
小組合作學習是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的重要載體和形式,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要逐步改變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小組討論”的思路,要拓寬思路,創新形式,如互考、檢查任務完成情況、幫助同學更正錯誤、分工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給同學講題、幫助個別同學改變學習態度、代表班級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總之,小組合作學習具有複雜性、長期性,需要全體老師齊心協力,堅持不懈地努力。以上要求需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地修改完善。
(七)建立課堂教學改革長效機制,保證改革順利實施。
1、組織學習培訓,加強教科研工作。
一要強化校本教研和培訓,強化繼續教育的落實,立足本校,透過教研活動,積極探究課堂教學改革的有效方式,提升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樹立教科研意識並形成課堂教學改革研究的良好氛圍。二要實施“請進來、走出去”策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透過培訓,開闊教師眼界,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課改意識,提高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三要加強語語言文字工作,努力使普通話成為教學語言和校園語言,使教師板書和課堂用字成為寫規範字的榜樣,並將此作為課堂教學改革評價的指標之一。
組織各類會議(校委會、教研組長會、全體教師會、業務領導會、行政例會等),專題研究如何改變現有教學模式,實施有效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開展“有效教學在課堂”的系列活動。
一是把“人人上一節好課”活動與領導推門聽課結合起來,努力提高好課率;二是透過校內研討課、公開課、示範課等,努力探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和教學模式;三是加大科研獎勵力度,努力形成研究有效教學的科研氛圍。
隨機推門聽課活動常態化,聽完即評,評完即改,轉變不到位的再聽再評,用鋼性要求來督促老師實施真正意義上的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
聽課採用常態化,各學科組採用週週聽的方法進行,以便更好地瞭解日常課堂教學情況。學期初各教研組根據本組情況做出計劃和安排,上交教研室,並按計劃落實聽評課活動。
典型引路,上好“三課”,滾動推進。領導和骨幹教師上好“示範課”,廣大教師上好“過關課”,對過不了關的上好“跟蹤課”。透過一段實踐,推出一批精品課,在全校、全組展示、推廣。對過不了關、學生反映強烈的教師,由主要領導“一談二警三停”。一個學期為一輪,三年為一個週期,典型引領,滾動推進。
3、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
學校將加大對教學管理的常規監控,推行精細化管理。一是不斷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如集體備課、學案檢查、作業輔導檢查等制度,加大集體備課、導學案編制、聽課和評課的檢查力度;二是完善學情調查制度,每學期定期進行學情調查,瞭解教情、學情。三是完善教學常規監控制度,求精、求細、求實,實現全方位覆蓋,從各個環節監控課堂教學。四是實施名師激勵機制,績效獎勵機制等激勵措施。同時,將教師踐行“實施有效教學、建構高效課堂”要求情況作為教師評先選優的條件之一,作為參加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骨幹教師、名師等業務方面參評的硬性條件之一。
從領導做起,明確學科蹲點領導的職責,要求全程參與蹲點學科的課堂教學改革、集體備課活動和相關教研活動。
加強課堂巡視檢查工作,由部分教師組成的巡視組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堂堂查”,為實施高效課堂教學掃清了外圍障礙,保證瞭如按時到位、堅守崗位等基本要求的落實。
4、開展讀書活動,不斷豐富教師的知識面。
結合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各項現行措施,在學期初下發教師理論學習要求和讀書指導計劃,公佈教師讀書推薦目錄,制訂理論學習筆記檢查辦法,讓教師讀書成為常態化,努力營造書香校園。各級部按時組織教師讀書彙報會。
5、改革考核評價制度。
以《新課程標準》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為依據,參照外地和外校的可行經驗,反覆研討,制訂符合課改要求和校情的課堂教學考核評價體系,從而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變查教學案為評教學案,鼓勵老師備寫更有價值的教學案;組織優秀學習團隊、課堂教學改革團隊、教研團隊評比;將課堂教學改革各項要求的落實情況納入教職工評先選優、職稱評聘、年度考核的範圍,實行一票否決;班主任津貼採用部分單列,用於班主任在課堂教學改革方面要求的落實情況的考核。
透過各項考核評價制度的改革和推行,切實使課改的措施要求落實到位,使課堂教學改革與教學、管理、評價等配套進行。
6、加大投入,為課堂教學提供強有力的物質支撐。
保證電腦、多媒體、電子白板等現代化教學裝置的正常使用,配備影印機、印表機等必要的設施裝置,為改革提供強有力的物質保證和支撐。
7、加強領導,切實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確保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的工作措施落實到位。
“導學型”高效課堂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如下:
xxxxxx
四、課堂教學改革推進步驟
為使課堂教學改革有序推進,結合學校工作實際,共分三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xxx年7月至12月,宣傳發動階段。
組織全校教師認真研討、擬定和學習改革方案,為教改作好理論上的準備。教研組長組織教師在組內上教改研討課,探討教改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為教改提供第一手材料。召開全校教師、學生教學改革動員大會,統一思想,轉變觀念,為教改奠定思想基礎。這項工作已於去年完成。
(二)第二階段:xxx年3月至12月,嘗試實踐階段。重點根據方案提出的要求,做好課堂教學重要環節的調控,形成符合課改要求和學校實際的評價標準,進一步促進觀念轉變,切實確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地位,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實現最佳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分五個方面表述如下:
第一方面:課堂教學節點,是關係改革成敗的關鍵,課堂重點調控的節點如下:
1、加大班內學習小組的調控力度。
學習小組的組建要根據學習成績和性格特點等情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小組學習實行任務驅動,競爭展示,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加大教師講解時間的調控力度。
一節課教師講解時間一般不超過15分鐘,今後要逐步控制在10分鐘之內。課堂要做到“三講三不講”,“三講”即:講學生提出的問題,講學生不理解的,講知識缺陷和易混易錯知識,“三不講”即:學生不預習之前不講,沒問題不講,有問題學生不講之前不講。課堂上要及時糾正錯誤,給出正確答案,改變教師作用,由教、領變為啟發、督促、幫助。
3、加大學生練習方式的調控力度。
讓學生掌握和推行練習的基本方式,如提問、對話、複述、爭辯、閱讀、默寫、摘抄、作業、實驗、設計、小結、表演、遊戲等。達到“以訓練為主線,以思維為主攻,以發展為主旨”的目標。
4、加大交流展示的調控力度。
充分地讓學生展示。激發比、學、趕、幫、超的興致和願望。交流展示要更多地關注中下游學生。
5、加大學生自學能力培養的調控力度。
根據授課內容的不同,可讓學生在課前預習,亦可在課中自學,自覺目標要明確,任務要具體,自習時間一般要求教師不講課,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自主學習。
6、加大檢查落實的力度。
加大對集體備課、學生作業、隨堂練習、隨堂筆記、校本學案、單元檢驗試卷、糾錯本等的檢查力度。
7、落實如下五種教學觀:
(1)放手,給予學生主動學習機會;(2)疏導,培養學生樂學的情感;(3)授法,教給學生主動學習的鑰匙;(4)鼓勵,啟用學生的創新思維;(5)減負,拓展學生的創新天地。
第二方面:關注課前課後兩個時間段。學校對預習指導和課後作業留批提出具體要求,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擬定具體的措施並付諸實施。相關檔案另行。
第三方面:規範課堂常規要求雖然細微,但為落實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外部軟環境,要求教師務必做到如下常識性、常規性的要求:
1、按課表上課,按時均衡地完成任務。
未經教導處允計不得隨意換課、讓課、停課;不得遲到或中途退出課堂;下課不得拖堂。
2、課前做好充分準備。
常用的教具、小黑板、卡片、課件、資料等必須在走進教室前準備好。學生所需學具必須提前一天交待。
3、要堅持用普通話,語言力求生動、形象、抑揚頓銼,符合中學生的特點,切忌使用口頭禪、帶尾話。
4、堅持文明教學。
教師不能剝奪學生上課的基本權利,不在課堂上大發雷霆,不諷刺挖苦學生,不打斷學生的講話,不拍打講桌,面向全體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嚴禁體罰和變相體學生
5、教態和藹可親,教風嚴謹紮實,精神飽滿,衣著整潔,不準坐著講課;學生做作業或讀書時,要巡迴指導和檢查。
6、注意使用現代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觀參與學習;上課可以使用教鞭,板書工整,設計合理,字跡大小適宜;不準寫草字或繁體字、自創簡體字。
7、課堂教學中注重新課程理念的滲透:
提倡整合、強調體驗、關注合作、尊重差異、倡導開放、深究取捨,把時間花在刀刃上,突出“實”和“活”。教師的教學行為:在對待師生關係上,強調反思、讚賞;在對待教學關係上,強調幫助、引導;在對待自我上,強調反思;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係上,強調合作。
8、教師上課時不接(打)電話,不接(發)簡訊,中途不離開教室,無特殊情況不坐著授課。不提前下課、不拖課,影響學生休息及下堂課教學;認真指導學生做好眼保健操和課間操。留有充足的作業時間,切實培養學生認真作業的習慣。
9、進一步調整課堂教學的評價導向。
課堂教學的評價應具有促進學生髮展和教師專業成長的雙重功能,但必須打破關注教師的行為表現,忽視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傳統的課堂評價模式,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應成為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生在課堂上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同伴合作中的行為表現、參與熱情、情感體驗和探究、思考過程等等,即關注學生是怎麼學的。通過了解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討論、交流、合作、思考、獲得結論及過程等等學生的行為表現,評價課堂教學的成敗。即是關注教師的行為,也是關注教師如何促進學生的討論,教師如何評價和激勵學生的學習、教師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探究的興趣等,來評價教師課堂行為表現對學生“學”的價值。
10、課堂(特別是體育課、實驗課)上要做好學生的安全工作。
留意對有關器材的檢查和加強化學藥品的管理,防止發生意外傷害事故。
11、隨時向同行和家長開放課堂。
第四方面:多策略運用。教學策略是對教學的總體考慮。廣義的教學策略應包括教師教的策略和學生學的策略。成功高效的教學總是根據教學的具體實際,綜合運用多種教學策略而取得的。
1、認識教學策略的重要性。策略是手段,是“橋”和“船”的問題,它的選擇、使用要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髮展服務。
2、要學習、掌握各種教學策略,特別要掌握它們的長處、短處,揚長避短。
3、注重從自我選擇、運用教學策略的實際,反思總結,提高教學策略運用的技術和藝術。
4、防止教學策略的過度使用。如“四滿堂”(滿堂向、動、放、誇)、“四虛假”(虛假的自主、合作、探究、滲透)現象充斥課堂。
第五方面:規範課堂用語,建構和諧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體現以人為本和尊重式教育的思想。
學困生鼓勵25句話:1、你一定能行。2、老師相信你要以做的更好。3、老師很願意幫助你。4、只要肯下功夫,你一定能學好。5、彆著急、再想想,你能回答的更好。6、你真是個勇敢的孩子。7、你的想法很有個性,這就是進步。8、你是個能想問題的好學生。9、我願意和你交朋友。10、你先請坐,聽聽別人怎麼說。11、你寫的真漂亮。12、謝謝你的合作。13、你觀察的很仔細,繼續努力。14、你朗讀的比以前更好聽了。15、誰願意幫助他。16、你離正確答案不遠了,再加油!17、沒關係,請你來試一試。18、錯誤是難免的,只要能改,你仍然是好樣子。19、你現在能按時完成作業,就是一個好學生。20、這次你回答的真好,下次還願意嗎?21、你讀得很準確。若聲音再響亮一點,就更好了,你認為呢?22、要是加上表情,就更能傳情達意了,你同意嗎?23、要是你剛才認真預習過,你一定會讀得更流得,你說呢?24、在學習上,你能迎頭趕上來。25、老師願和你一同進步。
教師禁忌20語:1、你真笨!2、不會就別舉手。3、你真讓我失望。4、把你的家長叫來。5、你不願意聽課,就出去。6、給我重做幾遍。7、你讓我很失望。8、你給我站走來。9、我沒有見過像你這樣的學生。10、別人都懂了,你怎麼就不懂。11、你無可救藥,別人拿你沒辦法。12、和你家長一樣。13、瞧,你這個樣子。14、全班就算你最笨了。15、大家不要理他,由他去吧!16、你不是讀書的料,還是回家去放羊。17、你願怎麼樣,就怎麼樣去吧!18、沒出息。19、榆木疙瘩敲不開。20、豬腦袋。
(三)第三階段:xxx年3月開始,是逐步成型階段。
經過不斷進行改進實驗,並總結形成經驗材料。備課組、教師個人進行分類總結,形成書面材料,彙集研究成果編寫論文集。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有鮮明的個性風格,全校各年級教學質量普遍提高,課改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全面實現方案提出的各專案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