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清明》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思想情感目標:領略我國古代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品位古代詩歌豐富的內涵。
2、知識目標:初步掌握評價性閱讀的知識,學習簡單的文藝評論的寫法。
3、能力目標:在活動中進行聯想和想象能力的訓練,增強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教師:播放課件(課文配套光碟中的圖片+民樂《雨打芭蕉》),教師朗讀《清明》。並請學生評價這首詩哪些字詞用得好。
學生:欣賞圖片、音樂及教師朗讀,思考並回答問題。
教師:小結,多媒體展示課文對本詩的評價。
“紛紛”(在周汝昌先生心目中“紛紛”一詞正是《清明》絕句中的“詩眼”,那麼何謂“詩眼”?)
比較:紛紛之雪──大
紛紛之雨──細
揭示了詩歌形象春雨的特色
比較:春雨:天街小雨潤如酥
夏雨:如傾如注
秋雨:淅淅瀝瀝
小結:揭示了春雨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悽迷而又美麗的境界。體會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獨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襲了開發的花朵,春雨迷濛,象煙霧般籠罩著柳樹。紛紛所體現的正是這樣一個悽迷而又美麗的.境界。透過對紛紛這個詞語的品味,領會了詩歌所描繪的景:春雨的特點與境界。紛紛還形容了行人的心情,悽迷紛亂的心情,由何而來
行人斷魂:
透過品味這兩個詞語,作者體會了詩歌的情:清明時節,應當是家人團聚,悼念已逝親人之際,可自己卻孤身行路,不免觸景傷懷,又加上細雨紛紛,更增加了愁緒。
小結:透過品味紛紛、行人和斷魂,我們體會了詩歌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這正是我國古典詩歌中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一種絕藝,一種勝遙聯想 :
《紅樓夢》:杏簾在望
《小放牛》
揭示了遙的妙處:不遠不近的距離,包含了含蓄無盡的興味,引起無窮想
杏花村
美麗的杏花深處的村莊──增加了詩歌美感,引起無限想象。
小結:詩歌到此戛然而止,可是透過對這兩個詞語的品味,我們發現詩歌言已盡而意未完,它留給我們一個廣闊的想象餘地。
(二)、展示資訊,引發思考
學生:各小組演示課件,彙報收集整理後的材料。其他學生記錄和自己所收集不同的觀點。
教師:總結評價,簡要概括。
活動依據:開放式教學活動模式,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潛能,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創新學習,從而讓更多學生獲得全面、主動、自由、和諧的發展。
(三)分組活動,構圖繪畫
學生:分四個小組活動討論,根據自己的想象,給《清明》這首詩配一幅插圖。並透過投影儀展示(一般的班級可只談構思,如藝術班幼師班可展示繪畫的草圖,烹飪班可進行菜式的設計。)
教師:做適當的優劣點評。
活動依據:在課堂上把“話語權”交給學生,把“表達的舞臺”讓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真正主人。拓寬語文學習的思路,把語文學習和專業、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創造的快樂。
(四)拓展探究,遷移提高
教師:課件展示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學生:找出這首詩的關鍵詞進行評價,展開合理想象,口頭描繪這幅圖景。
活動依據:“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語文課堂教學要來源於課本而高於課本,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拓寬學生的思路,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能。
(五)小結
教師提問:如何評價一首詩?
學生:思考回答,總結規律。
教師:多媒體展示小結。
1、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與詩歌留下的想象空間,正是作者賞析這首絕句的兩個角度。而這兩點也是我們賞析其它詩歌的重要角度。
2、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正是透過塑造心物相契的藝術景象來表達情感,從而創造出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的。因此,我們在賞析詩歌時,要抓住語言品味出景象的特點,進而領會詩人的思想情感,品出詩歌的味外之味。
3、一首好詩,要能夠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而我們在賞析詩歌時,要想把握好詩歌形象,領會詩歌的不盡之意,必須張開想象的翅膀,填補詩的空發覺詩的深層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