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術教材三年級上冊《巧巧手》的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教材分析
《巧巧手》是人教版美術教材三年級上冊第11課教學內容。本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主要引導學生認識瞭解拼貼圖特徵、材料、造型形式美,激發學生的對拼貼情趣活動的創意構思想象;在技能學習領域裡,讓學生學會運用不同的繪畫技巧或方法,表現拼貼有趣的活動情景,力求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想象力得到培養和提高,使所創造的作品內容具有意境美和形式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及“物盡其用”的觀念。
學情分析
透過觀察,掌握拼貼圖的基本特徵和材料的來源,觀看拼貼圖片,激發創作靈感設計拼貼圖的圖案。
教學目標
1、透過動手設計、製作,使學生能靈活應用自己學過的綜合知識,引導學生大膽創新,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及“物盡其用”的觀念。
2、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審美能力,養成動手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透過巧妙的.構思,把隨手可得的小材料變成藝術品。
2、怎樣發現和利用材料的美感及巧妙的選材,合理的運用材料。
教學過程
一、激發審美興趣、匯入主題
老師拿出一個百寶箱(精美拼盒),讓學生猜猜裡面有什麼寶貝,請兩位學生上講臺確認百寶箱裡是什麼,並大聲說說這些都是什麼東西。
師:同學們一定很好奇裡面是什麼寶貝,為什麼裡面不是寶貝,而是一些我們平常生活中到處都可以看到的東西。
1、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寶貝有什麼用處嗎?
2、大家想一想,它能不能做一些小飾品?(生回答並及時的表揚)
3、展示老師做好的拼貼圖片。
二、引進課本
1、它們是如何組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呢?(生答拼出來的)
2、展示兩幅對比圖:平面圖和拼貼圖。問學生喜歡哪幅圖。
師總結:我們也動動腦,用我們的巧巧手拼一拼。
(板書:巧巧手)
2、課本里的圖片是不是用很多不同材料組成的呢?
三、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綜合材料搭配的認識,展示幾種效果圖,並讓學生體會探索求知的樂趣。
1、這些拼貼圖漂亮嗎?喜歡嗎?
師總結:這些材料都是平時被我們隨手扔掉的東西,當做垃圾扔掉。如果透過我們的巧巧手把它們打扮一番,就能變成一幅美麗的畫,可以拿來裝飾我們的房間、客廳,這樣既不浪費很多好材料,又不汙染環境。瓶貼,可用不同材料製作,如:隨手撿到的樹葉、沙石、碎布、麥稈、樹枝、塑膠袋等。
四、製作步驟: 1、畫底稿
2、貼雙面膠(其他膠水也可以)
3、貼上想貼的材料
4、作業講評
五、作業要求:用當地的各種樹葉、草或其他材料,拼貼各種畫面。
六、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七、教師總結: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