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小學美術教材四年級上冊《花手帕》的教學反思
《花手帕》是湘版小學美術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二課,本課的設計吸取了染纈這一民間藝術的營養,並將其與學生生活相聯絡,巧用身邊易取之材料,仿民間藝術染纈一方手帕。活動一的設定以吸水性較強的紙為媒介,憑藉摺疊構成的原理,利用紙纖維的吸水效能和滲透作用,從而形成既有一定格律和節奏,又色彩鮮豔、變化生動活潑,呈現四方連續紋樣的一方紙手帕。
在上這節課前,我做了很多的'準備活動,嘗試各種紙材的摺疊染色效果,我發現生宣紙在染色乾透後色彩會變淡,而皺紋紙吸水性較差,紙面不平整的缺點,就想到了用餐巾紙試試,不料效果非常好,幹後色彩絲毫沒有變淡,再說餐巾紙在學生身邊隨處可取,失敗了還能反覆嘗試,所以我讓學生多帶點餐巾紙和少許的生宣紙。
從課堂上學生的作品展示來看,這節制作紙手帕是成功的。學生的感悟能力和創新能力都出乎我的意料。
在讓學生了解紙手帕的步驟有哪些時,我採用了與學生一起合作演示的方式:首先我很隨意的拿出一張紙巾摺疊了幾下,請一位學生上臺隨意用彩水染制。透過明顯的分工,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先折後染。
紙手帕的製作步驟教師並沒有講解,而是透過與學生合作演示,一下子抓住學生的心,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看到演示,很輕鬆地就瞭解了製作紙手帕的製作方法。
為了啟發學生有哪些折法時,問學生除了老師折的這種方法外,還有其他折的方法嗎,學生分組討論折的方法並試著摺疊。有的學生反映非常快,說:老師,不用折可以嗎?我直接把餐巾紙的當中和兩端用手捏緊,這樣也可以染出很好看的花紋的。我向他豎起了大拇指,他很開心的製作起來並且做的很認真。其實這學生已經把後面一部分的扎染、夾染的製作方法在製作紙手帕中很好的運用了。
學生創作出來的新方法新穎、巧妙,為後面的染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我認為在美術課中,在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後,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識,以利於開拓學生的思路,這樣的效果我想應該會更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