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中心的3種職能

財務管理中心的3種職能

財務管理中心是集資金運籌、會計核算、預算控制、成本管理為一體的財務管理機構,根據管理的需要,將其職能進一步劃分為財務管理、資金管理及會計核算三部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財務管理中心的3種職能,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1、財務管理職能。

主要負責整個集團財務工作的規劃、指導和制度的建設,以及有關財務管理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協助制定考核指標並組織實施,參與集團公司投資等重大經濟活動的調研、論證、分析工作,從事集團財務目標的確定和利潤分配方案的實施及財務分析,財經政策資訊研究;

2、資金管理功能。

至於資金管理,公司現在實行的統收統支、劃撥備用金的集中報賬資金管理制度,適合規模較小的企業採用,在我們企業現有的條件下,可併入財務管理職能。但隨著集團公司規模的急劇膨脹,集團公司應建立結算中心或內部銀行的資金運作方式。透過成立結算中心或內部銀行,引入銀行運作機制,統一對集團資金的結算、融資等進行管理,實行統存統貸;

3、會計核算職能。

負責提供公司的財務資訊,編制合併的財務報告,進行會計分析,對外披露會計資訊,對內提供管理所需的各種會計資訊,制定集團公司的會計政策和規章制度,指導和監督各分(子)公司的會計核算工作。

擴充套件閱讀——企業財務管理

一、企業管理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的基本含義 財務管理是對企業生產經營中所需資金的籌集、投放、運用和分配以及貫穿於全過程的決策謀劃、預算控制、分析考核等所進行的全面管理。它包括以下兩個基本涵義:

1.企業管理必須由計劃經濟中的以生產計劃為中心,轉變為市場經濟中的以財務管理為中心。企業目標也應由產量、產值最大化轉變為企業價值最大化。在現代社會中,企業經營正從產品經營向資本經營轉化,企業管理必須轉向以價值管理為主的財務管理,樹立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的管理觀念,並以財務管理的目標帶動其他各項管理。

2.財務管理貫穿於企業管理的全過程,既是企業管理的突破口,又是企業執行的控制點,也是企業發展的落腳點。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和調節作用的是市場資訊,而財務管理就是以市場資訊為基礎進行市場預測,據此提出經營方案,參與經營決策的。

二、企業管理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的客觀必然性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我國確立市場經濟體制後,財務管理的中心作用顯得尤為突出。這是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也是由財務管理的地位和特性所決定的。

1.財務活動的綜合性決定了企業管理以財務管理為中心。企業的經濟活動分為使用價值運動和價值運動。價值運動或者資金運動是透過財務活動表現出來的,包括籌資、投資、分配等活動。企業其他經濟活動屬於使用價值運動。由於不同使用價值指標不能相加,因此使用價值運動不具有綜合反映性。而價值指標具有可以加總的特點,可以全面反映使用價值的.生產與交換過程,綜合反映生產經營活動的過程與成果,綜合監督各項經濟活動的執行。

2.財務管理目標的全域性性決定了企業管理以財務管理為中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管理要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必須注重擴大收入,減少消耗,追求本金投入與產出的比例指標,求得資產增值。而財務管理的總目標恰恰是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其他各項管理目標都是為財務管理目標服務的,是圍繞總目標的具體目標。

3.財務關係和財務環境的導向性決定了企業管理以財務管理為中心。財務關係包括企業與國家之間、企業與投資人之間、企業與債權人之間、企業與職工之間的關係等。財務環境包括法律環境、經濟環境、金融環境、財務與稅收環境等。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必須處理好各方面的財務關係,適應各種環境。這些關係和環境影響著企業的發展方向和規模,而其他各項管理是企業內部的事情。從財務關係和財務環境的角度講,財務管理解決的是企業向何處去的問題,而其他管理解決的是如何去的問題。因此,財務管理對其他各項管理具有導向性。

4.財務管理職能的控制性決定了企業管理必須以財務管理為中心。企業財務管理的職能包括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計劃、財務控制和財務分析評價。其中,財務決策和財務控制處於關鍵地位,關係到企業的興衰成敗,決定著其他各項管理活動的產生、變更或消失。同時它能利用有關資訊和特定手段,對企業經營活動施加影響,並對其他各項管理起著控制和監督的作用。

5.財務風險的制約性決定了企業管理以財務管理為中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面臨著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隨著市場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這些風險在加大。企業的供應、生產、營銷活動,不僅要考慮需求的變化,而且要考慮能否以較低的成本籌措所需資金,能否進行分散風險的組合投資,能否在進出口貿易中減少外匯風險。從防範和化解風險的角度出發,企業亦應加強財務管理。

三、企業管理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的現實性

1.以財務管理為中心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

①產權的產生、界定和構成都建立在一定財務關係的基礎之上,離不開科學的財務預測、分析和決策。

②責任明確、政企分開,也要靠合理、合法、有效的財務關係來完成。

③管理科學必須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為其他各項管理提供基礎資料,並帶動其他各項管理。

④從現代企業最重要的組織形式——公司制的組織結構來看,股東大會及其委託機構——董事會的基本職權包括制定財務預算、計劃,決定投資、利潤分配方案和註冊資本的增減,而其他管理的決定權下放到了董事會的委託機構——經理層,財務管理在企業中處於高層次、全域性性的地位。

2.以財務管理為中心是資本經營的基本要求。企業面臨市場競爭所要解決的問題,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後,企業面臨國際競爭所必須重點解決的問題,都離不開財務管理。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狀況,特別是金融市場的發展狀況,要求企業以財務管理為中心,採用恰當的資本結構,利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強化資金管理,調整資金的存量、流量和週轉速度,最佳化企業債權、債務比例,以便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資本成本,實現資本增值。

3.實踐證明了企業管理要以財務管理為中心。財務管理是伴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不斷強化和完善的。改革開放後,特別是我國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後,財務管理被放在了企業管理的顯著位置。實踐證明,企業擺正財務管理的位置,以財務管理為中心,企業就能適應市場經濟,就能發展;企業忽視財務管理或財務管理失誤,企業管理就會失控,企業目標就不能實現,甚至會破產、倒閉。

四、企業管理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的標誌

1.企業重大的經濟決策特別是投資決策,要有財務人員參加,並要進行經濟效益的科學論證。企業重要的投資籌資專案、新產品試製、科技開發、技術改造、跨國經營、融資、兼併、聯營、重組等重大舉措,除要進行市場前景預測、技術論證外,還要把經濟效益放在首要位置,加以預測、分析、評價,在眾多的評選方案中,選擇技術先進、市場前景廣闊、經濟效益最好的專案。

2.企業的年度經營計劃、各項發展規劃,要以貨幣的形式融於財務計劃中,財務計劃統括全域性,其他各項計劃服從財務計劃。其他各項計劃的制定要以財務計劃為中心,最終服從於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這個根本目標。要改變過去那種先編制生產經營等其他計劃,然後彙總得到財務計劃的被動做法。企業財務計劃或者財務預算方案一旦形成,各部門要層層落實,力爭實現財務計劃。

3.建立財務分級責任制,要使財務管理的目標和要求滲透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層層分解,落實到各單位和各部門,使各單位、各部門都承擔資金、成本、收入等財務指標。凡是物資採購、產品銷售、產品開發、裝置更新、對外投資等經營活動,都要圍繞著產品多、質量好、成本低、效益高做文章。

4.建立以財務指標為中心的企業內部生產經營考核、評價指標。企業內部各部門和各級經營單位除了以財務目標為主制定各分目標後,還要對其工作績效和經營結果進行考核、評價。要以成本、利潤、資金回收與佔用等財務指標為主考核其目標完成情況。即使是產量、質量、安全、效率等指標,最終也要折算成經濟效益指標加以考核。

五、應注意的問題

由於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的理論發展還有待完善,人們對財務管理中心論還沒有達到高度的共識,所以,在某些傳統的思想觀念上還有待轉變。為避免引起誤解,需要澄清幾個認識問題。

1.以財務管理為中心不是忽視和否定企業其他管理工作的作用。企業為實現其生存、發展和盈利的目的而實施各種各樣的管理,財務管理是其中的一項。只是由於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及財務管理本身的特點(它以價值管理的觀念指導其他各項管理工作,並且對其他各項管理工作的過程和最終結果進行綜合反映),這才決定了它在管理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但財務計劃指標的完成、財務管理目標及企業目標的實現仍然依賴於企業各項具體管理工作的配套實施。離開其他各項管理工作的協調,財務管理體制便成空中樓閣;沒有財務管理的指導,其他各項管理工作便是盲目的。

2.財務管理不單是財務部門的事。如果認為以財務管理為中心就是以財務部門為中心,那就大錯特錯了。上下齊心、共同努力,才能辦好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性、複雜性及其涉及範圍的廣泛性決定了它遠不是僅靠一個部門的工作就能夠解決的。企業的決策和計劃最終要由企業的高層來決定,並由各個職能部門來執行和控制。因此,財務管理是一項需要全盤考慮、統一目標、協調一致的工作。以財務管理為中心要求實現觀念的轉變,把價值管理的觀念落實到企業管理的每個人、每個過程和每個環節。這需要各方面集思廣益,群策群力,以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3.財務管理與生產的關係。過去說,生產決定財務,財務影響生產;現在說,企業管理要以財務管理為中心。這兩個論點是否存在矛盾?筆者認為,這兩個論點是從不同角度提出來的,就不同問題而言的。前者講的是各種生產經營的內在聯絡,後者講的是企業管理工作的突破口。因此,這兩個論點並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