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健康教育的意義
何謂心理健康呢?總的來說,心理健康並不是一種固定的狀態而是一種不斷髮展的過程。心理健康也不是對任何事物都愉快地接受,而只是在對待環境和問題的反映上能更多地表現出積極的適應傾向。心理健康指的是整個心理活動和心理特徵的相互協調、適度發展、相對穩定,並與客觀環境相適應的狀態。下面是幼兒健康教育的意義,歡迎參考閱讀!
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教育的主題,也是幼兒教育的主題3-6歲的學前兒童還處在心理成長髮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可塑性,由於他們在心理上極不成熟,自我調節、控制水平較低,自我意識還處在萌芽狀態,極易因環境等不良因素的影響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與否,將會對他們的認識、情感、個性、道德的發展和社會適應等產生極其深刻的,有時甚至是難以逆轉的影響。幼兒園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的奠基階段,它不僅是為小學階段學習、生活做好準備,更重要的是為他們一生的發展、成才打好健康心理和人格素質的基礎。正是在這一意義上,國際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心理學會,為了保護兒童的心理健康提出了《兒童權利公約》、《兒童心理權益宣言》等檔案。把維護兒童的心理健康放到了極其重要的地位。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變革,未來社會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一個人具有面對現實,不怕困難,開拓進取的精神,具有關心他人、家庭、社會、自然的意識和責任感,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創新精神,具有自主、自信、自強的人格品質。這意味著,跨世紀的一代,不僅要有良好智慧素質,更要具有一種健康的心理。
目前兒童中相當普遍地存在著獨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難、任性、不懂得關心人、缺乏創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識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問題,不少兒童還存在種種心理和行為偏差。如孤僻、攻擊性行為、膽怯、多動、情緒障礙等等。這種狀況如不加以重視,勢必影響一代人的素質。因此,重視和加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兒教育改革中一個極其重要和無法迴避的課題。
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
(一)尊重幼兒心理權益,把心理教育落實到教育行為上。
聯合國於1959年頒佈了“兒童基本權益宣言”,主要倡導滿足兒童在生活、營養和受教育方面的需要。在幼兒園教學中教師的教育行為要努力用親切的微笑驅散孩子的自卑,用信任的目光消除孩子的膽怯,用慈愛的撫摸鼓勵孩子的進步,用讚賞的話語肯定孩子的成功。“你真棒”,“老師相信你能行”、“別害怕,你一定會成功”等話語句句注入孩子們的心田,喚起他們的活潑、開朗和自信。
(二)在校內外環境中滲透教育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體化是指幼兒園、家庭和社群共同關注,形成合力,開張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幼兒園是生態環境中學前教育子系統的支柱,對學齡前兒童的教育起著導向作用。幼兒園應該主動與社群溝通,最佳化社群的教育環境,使幼兒從自然的、社會的、規範的環境中,心理得到健康發展。家庭是幼兒賴依生存和發展的社會組織,家庭環境的`教育功能會影響兒童的健康發展。
1、學校環境
其中包括創設有利於幼兒健康心理養成的物質環境,如:為幼兒創造溫馨的生活空間,小班幼兒的桌椅是粉紅的,中班幼兒的桌椅是檸檬黃的,大班幼兒的桌椅是湖藍的;幼兒園大環境中創設了富有童趣的玩沙、玩水的小世界;而營造一種良好心理素質培養的心理氛圍更不容忽視,如:和諧溫馨的師生關係、友好合作的夥伴關係,團結互助的教師之間的關係,使幼兒在這種良好的心理氛圍中產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促使其健康心理的養成。
2、家庭環境
溫馨的家庭環境是幼兒形成良好心理品質的搖籃。要把端正家長教育觀念,改進家長教育方式,促進家長自身素質提高、完善這一工作放在家長工作的首位。如:定期開展相關內容的家長講座,每月出好一份相關內容的家園小報,利用家長園地、家長觀摩活動、家教經驗交流等途徑加以宣傳,許多家庭能主動配合學校做好自己小家庭中的物質、心理方面的準備,為幼兒養成健康心理打下紮實的基礎。
3、社群環境
走向社會,爭取社群的支援也是培養幼兒健康心理的不可忽視的重要手段之一。能抓住每一契機,如:學雷鋒做好事,樹立助人為樂,"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思想;使幼兒能合作、樂群、創新,養成健康的心理品質。
(三)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1、遊戲活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遊戲是幼兒的生命,一日活動中游戲是貫穿於始終的活動。除了遊戲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於遊戲中,就能發揮發揮增效作用。遊戲是合群性的養成、獨立性的培養的極好手段。在角色遊戲中,幼兒透過對遊戲主題的確立、角色的選擇、情節的發展等活動中,學會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自我意識的良好發展、合群情感的發展,社會化和個性化的協調發展,無疑是有意義的。不是所有的遊戲對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義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遊戲應該具有目標性和針對性。歸納為三個原則:遊戲的功能性原則;兒童需要原則;針對性原則。依據三大原則靈活採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體育遊戲、民間遊戲、角色遊戲、區角遊戲等。透過遊戲,讓兒童體驗合群的愉悅,增強合群意識,提高合作的能力。以遊戲的開展使幼兒獲得一片更廣闊的天地。
2、教學活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發展的需要,更好地發揮教學活動的心理健康教學活動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論事,“陽春麵澆頭”外在式的;也不是對原有材料中內含的心理因素視而不見,不考慮兒童的心理反應,一味地灌輸滲透或是把各類教學活動互相割裂開來。可採用唱歌、繪畫、舞蹈、故事、兒歌等對幼兒進行教育培養,在實踐過程中,能根據課題內容、階段目標有目的地選擇課程內容,創立了園本課程,其中包括一些大型活動的內容。
3、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兒童人際交往相對頻繁和心理品質自然顯露的時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養。利用幼兒的生活活動進行隨機教育。設立生活角,開展編織、繡花、種花等活動,使兒童在共同合作中鍛鍊能力,感受一種群體感。
4、體育活動和感覺統合訓練促進合群性發展
體育活促進幼兒大腦的發育,更是促進合群行為發展的有效方法。尤其是感統訓練培養團隊精神、合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質和道德品質同步提高,相互促進。
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個別化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根據兒童在幼兒階段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的教育。重視幼兒群體心理健康的同時,必須十分關注個體兒童的心理健康,實施個別教育。
1.開展個別輔導
兒童合群性發展水平存在差異,每一個兒童都是獨一無二的。重視對幼兒的個別輔導,是取得心理健康教育實效的重要原因。組織案例討論,學習幼兒心理衛生的理論知識,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從大量的案例中積累經驗,揭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規律性東西。
2.開展問題兒童的心理治療
在幼兒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兒童,心理矯治也是面向全體幼兒不可缺少的一項工作。在同一時空,每一個幼兒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就如每個幼兒都會生病一樣。在發展的某些階段,兒童出現一種或少數幾種偏異行為的現象是十分普遍的。並不是只有發展性和預防性的心理衛生工作是面向全體幼兒的。對這部分幼兒的異常心理,不給予關注和幫助,忽視了整體中的部分,實際上就是沒有面向全體幼兒。每一個幼兒都有可能需要心理矯治服務,因此正確認識矯治的全體性,有利於提高幼兒心理衛生重要性的認識和幼兒心理衛生工作的水平。對膽怯傾向型的兒童運用行為塑造法,取得良好效果,對孤獨型、被動傾向型的兒童運用認知行為療法、暗示法等。
總之,幼兒心理健康關係到兒童一生的健康發展,是幼兒期不可忽視的問題,所以對於幼兒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家庭、幼兒園、社會共同的任務,共同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