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材

教材秒的認識的教學實錄

教材秒的認識的教學實錄

實錄就是按照真實情況,把實際情況記錄或錄製下來。教材秒的認識的教學實錄,我們來看看下文。

教學內容:人教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的“秒的認識”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在認識時分的基礎上,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秒針的特徵,初步在學生的頭腦裡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

能力目標:經歷聯絡實際生活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並有效地促進個性思維的發展。

情感目標: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生積極、愉悅的數學情感並適時進行愛惜時間的教育。

教學重點: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讓學生從各個不同的層面來感受秒。

教學難點:探索秒針的計時方法,得出1分=60秒的過程以及學生對秒的感知的程度。

教學過程:

一. 創境設疑,初步感受秒

師:孩子們喜歡過節嗎?有一個咱們中國最傳統的、最重要的節日,猜猜是什麼節日?每到這個節日,你們都會得到壓歲錢,這是什麼節日?(春節)

放映課件(看過春節聯歡晚會嗎?咱們再回到晚會現場看看:新年的鐘聲馬上就要敲響了,開始倒計時了,一起來。(師生一起倒計時)

師:過年真好!我們又一次聽到了新年的鐘聲。誰知道,剛才咱們倒數的5、4、3、2、1是用的什麼時間單位?

生:秒。

師:我們以前學過的時間單位有……(時、分)要計量很短的時間,就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秒。(揭示課題:秒的認識)

師:對於秒這個新朋友,你瞭解多少?還想知道什麼?

生1:1秒很短。

生2:1分鐘就是60秒。

生3:滴答一下就是1秒。

[分析:從學生熟悉的春晚倒計時創設情境,讓學生參與倒計時的活動,結合學過的時和分,喚醒學生己有的生活經驗,引出比分更小的單位——秒,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使學生直觀認識生活中“秒”的存在,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時間概念。]

二. 觀察探究,建立秒的概念

1. 觀察秒針(出示一個鐘面)

師:看來孩子們對秒並不陌生。老師可要考考你們。鐘面上哪根針是用來表示秒的?叫什麼針?秒針是什麼樣兒的?同桌的孩子互相指指,說說看。

師:鐘面上有形影不離的三兄弟,這根最長最細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針。

2. 認識秒針走動

師:秒針是怎樣計時的,誰能給大家講一講?

生1:秒針走一個小格就是一秒。

生2:秒針走一個大格就是五秒。

師:哦,原來秒針走一個小格就是一秒,就是這樣嗎?(放映課件:鐘面上秒針一動,同時滴答一響。)咱們再來感受一下一秒,一起說出來。

師:一秒鐘就是這麼滴答一下,(師手勢做一下)你能在1秒鐘裡做點什麼呢?

生1:一秒鐘可以開啟電視機的開關。

生2:看電視時可以調一個臺。

生3:可以呼吸一次。

生4:可以站起來。

生5:一秒鐘脈搏跳2下。

師:同桌的孩子互相做一個自己喜歡的動作。

師:經過剛才的活動,你對1秒有什麼感受?想說點什麼?

生1:一秒很短。

生2:是太短了。

[分析:俗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1秒看不見,摸不著,1秒到底有多長,只有讓學生經歷豐富的活動,才能形成自己的體驗。在這堂課中,把學生對秒的體驗預設為重點,新課程著力強調“經歷”,對於抽象的、非物化的“時間”,透過學生自己用聲音和動作等來配音、配動作,調動了眼、耳、口、手等多種感官同時參與活動,全方位地感受1秒,使學生有了具體的、物化的感受。三年級的學生在這個問題上,生活經驗已經足夠豐富,學生自由發揮,增加感性認識。每個人都有參與的機會與能力,能在實際動作中體驗“1秒”的長短。]

3. 1秒的價值。

師:短短的1秒鐘,滴答一下就過去了,其實,在1秒鐘裡也能幹許多事呢。老師這裡蒐集了一些資料,一起來看看。(電腦演示:播放豹1秒鐘的奔跑路程;發電廠1秒鐘的發電量可供一戶家庭用三個月;光每秒大約跑30萬公里,只要一秒,光就可以在北京和上海之間跑一百多個來回。)

師:瞭解了這些,你理在又想說點什麼呢?

生1:想不到一秒鐘還能做很多事。

生2:一秒鐘也很有用,時間很寶貴,我們要珍惜時間。

師:短短的一秒鐘卻是那麼有價值,因此,時間很寶貴,連1秒鐘都不能浪費,對嗎?說到這兒,讓我想起了咱們中國有一個聞名世界的飛人,知道是誰嗎?(出示課件)劉翔在2004年奧運會上獲得男子110米欄世界冠軍的成績是12秒91。短短的12秒91,還不足13秒鐘時間裡,就產生了一個世界冠軍,劉翔簡直太了不起了。如果他慢上一丁點兒,獲得金牌的人還會是他嗎?因此,1秒,對他來說對於我們來說,至關重要,我們要分秒必爭、爭分奪秒。

孩子們,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和秒有關的東西或事情嗎?

生1:發射火箭的時候也要倒數10、9、8……

生2:我們開運動會的時候也是1秒1秒地算。

生3:過馬路的紅綠燈倒計時也是一秒一秒的。

生4:電子錶上有秒。

師:是啊,咱們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

[分析:“雙基”的教學是數學課的靈魂,是孩子未來學習知識的基礎,但我們不能忽視教書育人的本職,要把學科教學和思想道德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本環節中,讓學生觀看一秒鐘裡飛機、衛星行駛的路程,我國研製的巨型計算機的計算速度,發電廠的發電量和光速等資料以及學生熟悉的劉翔奧運會奪冠的成績與學生前面談到的對一秒的感受是很短的形成強烈的對比,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一秒雖短暫,但卻是相當有價值的,引出“分秒必爭”“爭分奪秒”這兩個成語,使孩子懂得了要愛惜時間,抓緊時間,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費。]

4. 認識幾秒。

師:剛才,咱們知道了秒針走一小格就是1秒,仔細看,這一次秒針走了多長時間?你是怎麼知道的?(課件演示秒針從12走到1)

生1:數出來秒針走了5下。

生2:不用數也可以知道,因為秒針走了1大格,每一大格有5小格,秒針走1小格是1秒,走5小格就是5秒)

師:說得真清楚。接著看(課件演示秒針從1走到5)你知道秒針又走了多少秒嗎?你怎麼知道的?

生:秒針走4大格就是4個5秒,是20秒。

師:真棒!再來看一看(課件演示,秒針從5走到7再過2小格),秒針又走了幾秒?你怎麼知道的?

生:秒針走了兩個大格就是10秒,再加上兩個小格是2秒,所以一共走了12秒。

師:如果秒針走一圈會是多少秒?你怎麼想的?

生1:秒針走一圈就會走12個大格。

生2:秒針走一圈就是走了60個小格,也就是60秒。

(師隨著生的回答,板書:60秒。)

[分析:幾秒的認識教學先是讓學生靜靜地體驗五秒、二十秒,再讓學生說出秒針走了多少秒。學生有的用數數的方法說出了秒針走的時間,也有的利用舊知的遷移用秒針走了幾大格幾小格來判斷秒針走了多少秒。此處教學,再一次讓學生體驗了時間單位“秒”,加深了學生對秒的認識,同時還尊重了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最後,透過教師的引導也優化了方法。]

5. 探究秒與分的關係

師:秒針走一圈,分針會也什麼變化?請學生猜測。

師:現在分針和秒針都指著幾?(12)注意觀察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有什麼變化。(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電腦演示的鐘面秒針走動情況)

師:回想一下,秒針走一圈,分針有什麼變化?

生:分針走了一小格

師:分針走了一小格是多長時間?(師板書:1分)

師(指著板書):秒針轉動一圈經過60個小格,也就是60秒,分針經過一個小格,也就是1分,那麼……你有發現嗎?

生:1分=60秒(師板書:=)一起讀讀。

師:那半分等於幾秒?2分等於幾秒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因為1分等於60秒,2分就是2個60秒,所以是120秒。

[分析:對於分與秒的關係,有相當部分的學生在課前就有所瞭解,因此,此處教學重點又一次放在了體驗上,透過課件上秒針走一圈和分針就走一小格的直觀演示,讓學生能透過觀察,親身體驗分與秒的關係,從而抽象出1分=60秒的結論。]

三. 活動體驗

1. 感受1分鐘

師:60秒也就是1分鐘,我們能做些什麼呢?咱們來個一分鐘的體驗活動,好不好?

(1)老師為每個孩子準備了一項活動,有的是寫字,有的是口算,有的是寫數字。現在從抽屜裡拿出題單看一看自己要做什麼,儘快作好準備。問學生:寫字的同學是哪些?做口算的呢?寫數字的呢?

生活動後彙報,師給予評價:孩子們這一分鐘做的事情可真是不少。

(2)剛才我們是靜靜地體會一分鐘,現在咱們來點可以動的,好不好?每個大組選一個孩子表演拍球、跳繩,其餘學生數數。(生活動後彙報,師分類給予評價,突出相同的一分鐘,做得多的速度快。)

師:這一分鐘裡,我們可以拍幾十個球,跳幾十下繩,一分鐘的價值挺大的。那麼,我們這一節課有多少個1分鐘呢?(40個)。在這40分鐘裡我們將會收穫更多的知識。

[分析:動靜結合的一分鐘體驗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1分鐘的長短,體驗1分鐘的價值,學生們興味盎然,積極性非常高,同時透過活動還將“時間相同,做的數量越多,速度就越快的數學思想”加以了滲透。]

2. 估測活動:咱們再來一個估測時間的活動。

①從教室後走到前面的時間

師:請一個小朋友從教室後面走到前面,其他的孩子估計一下他走這段路程大約是幾秒。同時介紹秒錶(這是專門測秒的計時工具),老師用它來準確計時。

師:哪些估得比較準?把你的好方法介紹給大家,好嗎?

生:我是用數的方法。

師:數給同學們看看。(生演示)

師:他數的節奏就和秒針走的節奏相似,所以他估得較準。

②系紅領巾的時間

師:再來估測小朋友系紅領巾的時間,這一次看誰估得準確。

(根據學生的彙報,提煉方法)師:我們大都用上了數數的方法,每數一下要和秒針走的節奏差不多,就能較準的估計。

[分析:估測時間的活動是利用前面學生對1秒、幾秒的體驗進行的,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進行估測,由第一次的估不準,到聽同學交流方法,再到第二次大部分估準,學生在活動中掌握了估測短時間的方法。鍛鍊了對較短時間的估計能力。]

四. 鞏固新知

師:學了知識,還要會用它解決問題,我們來比一比誰掌握得最好。

1. 書63頁第1題,請你仔細讀題,認真思考,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2. 排名次

師:第三關,100米排名

出示100米跑步成績單

小東16秒

小紅18秒

小亮16秒25

看時間排名

說明理由(學生獨立討論完成)

五. 總結全課,談談收穫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師:孩子們,時間是由一秒、一分、一時、一天、一年積累起來的,每傾聽一次新年的鐘聲,我們就長大了一歲。相信你們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一定會珍惜時間,合理安排好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

課後反思:

“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時、分和會讀、會寫幾時幾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知識性目標相對簡單,“秒”是較小的計量時間的單位,比較抽象,不像長度單位、質量單位那樣可以藉助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小學生一般不易感知1秒和幾秒有多長。本節課的重點是透過一系列的體驗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1秒、幾秒及1分的時間觀念。

《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用“經歷”、“體驗”、“探索”等過程性目標動詞刻畫出學生數學的活動水平。而體驗又是一種情感真正投入的學習活動,它需要學生身處學習環境中感受生活中的數學,使之成為學生的一種學習能力。例如:在教學“認識1秒”時,我讓學生透過反覆看秒針走動,聽、說秒針走動的聲音,說一說,演一演1秒鐘你會做些什麼,體驗“秒”的實際意義。最後透過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脫離鐘面的輔助作用進行再體驗從而形成初步的1分、1秒的觀念,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當提到“秒”時,在學生的頭腦中就不再是一個無意義的時間概念,而是和數數、拍手、眨眼、回頭……等現實情境聯絡起來了,學生對“秒”的認識就有了一個鮮明具體的情境支援。後面的環節中還有體驗五秒、二十秒、體驗1分=60秒,1分鐘的體驗活動等。這節課中,始終貫穿的一根主線就是讓學生不斷地,有層次性地體驗,在體驗中,不知不覺他們對秒的認識已經達到一個高潮,也較好的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只有在親身經歷或體驗一種學習過程時,其聰明才智才得以發揮出來。任何的學習都是一種主動建構過程。有這樣一句話:聽見了,忘記了;看見了,記住了;體驗了,就理解了。可見,讓我們的學生親身感受數學、經歷數學、體驗數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佳方式。

本課的另一特點是突顯了數學的文化、教育功能。數學不僅僅只是科學,也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份,長期以來,我們過分強調數學的科學性,忽視了其作為文化功能的存在,以致在一般人眼中,數學是枯燥、無味的,只是一些沒有生機的數字和圖形的堆砌。新課程的實施,要求我們在強調作為科學的數學時,更要讓學生感受到作為文化的數學的存在。本課透過讓學生看一秒能做多少事,看劉翔奪冠的資料,充分地讓學生感受了時間的寶貴,感受到了數學的文化性和教育性,是本課極具人文關懷的體現。